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6407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刘志刚 教授,内 容,出血性疾病基础及筛查方法复习: ITP的概况: 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ITP诊断进展: ITP治疗进展:1.急性及危重ITP的治疗:2.慢性及难治性ITP的治疗,出 血 性 疾 病 的 分 类,1、毛细血管性出血:由于毛细血管透性增加引起,如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出血: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致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凝血因子异常:因凝血因子减少或抗凝血因子增加致出血,如血友病、DIC等。,出血性疾病的筛查

2、,1、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50300109/L,4分钟出血时间延长。,出血性疾病的筛查,3、凝血时间:正常值511分(试管法),15分钟凝血时间延长。 4、血块收缩时间:1小时开始收缩,1824小时完全收缩。 5、束臂实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ITP系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或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实验(+)等。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

3、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ITP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确、与病毒、等感染有关。 呼吸道病毒:风疹病毒、单疱病毒27% 肠道病毒:各型肝炎病毒36% 微小病毒B19: 3243% ;CMV:12% EB病毒:10% 幽门螺旋杆菌:35% 其他支原体16%、预防接种、药物、等,病因及发病机制,一、体液免疫异常 1 抗血小板抗体(PAIg)的产生: (1)感染造成人体免疫监视系统紊乱,导致自身抗体产生、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致血小板受到损伤、被单-巨系统清除; (2)病毒作为半抗原,与某些血小板GP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被单-巨系统清除; 2 PAIg引起血小板破坏加速的机制

4、: (1)包被在血小板上自身抗体分子的Fc段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 (2)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C1q,随后补体C3等相继被激活,C3裂解产物C3b附着在血小板表面,并与巨噬细胞的C3b受体结合,也导致血小板吞噬破坏。 3 PAIg介导的巨核细胞异常:自身抗体也可通过这些蛋白分子与巨核细胞结合,引起巨核细胞的成熟和功能障碍。,血小板膜抗原,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细胞免疫的异常 1、 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及细胞因子失调: Th1/Th2细胞的平衡失调。T h1细胞亚群被激活、分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 B细胞异常

5、扩增 抗血小板抗体可使未成熟的血小板被脾脏、内皮系统吞噬,损害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 2、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凋亡异常:凋亡相关基因 的高表达,提示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凋亡的抵抗, 从而产生持续的免疫性血小板破坏 3、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及巨核细胞异常:实验证实CTL确实介导血小板破坏。,病因及发病机制,公认:儿童ITP中存在两种免疫状态:(1)急性ITP:免疫状态好,暂时逃逸免疫监视后产生过多的抗血小板抗体造成了血小板破坏;随病原菌的清除而疾病自然缓解为急性、自限性过程,可以不接受免疫治疗;(2)慢性ITP:免疫失调和异常:持久恒定的HLA-DR刺激性免疫

6、应答使细胞因子产生增强、T细胞活性增加以及特殊自身抗体的产生需要免疫治疗,其中T细胞免疫异常是关键。,病因及发病机制,临 床 表 现,急性的年发病率为2.55.0/10万。高发年龄在15岁, 在春季到初夏是高发期,这可能病毒感染多有关。 1、前驱病毒感染病史:如发病前13周有上感、流腮、传单、水痘等。 2、出血表现:皮肤黏膜出血最常见;有人表现为鼻衄、牙龈出血;消化道大出血较少见;偶见血尿;约有1%发生颅内出血。 3、少数病人可有轻度的肝、脾增大。,ITP的分型, 新诊断ITP:病程小于3个月 持续性ITP:病程3个月12个月 慢性ITP:病程大于12个月 淡化了急性ITP的概念, 新增加了持

7、续性ITP类型, 并将慢性ITP病程延长至 12个月。,急性型与慢性型ITP的鉴别,急性型 慢性型1.年龄 15岁多见 学龄期多见 2.起病 较急 较缓3.出血程度 较重 较轻4.病程 6个月 6个月5.血小板计数 常20109/L 一般(30 80)109/L 6.骨髓巨核细胞 增多或正常,胞体大 计数明显 增多,核浆发育小不一,以小型为多, 不平衡 ,胞浆出现空泡变性,幼稚巨核细胞比例正常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或稍高,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度,轻度:外伤或手术后出血过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50109/L。 中度:皮肤有出血点、外伤处瘀斑或血肿,但无广泛出血。血小板计数

8、2050109/L。 重度:皮肤广泛出血、瘀斑或血肿,黏膜(口腔、鼻腔、消化道、泌尿道)活动性出血。伤口出血不止,血小板1025109/L。 极重度:皮肤广泛自发出血不止、或危机生命的严重出血/和颅内出血、血小板10109/L。,I T P 的 转 归,1、8595%发病后16月内自然痊愈; 2、1020%转为慢性型;(国外2540例:婴儿组23.1、1岁10岁28.1 、 10岁16岁47.3 转为慢性型)。 3、死亡率0.1 % 1%,主要死于颅内出血。,ITP 的 实 验 室 检 查,1、血象:急性型血小板常20109/L,慢性型在3080 109/L,血小板大于50 109/L可无出血

