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2016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4806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2016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静脉输液2016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静脉输液2016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静脉输液2016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静脉输液2016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2016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2016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安全问题分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部 黄敏,2016.5.17,静脉输液的发展历史,1656年,英国医生克利斯朵夫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和动物膀胱,将药物注入 1832年,英格兰医生托马斯试着把煮沸的盐水注入病人的血管,静脉输液的发展历史,19世纪后半叶,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立了无菌的理论与方法,输液才有了安全的保障。 1940年静脉输液只被用于病情危急的病人,仅由医生执行操作,8瓶=输液大国 =万能输液=超能护士,双刃剑,我国静脉输液现状,国内现状,目录,静脉输液知识问卷分析,1,静脉输液临床常见问题分析,2,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分析,3,我院输液质量与安全现状,?,一、阜阳二院静脉输

2、液知识调查,一般资料:N1-N4,全院各科室,98份内容:1、外周留置针相关问题2、PICC相关知识3、CVC相关知识4、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二、临床常见问题分析,督查时间:2016.4.124.13 督查人:黄敏 叶莲侠 杜丽娟 罗中凤 徐晓珍 肖华 督查内容:静脉输液专项督查,共督查19个临床科室共212例静脉输液的患者,其中使用留置针者为65例。,一、滴速问题,1、滴速过快:小儿输液滴速达8692次/分,护士 调节滴速不用手表,随意估计(核黄素、利巴韦林)。 2、滴速过慢:125ml甘露醇输入时间为1小时零5分,二、留置针固定问题:,1、小儿留置针固定胶布过多,完全遮盖针眼处。输液前不观察

3、局部情况,直接连接输液。,2、未使用空中固定或空中固定方法不正确(仅固定软管部分)。,3、网套型号使用不当,小儿输液部位压痕明显。,4、成人留置针固定方式不正确。,三、配药签名问题,1、不签名,签名漏签时间。 2、印章不清。 3、签字潦草。,四、巡视单签名问题,1、执行时间与实际不符(首瓶输液时间全部签为9:00)。 2、签名潦草,巡视单模糊不清。 3、个别科室如存在两种及以上多次执行的药物,交替执行时间排列不准确。 4、漏签字现象较多。,五、留置针维护问题,1、未执行交接班。 2、渗血、回血现象多。 3、存在漏标识现象。,六、化疗药物使用问题,1、个别科室未使用“特殊药物巡视单”或填写不全。

4、,七、个性问题,1、存在患者自换输液现象。 2、输液瓶放在患者床头柜上。 3、提前收回巡视单。 4、输液结束不封管(核黄素)。 5、冲管液未连接三通,使用头皮针(内有药物)。,6、不试通畅,直接连接输液(近关节处6例)。 7、实习生换液先排水、签字。 8、输入125ml甘露醇不抽出多余液体,导致输入量不准确。 9、q4h、q6h、q8h用药时未使用留置针。 10、在患肢输液或与测血压同侧。,八、健康宣教,用药告知及留置针健康教育不到位,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其它问题,1、手表问题 2、腕带核对率低。 3、手部网套缺窗口,使用不方便。 4、使用喷壶消毒。 5、配药签字不规范。,留置针存在问题项目统计

5、,图片,三、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分析,2016年4月12日手足口科室出现1例患儿输液过程中寒战高热:39.3,液体为利巴韦林,患儿入院第4天,住院期间一直发热。热原反应?第二天出现2例,第三天4例,输液反应的危害!,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操作,环境,气候,病人,药物,主要因素,器材,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大输液,热原反应,使用,运输,生产,GMP认证,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大输液,热原反应,使用,运输,生产,GMP认证,分类、温湿度、光照,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大输液,热原反应,使用,运输,生产,GMP认证,检查 6个度:酸碱、速度、温度、梯度、光度,输液反应原因分析-药物,联合用药、热原迭加,不溶性微粒迭加,输

