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5033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学生三分钟演讲稿:中国传统美德放光 彩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想读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这是里面讲诚信篇中选自论语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礼记中庸中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讲信用的,而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诚信为本,于世于人,于国于民,何其重要。回想从开天辟地至今,就有着许多讲诚信的故事。西汉初年,季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义,当时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诺千金”这一成语。

2、北宋晏殊参加殿试,发现考题正是自己曾写过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说明实情,要求换个考题, 晏殊诚实无欺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伯牙,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这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方志敏,一位无私的共产党员,他的遗书可谓朴实而又感人:“我经手的钱有上百万,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钱,是用于革命事业的。 ”相信这番话会令“伸手派”汗颜。这遗书体现了入党宣誓时定下的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诚信,千金难易。可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各种文化交融,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诚信“一文不值”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过时” 。这种错误的迷失,导致了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偏差。在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去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给中国留学生的信 ,文中写到他面试一个求职者的经历。在面试谈话的过程中,求职者表示,如果录用他,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可是李博士并没有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信” 。文中还写了有关中国留学生的实例,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有工作机会,他们就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承诺抛在一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