9、症状。出血多者伴有贫血表现。 2、免疫学异常(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3、其他: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实验(+),凝血时间正常。,骨 髓 象,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慢性型明显增高。巨核细胞体积大小不一,以小型巨核细胞比较多见;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急性I T P骨髓象 巨核细胞增多,以幼稚型巨核细胞为主,慢性I T P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ITP 的 诊 断 标 准,1、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 2、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幼巨增加、巨核细胞颗粒缺乏、胞浆少); 3、有皮肤出血点、淤

10、斑或黏膜出血表现; 4、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 5、具下任何一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脾切除有效;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PAC3)等免疫学指标阳性;血小板寿命缩短; 6、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AA、AL、MDS、其他免疫性疾病及药物性因素等;,慢性的诊断及特点,血小板持续100109/大于6个月,除外继发因素外并作骨髓、血小板抗体检查即可诊断为慢性。长期随访仍有约50%60%可自行缓解。起病隐匿, 多在10岁左右,女性多见。慢性的血小板多在3080109/之间,治疗不能仅看外周血小板数,要注重出血症状及出血风险,如头部创伤或应用阿司匹林,其颅内出血的发病率较高。,鉴别诊断,1. 再生

11、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ITP同样有贫血的症状。但前者三系细胞减少,网织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极难查见 。ITP虽血小板下降,Hb下降,PAIgG阳性,但骨髓像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可见,未见产板型,血小板少见。,鉴别诊断,2.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e unknow cause , may be related with infection and allergens 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出血性斑丘疹, 下肢多见 ,血小板计数正常, 骨髓像正常,很易与ITP鉴别。,鉴别诊断,3. 血友病 hemop

12、hilia is an X-linked bleeding disorder. incidence 1 per 10000 population . 多见于男孩子,反复出血或外伤后出血不止,表现皮肤淤斑、血肿 ,常伴关节出血,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正常。、因子浓度低,活性低使APTT延长但能纠正。,鉴别诊断,4.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是家族性出血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浆中缺VWF因子,表现为紫癜及血肿,血小板正常,出血时间延长,:C减低,束臂实验50%阳性。本患儿无家族史,血小板减少,PAIgG上升,骨髓穿刺可确诊为ITP。,ITP 的 鉴别 诊 断,5.其他感

13、染性疾病 如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这类疾病有病毒感染史,同时有其他相应系统的临床表现,这些均可通过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来排除。 6.肿瘤性疾病 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瘤,这些可以通过外周血涂片来鉴别,它们往往有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而其他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多有发热、贫血及侵犯其他器官的表现。,关于ITP的治疗,ITP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安全的血小板计 数以预防大出血,而不是将血小板提高至 正常水平。 鉴于药物的毒副反应,尽量避免在无出血 症状的血小板减少的病人使用药物。 现有的指南均建议出现出血症状后再治疗, 而基于血小板数量的治疗仍有争议,ITP的治疗(急性期),对于I

14、TP的治疗有一定争议,美国血液协会指南根据分级为治疗基础;而英国血液协会指南则推荐一种“等待观察疗法”,现在英国63%的儿科医生都不采用药物治疗。当然都规定要积极治疗儿童严重出血症,早期治疗来预防危及生命的出血发生,如颅内出血。见美国治疗原则表:,ITP的治疗(急性期),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做好局部止血和对症处理。 2、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轻者口服,重者用冲击疗法:DXM1.22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2040mg/kg,静点3天,好转后改口服。,ITP的治疗(急性期),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巨噬细胞抗体,干扰对血小板

15、的吞噬作用;保护血小板不与抗原抗体结合,减少破坏;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方法有争议:0.4g/kg5天或1g/kg 12天,以后34周1次。,丙种球蛋白质治疗争议,在治疗上的作用已取得普遍认同,其疗效可达8388%。有头、背痛、恶心、发热、寒战及无菌性脑膜炎,价格较昂贵且有传播丙型肝炎的风险。小、中、大剂量疗效国内、外各有争议。加拿大一组研究显示小和高剂量一样有效,疗效比强的松及抗D好。对血小板的影响持续26周。见附表:,ITP的治疗(慢性期),约有10%由急性发展成为慢性, 10%15%一开始就呈慢性经过。其临床表现缓和但经常急性发作, 呈慢性难治性。常规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抗抗体、-干扰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脾脏切除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ITP的治疗(慢性期),1、一般治疗:防创伤出血、防感冒、忌服有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12mg/kg、逐渐减量至0.25mg/kg,隔日1次、共2月。 3、大剂量丙总球蛋白:同急性ITP。 4、免疫抑制剂: VP方案(长春新碱0.050.075mg/kg静点、一周一次、共4周,泼尼松同上)。环磷酰胺、环胞素A等。 5、达那唑、V.C、氨肽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