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614527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共26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戊戌变法,“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万木草堂始建于清嘉靖9年(公元1804年),位于广州市中山三路与中山四路之间的长兴里, 1891年康有为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你知道这是哪里吗?,他在此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的策源地。,课前提问,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

2、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马关条约,刺激列强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春,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以及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失败。揭

3、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公车上书的经过,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如果你来给皇帝上书,你将如何来挽救危亡呢?,穿越时空,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康有为,3. 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遗址,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

4、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二、百日维新,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提高军队战斗力,百日维新的内容,1898.6.11-1898.9.21,作为一次由皇帝亲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后能否获得成功呢?,想一想,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

5、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赴难图,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动脑筋,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6、,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公车上书揭开序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百日维新实行变法,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B,C,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B,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