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15441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资料0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金 匮 教 研 室 徐 强,学习要求,1、了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熟悉三病的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三病的辨证论治。 背诵原文1下段、5、6、10、11、12、13、14、15条。,一、概说 (一)概念,1、肺痿肺叶痿弱不振,以经常咳嗽、咳吐浊唾涎沫,短气为主症的慢性虚弱疾患。 病名为金匮要略首创; 病位与病机的结合,病位在肺,病机为肺气痿弱不振;分类上有虚寒、虚热之分。 相当于西医肺不张,肺纤维化等疾病。,A 肺不张 B 胸腔积液,一、概说 (一)概念,2、肺痈肺生痈脓,以咳嗽、胸痛、吐脓痰腥臭为主症,由重感风热病邪所引起。

2、病名为金匮要略首创。 迁延病久,伤津耗气者,可转为肺痿。 主要见于西医学的肺脓肿,其他如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空洞而伴化脓性感染者.,大叶性化脓性肺炎,一、概说 (一)概念,3、咳嗽上气以咳嗽气喘为主的疾病。 病名是症状与病机的结合:咳嗽气喘+上气、气逆。 本篇所论,多是外邪郁表、饮邪内阻及挟有热邪壅气的肺胀证,肺胀,肺气胀满,与单纯的痰饮咳嗽或外感咳嗽有所不同。,(二)合篇意义,1、病位总不离肺; 2、症状又多见咳、痰、喘症和胸部胀满; 3、病因上内伤致病,兼感外邪,外邪往往是诱发因素; 4、病机上存在一定的转化关系。 肺痈久不愈,热毒熏灼,肺气阴两虚肺痿; 肺痿重感风热病邪,亦可并

3、发肺痈; 咳嗽上气之实证肺胀素蕴痰饮,复感风热,也可发为肺痈。 虚实转化,一、成因、脉证与鉴别 原文1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一、肺 痿,释义 虚热肺痿的病因以及肺痿与肺痈的主证和鉴别1、成因发汗伤阴呕吐频作 重亡津液虚热内生消渴小便利数 久咳伤阴肺痿便难快药下利,2、脉证 主症: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寸口脉数肺

4、热 咳热邪熏灼,肺气上逆 “反有浊唾涎沫”突出鉴别诊断 津伤液耗阴虚:干咳无痰或仅见少量稠痰 为何有浊唾涎沫?,“饮入于胃,上输于脾,脾气散津,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然后水津四布五津运行。”内经 本病病位在肺,肺气痿弱,津液由脾上归,肺痿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津液沉积在肺,变成病理产物虚热熏灼稠痰;肺若虚冷稀痰; 突出肺痿的主证:寸口脉数,咳、咳唾涎沫,又表明肺痿有别于单纯的阴虚内热。,2、脉证,肺痈表现: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口中辟辟燥邪热在肺 咳即胸中隐隐痛肺热壅盛,热壅气滞肺痈早期症状 脉反滑数 实热在肺 咳唾脓血 热蕴成毒,血瘀肉腐而成痈,痈

5、成脓溃肺痈的临床典型特征。,“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以脉揭示虚热肺痿与肺痈的性质及其鉴别 脉数主热 数实数而有力实热肺痈 数虚数而无力虚热肺痿 肺痿、肺痈里皆有热脉均数,然一虚一实,故又分无力与有力。,3、鉴别,鉴别 肺 痿 肺 痈 病机 虚热 实热 脉象 数虚 数实(滑数) 症状 咳吐浊唾涎沫 咳嗽,胸痛,短气咳时无胸痛 咯吐腥臭脓血痰,口干渴不明显 口中辟辟燥,振寒,(二)虚寒肺痿的证治,【原文5】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1、难点:“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6、虚寒肺痿和消渴的鉴别: 提示肺痿为有水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2、证候: 吐涎沫,多涎唾 机制: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 不咳不渴机体有寒,反应性差 遗尿,小便数 机制:阳虚不能化水,上虚不能制下 运用:治遗尿应注意肺 头眩:上焦虚寒,阳气不升 其它:脉虚弱,倦怠,舌淡苔白,病机:肺中虚寒 治法:温肺复气,补虚散寒 方药:甘草干姜汤 甘草补益肺气 干姜(炮)辛温散寒 组方特点: 1、甘、辛合用以恢复阳气,温肺复气之法; 2、甘草倍于干姜,重在补土虚则补其母。,二、 肺 痈,一、病因病机、脉症及预后 【原文2】問曰:病咳逆,

7、脈之何以知此爲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爲風,數則爲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爲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1、病因:风热病毒 根据:“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爲風,數則爲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 数则恶寒 风伤皮毛,汗出肌疏热伤血脉,卫气相争于里,外无卫气温 煦皮毛 脉浮数而恶寒是发痈的主要表现; 本条“脉微而数”,而第1条“脉反滑数”? 不同病情 脉微而数初起阶段 脉反滑数成脓,二、 肺 痈,2、病理机转有不同

8、变化 根据:“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 意义:先伤卫分,邪浅,正气能逐邪外出;后及营血,邪重,正气不能逐邪外出。3、病程分三个阶段 “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爲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二、 肺 痈,分三期 表证期(风热犯肺)表证加胸痛有定处 症状:恶寒发热有汗,咽喉干燥发痒,咳嗽时脉微数。 与感冒鉴别:胸胁抽痛,多唾浊沫酿脓期(风舍于肺,邪热壅遏肺气 ) 症状:咳而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脉滑数或数实。溃脓期(邪毒壅肺,血脉凝滞,腐溃成脓) 咳吐脓血,腥臭异常,形如米粥,胸痛,时时振寒,苔厚

