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5569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六章第三节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9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角色采择技能 二、小学儿童的同伴关系 三、道德认知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星期天,小民和小东结伴出去玩。小民想去商场玩,小东想去森林公园玩。小民说:“暑假期间,我去山里的外公家,整天在山上完,有时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我现在一看到大林子就犯愁,还是去商场好玩。” 小东说:“我妈在商场工作,我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带我去那儿玩。闹哄哄的,我一听说去那儿就发腻,还。” 小东想:小民不喜欢大林子,就跟我不喜欢商场一样, 但我们又不愿意分开。过了一会,小东说: “这样吧,我上午陪你去商场, 你下午陪我去森林公园,好吗?” 小民说:“我们想到一快儿了。 这真是

2、个好主意.” 他们笑着,手牵着手出发了。,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 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一、角色采择技能 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一)角色采择能力 的发展模式 塞尔曼 (R. Selman,1980) 两难故事法,儿童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吗?,(二)小学生社会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水平 0阶段:自我中心的观点或无差别的观点 (3-6岁) 1阶段:社会信息的角色采择 (6-8岁) 11阶段:自我反省的角色采择 (8-10岁) 111阶段:相互角色采择 (10-12岁)1V阶段: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采择

3、 (12-15岁),小学儿童处于第1-3种水平。 原因 是儿童的认知成熟程度不同。 是儿童和成人以及同伴的交往经验不足。,二、小学儿童的同伴关系 同伴: 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同伴关系: 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 同伴接纳 友谊关系,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表现出兴趣,“你在做什么?”“真有意思!” 2、提供帮助。如毛毛帮他们把球捡起来。 3、介绍自己。“我是毛毛,我在你们隔壁的班里。” 4、询问对方。“你叫什么名字?我看见你好几次了。”“你是二年1班的吗?你的球打得真好。” 5、主动邀请。“我们一起玩,好吗?”,2、友谊发展的

4、阶段,友谊 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双向关系,是以相互信任和喜爱为基础的情感关系。,(二)小学儿童的友谊,1、择友的标准,小学儿童的择友四个标准直接接触:用儿童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 接受关系: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 敬慕关系:反映儿童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的赞赏。 其他关系: 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两家是世交),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小学各年级儿童择友标准的变化(),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 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 趋上性即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2、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塞尔曼) 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

5、此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 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 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第五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12岁开始)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 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 持续时间

6、一般比较长。,三、道德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对偶故事 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前道德判断阶段 (4-5岁前) 2、他律道德阶段 (4、5岁-8、9岁) 3、自律道德阶段 (9、10岁以后) (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两难故事”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 阶段 心理特征 一 前习俗水平 1 避罚服从取向 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 (4-10岁) 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2 相对功利取向 只按照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要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习俗水平 (10-13岁 3 寻求认可取向 寻求别人认可,凡

7、是 或以后) 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4 遵纪守法取向 遵守社会规范,认定社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后习俗水平 (青少年早期, 5 社会法制取向或成人初期,或永远达不到)6 普遍伦理取向,四、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学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 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向逐步分化发展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 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飞跃” 或“质变”。 这个关键期或转折期大致在三年级下学期。,(二)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

8、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 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 即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 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2、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 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行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行为 动机 百万富翁为癌症研究捐款50万 可能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病情 马拉多纳拍广告 可能是为自己做广告安慰商场里与妈妈走散的小妹妹 一男子为救被骚扰的女子而受伤 可能是英雄救美以获芳心A报答B的恩惠 卖车的人给顾客的小孩冰淇淋吃 可能想与顾客套近乎以卖出他的车,强强是一个出名的“皮大王”,在学校里到处惹事生非。他好斗成性,尤其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同学们见了他都“敬而远之”,退避三舍,老师也头疼。,

9、(二)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 1、定义: 是指任何有意地对他人的财物、身体造成损害或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2、分类,3、儿童侵犯行为的发展特点与趋势1)发生发展,(1)发生:,1岁末,(2)发展特点:,a. 量,b. 表现方式的发展变化,c. 表现目的的发展变化,2)稳定性 (1)学前期青年早期:相当的稳定性 (2)在一定干预条件下可以改变 3)性别差异 男 女,暴力小顽童,1、父母和教师不容许攻击性行为,而鼓励合作和分享等。2、儿童从自身经验中懂得协商、谈判是达到同样目的的有效手段。 3、敌意攻击却有所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孩子的攻击性发展 1)遗传与与攻击性-耐心和自我克制 2)塑造良好

10、的家庭气氛 (1)不要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让步 (2)孩子反抗时,不要让自己的高压方式升级 (3)冷处理的方法 (4)监控孩子那些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 (5)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表现出的亲善行为予以鼓励 3)控制儿童攻击性的方法 (1)消除攻击性的奖励物 (2)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3)“冷处理“ (4)榜样训练 (5)提供非攻击的环境 (6)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思考题,1、角色采择技能、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 2、简述角色采择技能发展五阶段的内容。 3、试述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是什么? 4、简述塞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五阶段的内容。 5、简述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内容。 6、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内容。 7、简述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