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102660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医学技术类专业主要包括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 术、眼视光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等,这些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色彩。因此,作为高职 医学院校的创办者,应当高度重视这些专业,办成品牌和特色专业,这是高职院校共同面 临的课题。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 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危机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主动适 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1.国家政策鼓励,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 作

2、,明确提出了要更新教育观念,实行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来提高学生质量。我 国现阶段及以后一段时间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尤其是技术性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大力推行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性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以增强学生 的就业能力。2.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人民观念的改变,对从事医学技术类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郑州市的一些 企业的走访和调查发现,企业现有员

3、工的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 能型的人才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行业竞争力。这是企业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适应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法宝。3.医学相关类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很多医学相关类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职学校, 尤其是医学技术类专业很多是小专业,其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齐,教材陈旧,实训 就业基地匮乏,教师进行教学时多重理论而轻实践,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校企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旨在加强教学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 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这是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双赢的可持

4、续发展之路。二、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1.校院合作,创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是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国家,校企合作“双主体”的方式不同。德国的“双元制”培训 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力最大。澳大利亚“TAFE”教育确立的学习、工作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 采用的是传统的“2+1”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一年到医院或是企业顶 岗实习。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个别专业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工学结合的“1+1+1”教学模 式,即 1 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学习,

5、1 年到医院或企业临床教学,1 年在医院或企业顶岗实 习;或是“1+1+”模式,即 1 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半年到医院或企业临床教学,实习 过后回校再进行 1 年理论学习,最后半年到医院或企业顶岗实习。这两种模式理论和实践 交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又能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理论的 不足,相互弥补,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2.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相对高职医学技术专类专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企业和高职院校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模式协议。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 选定教材,设置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依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教学,并派专人 去学习企业文

6、化和最新的技术;企业也要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专业指导,或者兼职 给学生上课,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企业的员工,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独当一面。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课教师及实践课教师,适时修正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大多存在专业 课教师匮乏、实践课教师技术落后的状况,校企双方进行师资技术交流就很有必要。学校 应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顶岗进修,结合企业实践进行课题研究,邀请企业高级专业技 术人员共同参与。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并邀请 他们参与教材的编订。拓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路,主动参与企业生产中,安排专业教师 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一同申报课题。对企业来讲,可以委托学校对员 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者是职业技术资格证方面的培训,实现资源共享。4.“校中厂”“厂中校”, “校厂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 职院校的经费有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已经得到各方认可,但是合作深度不够,企业的 积极性不高。那么在校内建设生产基地,在企业建设教学基地是校企双方进行深度合作的 有效途径,也能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真正的双赢和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