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瀑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10718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瀑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瀑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瀑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瀑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瀑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瀑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1、瀑布、瀑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 4 个生字“瀑、叠、喻、衬” ;积累 8 个词语,并用“仰望”造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上课、山河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 4 个生字“瀑、叠、喻、衬” ;积累 8 个词语,并用“仰望”造句。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比喻句,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景物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一、 导 入:二、 自 学 课 文:三、朗读 感知。猜谜 对,这则谜语的谜底是瀑布 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 的水,

2、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叶 圣陶先生写的一首描写瀑布壮丽景色的诗歌。 揭题,齐读。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问题。 你对作者所描写的瀑布有怎样的印象?(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 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再读课文,讲讲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瀑布? 第一节:远听瀑布,写声音。 作者听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然后议论: 诗句把瀑布的声音比做什么?(作者把瀑布 的声音比做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时发出的声音;比做一 阵阵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 诗中用“叠叠”形容浪,用“阵阵”形容风, 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叠叠”是一

3、层加一层的意 思;“阵阵”是一阵又一阵的意思)。“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怎样的情景?“阵阵 的风吹过松林”是怎样的情景?如果是一个浪,一阵 风还会是这样的情景吗?(“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 说浪波一层加一层地向岸滩上涌,“阵阵的风吹过松 林”是说一阵又一阵的风吹过松林,这样就发出了哗 哗的声音。如果是一个浪,一阵风是不会出现这种情 景的。)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两个词用得十齐读学生自学、 交流。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思考问题初读课文 感知交流小组讨论 交流谜语激 发兴趣, 引入课 题关注表 达,体 会作者 视角的 不同关注重 点词句, 理解句 子分准确,比喻得十分恰当。(2)教师指导学生有

4、感情地朗读这节诗句。(3)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瀑布的声音的?是 从诗中哪一句分析出来的?(从诗中“没看见”可以 推断出在很远的地方作者就听见瀑布的声音了。)(4)指导朗读第一节。 第二节:远看瀑布。1.指名朗读第2节。读前提出思考问题:这一节写 瀑布的什么?读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再组织议论:(1)想象一下,“望见瀑布的全身”指的是什 么?(指的是从瀑布顶端到瀑布的脚下都看到了。)(2)作者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诗句: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回答。)议论下面问题: 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插图中的瀑布,思考并 回答:句中“白银”比喻什么? 再看插图,想想“白银”有什么特点?诗中 为什么把瀑布

5、比做白银? 看插图,着重看瀑布的两旁是什么?(是山) 山高吗?从诗句中哪儿体会出来?(千丈高山) 瀑布从哪儿流下来?(青山之间流下。) 诗中为什么说“一道”白银?(瀑布的两旁, 背后都是高高的山,相比之下,瀑布显得比较窄了, 所以诗中说“一道白银”。教师描述:在绿色的山峦中间,一道银白色的瀑 布流下,瀑布就更突出更显眼了,所以诗句在“青山” 和“白银”之间用了一个什么词?(衬着)(3)看图,吟诗句: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4)这样的景象美吗?美到什么程度,诗中是 怎样写的?(这般景象没法比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5)让学生读第2节的1、2句诗。思考并议论: 瀑布是怎样出现在作者眼前的,

6、你是从课文 中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是突然出现在作者眼前的。 因为作者的视线被山挡住了,当山路一转时,便突然 看见了瀑布的全身)。 当作者突然看到瀑布的全身时,会是怎样的 感情?这种感情体现在诗中的哪个字中?(惊喜、惊 叹的感情,体现在“啊”这个字中。)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诗。 这一节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从哪感情朗读 诗句指名交流指名读交 流想像交流观察并思 考交流看插图交 流关注作 者的写 作手法, 提高学 生写作 能力关注重 点词句 并理解 文本四、反复 朗读、熟 读成诵:儿可以看出?(作者在较近的地方看瀑布,从“望见 了”可以看出。) 第三节:

7、仰望瀑布。 1.指名朗读第3节诗。读前提出思考题:这一节写瀑 布的什么?读后,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议论:(1)读第1句。作者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把 瀑布比喻成什么?“屏”是什么?(“屏”是屏风,放在室内用 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一般用木头或竹子作框, 蒙上绸子或布,有的单扇,有的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 作者把瀑布比做什么?珍珠的屏是怎样的? 珍珠的屏会使人感到怎样?诗里怎么说的?(作者把 瀑布比做珍珠的屏,珍珠做的屏闪闪发光,十分珍贵, 使人感到真了不起。诗中说: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 屏。) 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做珍珠的屏呢?(因为 瀑布从上面冲下来,飞溅起无数小水珠,所以看上去 像珍珠做的

8、屏风。)(2)读第3节第2句,议论: 当吹来一阵风时,瀑布是怎样的景象?(读 诗句回答)。 这句话中,作者把风吹过的瀑布的景象比做 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作者把风吹过后的瀑布的 景象比做“烟、雾、尘。”因为一阵风吹来,水珠便 被吹碎了,成了更小的水珠,迷迷蒙蒙的一片。) 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象情景。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这两句诗写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景象, 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作者是在瀑布跟前观察到的。 从“脚下”、“仰望”可以看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全课。1.学生自练。2.指名读,读后评议。四、总结全诗。1.诗题是瀑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瀑布 的?(声音、样子)

9、2.写声音,作者在什么地方感觉到的?写样子, 作者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观察的?3.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体会并有 感情地读 句子学生思考 并交流自己读诗 歌思考回 答感受情景 并朗读句 子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1)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按观 察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2)作者用了准确的词语,恰当的比喻,写出 了瀑布的壮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4.再读全诗,指导背诵全诗。 12 瀑布 远 听见 声音 像又像 较近 望见 全身 衬着一道白银 脚下 仰望 珍珠屏 烟 雾 尘1背诵诗歌 2 用仰望造句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这种鱼生命力很强,把他捞起来,离水半个小时 也不会死。 小猴子很顽皮,_ 小花猫真可爱,_小组、个 人、集体 有感情地 读诵,赛 诗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