《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6739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张红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阅读指导课教案 新阳中学新阳中学 张红霞张红霞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 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

2、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 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 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一、激情导入: 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 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 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 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

3、。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 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 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作为中国的一名莘莘学子,你想不想了 解三国演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三国。 二、收集材料:二、收集材料: (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 (提前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看过电视剧和作品)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

4、、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 2、魏蜀吴 曹操 刘备 孙权 3、曹操 4、周瑜 5、诸葛亮 庞统 6、刘备、关羽、张飞 7、关羽 8、貂禅 9、吕蒙 10、司马懿) 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麽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 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 来看一看大家所积累的成语和歇后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

5、)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 1、歇后语:你知道后半部分吗? 刘备摔阿斗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借箭 徐庶进曹营 曹操败走华容道 三个臭皮匠 张飞穿针 张飞妈妈姓吴 (教师给出答案:收买人心、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借无还、一言不发、走对了路、顶个诸葛亮、 粗中有细、无事生非、) 2、你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成语? 3、知道以下成语与哪些人物有关吗? 望梅止渴 身在曹营心在汉 乐不思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割发代首 一身是胆 刮目相看 七步成诗 (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曹操、关羽、刘禅、诸葛亮、曹操、赵云、吕蒙、曹植) 过渡:的确,三国的内容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而三国的故事也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人

6、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这,也是我们需要欣赏的情节艺术。 (三)关注故事情节: 由学生点击故事情节介绍:桃园三结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 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三国归晋 (学生通过此环节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 (四)分析三国中的战争及谋略 “三国”里最精彩的是战争,而作者并不注重战争过程的描写,而是表现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所以 说到“三国”必要说到谋略。有人说三国是一部军事著作,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年轻 时也总是随身携带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就以“三国” 中最精彩的战争赤壁之战来谈一谈。你知

7、道孙刘两家是如何以较少的兵力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其中运用到诈降计、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教师可边放连环画,边让学生叙述。 据说,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这计谋就是照 抄三国中周瑜骗得曹操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由此看来三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 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谈到谋略权术问题,大家定会非常感兴趣。难怪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你 能举一处有关谋略权术的例子吗? 小结:现在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地借鉴三国演义中的谋略。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企 业要有“桃园三结义”那样的团结,有“三顾茅庐”那样的求贤,要有“挥泪斩马谡”那样的纪律 严

8、明,要有“诸葛亮”那样的高瞻远瞩,要有曹操那样的“深谋远虑,要有周瑜那样的机敏聪明。 (五)徜徉人物画廊 在三国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容,据统计此书中大约描写了 1200 多个人物,在这些 众多的人物中,你认为谁是英雄?你最佩服谁?(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青梅 煮酒论英雄”其中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他认为 所谓的英雄只有俩个人,那就是自己和刘备。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对曹操的印象如何?)学生因 为学过杨修之死所以对曹操奸诈、虚伪、狡猾、多疑、自私、残暴的特点会如数家珍。因此, 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可能会有偏颇,教师须加以全面加以指导

9、: 1、曹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位自称英雄的人物有哪些“英雄”的壮举呢? (1)、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称霸天下,具有胸怀大志,最后终于统一了北方。(2)、他主张屯田, 发展农业生产。(3)、他不但腹有良谋,能够礼贤下士,而且知人善用。例如:曹操听说许攸来 了,顾不上穿鞋,急忙光着脚迎出来。(4)、他有豁达的胸襟。例如赤壁惨败,曹操并未一筹莫 展,而是三次大笑,表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5)、其它:他不仅是叱诧风云的政治家、 军事家,而且是诗人。我们学习了他的观沧海和龟虽寿等 (小结: 可见,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评价,应全面,客观。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这个人物。不能 仅仅凭借个人的好恶去评析

10、,他之所以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歼”的印象,也是与作者罗贯中的“拥 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分不开的。) 2、刘备世之枭雄。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哪呢? (1)、此人仁义、宽厚(2)、善于招纳贤才,例如:三顾茅庐(3)、善于识别人才,例如:他 曾经在生前告诫诸葛亮不能重用马谡“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只是,庞统来投靠他的时候, 他却因其相貌丑陋而没有重用。(4)、充分信任人才,例如:长板坡一战,有人说赵云投奔曹操 了,刘备始终不相信。 (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刘备是罗贯中着力刻画的仁义之君。为了刻画他的仁义,作者还借他爱哭来 加以表现:护庶民,他大恸;尊爱将,他边哭边摔子。) 3、诸葛亮神机妙算之谋士。他给

11、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对这一人物都较为熟悉,所以 应让学生自由发) 4、关羽忠义的象征。据说,香港的警察和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坛拜关公,绝不拜孔子,也不 拜耶酥,也不拜如来。小说中的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象,这是全社会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 到的。 5、小人物-例如:徐庶之母为了让儿子一心去辅佐刘备,在曹营中上吊而死;糜夫人为了让赵云 安心救出阿斗,投井而亡。 教师小结:真是说不完的三国英雄事,道不完的千古壮士情。 三三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你认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再读三国有必要吗?(由学生自由发言,观点正确即 可) 2、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相应的物质化了。当

12、你因成绩提高了而向父母提要 求的时候,你会向父母索要什麽东西?会不会要书呢? 结语:(给出名人名言,倡导读书)随着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三国演义已经被译成几十种文 字传播到世界各个大洲。作为一名中国学子你定想了解更多的三国知识,对吗?那就赶快投入到读 书行列中来吧! 四、总结反思:四、总结反思: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特色,塑造人物形象,描 写战争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 部分学生已经通过电视和教材-对人物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这种了解是模糊的,片面的。所以, 此次“导读”用意还在于让学生充分、全面地认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古典小说的丰富营 养,从而找到打开阅读古典小说之门的钥匙。 如果说,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是在解决“为什麽”读的问题,那麽后面的环节就是在解答“怎麽”读 的困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要让他们懂得阅读名著还有古为 今用的实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