9、,脉数,二、 肺 痈,4、预后:“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临床实际: 脓腥臭减,浓度转稀,咳喘渐平,脉势转静转归良好 脓痰臭如臭肉,不可近前,咳喘声哑转归不良,病因病机,病理基础:热壅血瘀,感受外邪 痰热内盛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二、辨证论治 (一)邪实气闭,【原文11】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原文15】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一)邪实气闭,【释义】肺痈实证喘甚的治法 1、肺痈病因有水饮 “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15条) 2、“一身面目浮肿”还见第1条和痰饮篇第2条“咳即胸中隐隐痛”,“水流胁下,

10、咳唾引痛” 葶苈大枣泻肺汤有泻水作用 3、后世应用肺痈验方多用利水药,如防已。,(一)邪实气闭,证:肺痈多唾浊沫,时时振寒,伴胸满胀,喘咳不能卧,痰涎壅甚,喉中水鸣声,或伴一身面目浮肿,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理:风热邪毒,痰涎壅塞于肺 法:泻肺逐邪 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开泄肺气,攻下逐痰。 大枣甘温安中。 加减:表证合银翘散,胸痛甚合千金苇茎汤,(一)邪实气闭,使用本方应注意 指征:邪实气闭,见胸部胀满,咳嗽上气,喘鸣迫塞,不得平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此外还有咽燥不渴,唾吐浊沫等肺痈症状; 有脓无脓之肺痈,只要属实证,均可用; 无表证可用,若有表证则需解表宣散药; 用药时应注意患者体质。,

11、(二)脓成已溃,【原文1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释义】溃脓期证治1、已成脓的根据:时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2、既已成脓,如何不用峻剂?“久久”病程长久,有转虚之势3、桔梗汤有排脓解毒的作用,证:时时唾浊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为主证,兼喘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 理:热毒蕴肺,蓄结成脓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桔梗汤 桔梗祛痰排脓 甘草清热解毒 (可合千金苇茎汤或加鱼腥草、败酱草、银花等),病案1,患者李某,女,42岁,因“反复发热天,伴咳嗽天”入院。 入院症见:咳嗽咯痰,色黄稠似脓,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急促,胸痛,发热,无汗

12、出,咽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绛,苔黄厚少津,脉数而有力。,肺痈,诊断1、中医诊断?证型:,风热毒邪侵袭,痰浊壅塞肺气,风热毒邪:发热,咽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绛,苔黄厚少津,脉数而有力。 已有热入营血之势:痰中带血,皮肤紫斑,神志异常。 痰浊内盛,气机不利:咳嗽咯痰,色黄稠似脓,声音嘶哑、呼吸急促,胸痛。,治法 方药,泻肺逐邪,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子30,大枣10,炙麻黄5,杏仁15,薏苡仁30,甘草6,天花粉15,北沙参20,芦根20,三七10,赤芍15,金银花10,2、西医诊断: 双肺感染血小板减少 服药后反应:3剂后咳嗽减轻,血痰减少,体温37度。4剂后胸痛,呼吸急促

13、症状消除,咳嗽、咯痰减轻,痰色由黄转白,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精神逐渐好转,开始进食流质饮食。经22天治疗,患者出院。,诊 断,病史:感受外邪 发病特点:起病急骤 主要临床症状: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咯吐腥臭浊痰等 验痰法:“臭痰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 验口味法: “肺痈,吐脓腥臭,用黄豆一粒,予病人口嚼,不觉豆之气味,是肺痈也”“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 辅助检查:胸片、支纤镜、支气管碘油造影等,辨证要点,辨病程阶段初 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辨证候顺逆转折点:溃脓期顺 证逆 证,肺痈的病理演变,初期:风热(寒)侵犯卫表,内郁于肺,肺卫同病. 成痈期:热

14、壅血瘀,蕴酿成痈。 溃脓期:血败肉腐化脓,脓疡溃破. 恢复期:脓泄之后,邪毒渐清,邪去正虚,阴伤气耗.或脓毒不尽,邪恋正虚,转为慢性.,治 则,基本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初 期:“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成痈期:“以清肺热,救肺气,俾使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生,故清一分肺热,即有一分肺气” 溃脓期:“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恢复期:“损其肺者益其气”,清,【转归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初期病者可不发展成痈. 成痈期若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轻,疗程短. 溃脓期是关键,脓得畅泄为顺. 溃脓期脓不畅泄,症状加重为逆. 大咯血时,慎防窒息. 脓溃流入

15、胸腔,或迁延成慢性,可考虑手术.,【结语】 肺痈是由于外邪犯肺或痰热素盛,郁阻肺络,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为其证候特征.据其病理演变过程,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病的基本原则.清热法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务求邪去正复.,三、咳嗽上气 (有虚实之分,可见于很多病中,也可单独出现) 成因:导致本病的成因很多,范围也较广泛,从本篇有关条文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内有水饮,外感风寒。热与水饮互结。,三、咳嗽上气,一、辨证及预后【原文3】咳嗽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原文4】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原文3: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尢甚。 肺胀的预后 上气面浮肿阳气衰微气散于上 肩息肾不纳气 脉浮大虚阳外浮 下利阴气下脱,阳气衰竭,肺肾 呼吸之机将绝阴阳离决死,【原文4】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释义】邪实气壅上逆证的特点及预后 肺胀外感风寒或风热,内有水饮,兼挟郁热,致肺失宣降,气实胀满的实证 肺胀转 原因:外邪与内饮相合为风水 条件:影响到肺的通调功能意义:治肺胀方剂可借用治风水 发汗则愈:外有实邪,闭阻于肺水饮与外邪从汗而解。麻黄为治疗肺胀的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