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3129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与研究结题报告与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外来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方案“外来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方案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自治区级立项课题一、课题的提出随着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银川市第二十四小学,就是银川市第一家专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而建的学校。这一举措,基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让农民工子女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民

2、工子女入校后,随之而来的教育教学问题相当严峻,通过初步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没有很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合理的引导和约束,农民工子女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1、成长环境糟糕。我校农民工子女多数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他们的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造就了他们生存就业的艰难。大多数是摊贩、临工、钟点工、跑运输、送水、营销、等,居住的环境简陋、阴暗、拥挤,缺少合理的照明、可供书写的桌椅等,糟糕的吃、住、学条件,无法保障子女最基本的学习条件,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由于受到这样的条件限制,农民工子女成为了一群既敏感而又自卑的弱势群体,在性格上、习惯上都有一定障碍

3、。2、接触人员复杂。民工生活居住的地方多如菜场、工地等,人员嘈杂。年幼的学生接触着各式人群,在耳濡目染间,对打架、骂人等不良习气习以为常,给学校的正面教育带来困难。3、家长缺乏管教的方法。农民工子女家长大多每天早出晚归,大多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更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对子女放任不管,加上外来学生的父母多半未经过正统的义务教育,文化素质比较低,很多都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则在望子成龙心情的驱使下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学生出现明显的厌学倾向。4、学习缺乏一贯性。民工子女家长工作极不稳定,今天在这个工地,明天换那个菜市。他们的子女跟随父母迫于生计辗转于各个城市,今

4、天可能在这所学校,明天则又换了一所学校,转学过于频繁,使学生得不到一贯的学习指导,一直处在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各自所学的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教师的要求不一致,学习习惯差。民工子女中能主动学习、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低、书写姿势不良,不会预习课文,作业不按时、不认真,有的甚至还会逃学。课余生活缺少课外阅读,唯一爱做的事就是打打闹闹,到处晃荡。学习成绩无法跟上,饱尝失败的滋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力很难集中,不听讲,课堂上做小动作、睡觉、走神发呆,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差。因此,我校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民工子女最突出的问题糟糕的学习习惯,我校

5、申报了 “外来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原名(“以研促培”新公民学童励志教育、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英国作家萨克雷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段名言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语道破了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大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农民工子女更不例外。他们不但需要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农

6、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学生一辈子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也就是要使学生终身受益。习惯养成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上的重要精神动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外来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是当今教育必须面临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项研究,对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对推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这些外来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当地人群的整体素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支撑性理论及相关法律条文与政策依据1、 “和谐发展”理论。以胡

7、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实现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事关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以“和谐发展”理论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政策依据,能使本课题研究一开始就站在一定的高度,使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目标明确。2、 “教育公平”理论。古今中外,对“教育公平”均有过不少相关的理论和论述。我国的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成为其“生活教育”理论

8、的一部分。毛泽东教育思想中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就有对教育公平原则的强调和坚持,尤其强调广大劳动人民子弟普遍的教育权利。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的理论中对教育公平均有过相关论述。西方的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20 世纪 40 年代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196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详尽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它包括“消除歧视”和“消除不均等”两部分。3、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即在教学过

9、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4、自主学习原理: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下,在明确学习活动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这里的“自主” ,既包括学生“个体自主” ,也包括在学生“个体自主”基础上的学生“集体自主” 。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5、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6、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10、,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上这些理论和论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施参考和操作指导。7、相关法律条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文件中,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 、 “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国家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入学以流入

11、地区管理为主。 ” 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流入地政府要负责使其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 这对我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了法律依据。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摸清了学情,有了理论及法律支撑,学校组织教师反复讨论、研究,综合各方面情况,拟订出了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将学生学习习惯研究内容进行了细化,把目标分层,既有长远的大目标,又有阶段性的小目标,制订了学校一学期的计划,教育教学每月的计划,努力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目标,使教师和学生都清楚明解,并扎

12、实去训练、培养。根据年级特点,提出了不同的习惯要求:低年级段: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是坐姿、站姿规范,读姿、写姿正确;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爱护学习用具,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培养学生回答问题举手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必改的习惯。中年级段: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是课堂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家复习、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高年级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求实效,遇困难不放弃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各学科教师根据年段目标,结合本班实际,结合本学科教学要求,

13、拟订具体的班级目标及学科教学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个体研究计划。任课教师间加强沟通,课堂习惯尽量统一。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研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的习惯。(一) 、学习态度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2及

14、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二) 、学习方法指导1.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

15、、去学、去练。2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 ,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 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3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4及时完成作业和复习的习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

16、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5.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缺少课外阅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正确选择有益读物,自主自动地阅读经典书籍,从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更多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辅导他们健康上网,利用网络搜集有价值的资料,提高学习能力、鉴别能力,健康成长。(三) 、课堂学习1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上课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2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3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