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6103995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大全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经济生活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神奇的货币 00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依次具有包含关系,如图所 示,其中物品是世界永恒的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永恒的范畴,商品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 的范畴。 物品 劳动产品 商品 商品交换出现的同时,商品产生。 (而货币的出现晚于商品)该观点未必准确,是我的 科任老师所认为,有的老师认为: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的出现,但红体字观点是正确 的 我们从市场上购买的物品,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人们生产这些物品不是 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

2、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一切物 品共有的属性,体现了物与人的关系。 2.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也是商 品所特有的,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物品产品商品,使用价值是共有的,价值是 商品特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一定 是商品) 人们购买牛奶、盐、矛头、咖啡、红珍珠,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 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些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

3、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 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凝结在 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可知价值是商品特有的。 虽然商品满足人们的是“某种”需要,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多种”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生产各种商品都耗费了人类一定的体力和脑力,从这一点 上 看是不考虑劳动的具体表现,只考虑劳动的抽象表现(体力和脑力都是抽象的) ,这一点是 共同的、无差别的。 两种不同的商品需要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不同,两个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 交 换是因为它们都消

4、耗了等量的人类劳动,故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双方交换劳动。 商品价值的体现:1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价值不能通过 自 身表现,它只有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2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价值通过等 价物表现;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即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在货币 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一般地说价格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 正 比) 【条件】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 (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两 个条件才是商品) 1.“必须是劳动产品”是前提条件。 纯自然的物品不是商品,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等一切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都不是商

5、 品 (现实生活中某些非劳动产品参与交换,被赋予了“商品”的身份,如炒地皮、出卖人体 器 官等,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因此否定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 2.“必须用于交换”是关键条件。 “交换”必须发生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而处于消费领域的产品不是商品:你在商场 买了一支笔(是商品) ,到了家里你用这支笔(是消费品)写字。故退出流通领域而进入 消费领域的不是商品,是消费品。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双方交换劳动,交换的原则是要求等价交换,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或无 偿赠送都不是交换。 判断某物是否是商品的方法: 1.从现象上:根据商品的含义,用两个条件去判断;例如,有偿使用的亚运会吉祥物标识, 是用于交换的

6、商品。 2.从本质上:根据商品的基本属性去判断。 Q1:废品是商品吗? A1:“废品”是指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就不是商 品而是废品;当废品被重新开发利用作为生产资料,具有了使用价值且被用于交换时则是 商品,比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Q2:伪劣产品是废品吗? A2:“伪劣产品”不具有正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伪劣产品是违法 行为;“次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发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就可以成为商 品。 002、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对立关系: 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

7、是指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有用性。价值 是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对交换意义不同:使用价值使交换成为必要,价值使交换成为可能。 4.生产者与购买者不能同时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即在商品交换中,任何人都不能同时占 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联系】统一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保证商品具有良好 的 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需按质论价,付出相应的价值) ,没有使用价 值就没有价值。价值是

8、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003、货币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货币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产生】 1.原因: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2.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商品交换的发展。 3.其产生经历四个阶段:偶然(简单)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 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作用】货币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

9、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 多。货币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 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 为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 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在长期交换过程中,人们找到了克服“商品商品”交 换困难的办法,这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 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

10、般等价物,它表现其 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匹、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由 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 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 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能够固定在一定商品上,以利于商 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后来,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就是货币。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但是都没 有固定,而贵金属

11、之所以长期占有货币的宝座,是由其本身的属性、地位决定的,由 于金银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损、抗腐蚀、便于保 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就适合充当货币材料。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身上时, 货币就产生了。 (货币产生后,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好像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但从本质上看,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与其他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从货币的定义来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可 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并且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又和其他一般等价 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

12、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的正式产生。 2.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并且是固 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对货币的本质,应从其含义、产生过程、作用等几个角度去把握,其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主要通过货币职能来体现。 【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的含义: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基本职能内容:,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从货币产生 时 就具有,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此外,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

13、段、世界货币等 职 能。 纪念币和纪念钞 纪念币是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纪念钞是纸币,本身没有价 值, 不是商品。 区分:商品、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和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就是该商品的等价物; 3.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 品价值的商品; 4.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货币,货币一定是一般等价物。它们都是商品。如图所示: 商品 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货币 004、价值尺度

14、【含义】 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 50 元。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 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能够衡量和表 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表现】把商品价值为一定的价格。 【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

15、上的货币。常用 “标价为” 、 “价格是”等关键词表达。 【举例】超市里各种商品的标价。如一双鞋价格为 150 元人民币,150 元双。 005、流通手段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 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

16、 发展下去。这就需要商品生产者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货币流通规律:也叫流通中需要货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 程 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成 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非买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特点】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即“一 手交钱,一手交货” 。常用“用了” 、 “支出了” 、 “支付了多少钱”等关键词表达。 【举例】小李用 300 元钱买了一件衣服,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006、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流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就是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 职能。 2.特点: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条、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