6、液环境,热原反应,超过阈值(个体差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药物,联合用药:1、PH值和理化性质不一样,药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改变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以及其它致敏物质等,提高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2、内毒素迭加 3、中成药,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操作,一支安瓿切割最多可产生10万颗微粒 每穿刺一次瓶塞可产生1万颗 粉针剂溶解不全,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操作,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 无菌操作观念不强; 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合要求; 消毒剂不合格用同一针头反复穿刺输液工具污染,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操作,输液过快: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

7、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h),即每公斤入体在每小时内对内毒素能承受的量为5EU。,输液反应原因分析-病人,病情: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在体内增殖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内毒素。正常人能耐受的液体热原量,到了这类病人身上,由于液体与病人血中内源性热原的迭加可能使内毒素量超标,从而更容易引发输液反应。体质因素:l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输液反应原因分析-气候,37月、11月:这几个月出现输液反应的机率(81),3、4、5月份正是梅雨时节、春夏之交,空气潮湿;6、7月份是炎夏酷暑,气温高,微生物繁殖快;11月由暖转冷,昼夜温差大。这些月份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冷暖交

8、替,人体难以适应,人的耐受能力也下降。,案例2:外周留置针断裂,拔针时发现留置针断裂约1.5cm,寻找和B超无法找到,局部渗液,待渗液吸收后,触摸有异物感,ICU科局部切开1cm找到断裂的留置针残端,原因分析:,1、固定方法2、健康教育不到位,活动过度3、穿刺部位4、液体输入不畅时,用力预冲5、留置针的质量,案例3:止血带遗留,5例 消化道出血 男 74 神志清楚 消瘦 棉睡衣 N4护士留置针穿刺,从床头柜上拿走一次性止血带,输血时主诉血管胀痛,观察局部无肿胀,输入通畅,家属说原来就好痛,过一会仍主诉痛,热敷时发现,原因分析,止血带远离穿刺点 两个止血带 衣服宽松 皮下组织疏松,感觉迟钝 同时

9、来两个重病人 家属误导,案例4:局部感染,手足口患儿,留置手上,第4天准备出院,患儿发烧,不知原因,拔针时发现局部感染有脓液,规范各种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INS),头皮钢针:55cm浅静脉留置针:88cm深静脉穿刺:1212cm PICC:大于15cm消毒范围大于贴膜大小消毒后自然待干,消毒液的选择 消毒次数 留置管的维护和留置时间,案例5:药物外渗,71岁 女 李修英 疝修补术,13:10返回病房,21:10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转ICU发现颈部及背部肿胀20*30cm,原因分析:,未更换手术衣 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交接不认真 N2护士不能正确区分颈外静脉和中心静脉留置针的区别 下午

10、班与小夜班未进行留置针交接,巡视不到位,药物外渗,渗出: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外渗: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药物外渗安全管理措施,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接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直径15cm,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cm,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渗出。腐蚀性药物渗出在

11、渗出分级中属于4级。,药物外渗的发生原因,(1)针头脱出 (2)局部静脉内压增高静脉痉挛血管硬化、通透性增加局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输液过快 (3)药物因素 高渗性溶液、碱性溶液、缩血管药物、化疗药物,药物外渗安全管理措施,一、穿刺部位的评估 静脉能见度及弹性、是否有静脉瓣、静脉长度及粗细、穿刺难易度。关节部位、静脉炎、感染、渗漏、血肿、静脉曲张或血循环、反复穿刺、患侧肢体、手术同侧肢体或受限制的部位、接受放射治疗的部位。,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液体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位置20一30厘米 (3)采取冷敷或热敷 (4)局部行封闭治疗 (5)局部用药:喜辽妥,如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抹任何膏剂,应采用外科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如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请外科医生会诊。,三、防输液外渗的健康教育 病人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化疗。 教会家属观察输液过程中及时发现渗漏的临床表现 不要随意活动输液部位的肢体 输液泵、注射泵等仪器报警时,不能自行按仪器的按钮,应按铃告知护士进行处理,生命尊贵 职业神圣,保证输液安全是我们的目标和职责,,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