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09336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5课 戊戌变法学案 岳麓版选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515 课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问题导学问题导学 1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二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 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三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 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 焉。 ”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探究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何特点?材料四 (2)

2、结合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 某同学学习了“戊戌变法”后,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下面的总结概括。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法,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3)你能得出哪些与戊戌变法有关的知识信息?百日维新的特点。 (1)从方式上看,变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制度 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2)从涉及领域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体现 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未涉及政治制

3、度的根本变 革。 (3)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的上层,只得到少数官员的支持,没有深入到广大民 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4)从内容上看,没有涉及开国会、定宪法、建立 君主立宪制等政治主张,表明光绪帝变法的初衷不是为了实践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发展资2本主义,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 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 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

4、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 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 角,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史实论证三则材料的观点。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 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2)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

5、本原因 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 (3)据材料,思考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 平” “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车酋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

6、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 A B C D 2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 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 A B C D 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 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 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

7、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 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 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 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3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 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

8、励光 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 ,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 绪帝,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 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 光绪帝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 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答案: 【问题导学】 1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

9、究:(1)提示: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2)提示:方式: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著书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中外 纪闻等。还有上书、办学堂、讲学等方式。 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3)提示:“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维 新变法思想;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是救亡图存;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0、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1)提示: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 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 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提示: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 验。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 法

11、措施。 (3)提示: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积极地为改 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当堂检测】 1A 2B 解析: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为政治措施,与题干 要求不符,排除含有的选项。 3C 解析: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 ,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 C 项说法符 合题干材料含义。A、B、D 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4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发动武装政变; 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