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00845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4《百丈山记》同步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百丈山记百丈山记“圭皋”何义自由谈文学(李国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版)一书中有诗人的感觉误区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作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光在那里不断地发表宣言,要大家奉之为圭皋,可又拿不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作品来佐证自己文学见解是不行的。 ”这里的“圭皋”显然是“圭臬”之误。 “圭臬”即土圭和水臬。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水臬,古时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因为二者都是古代重要的“标准” ,故后来汉语中以“圭臬”比喻典范、准则。 “奉为圭臬”即把某事物当作典范、准则。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2简介朱熹(1130120

2、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出生于建阳(今福建建阳),南宋教育家、思想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较深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吸收了当时已有的成果,提出一些对自然界变化的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地质变迁说等。作品朱熹的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 周易本义 诗集传 楚辞集注 通鉴纲目等。经后人编辑的还有晦庵文集 朱子语类 朱子遗书等。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内容上有所扩大,把唐代游记散文融情于景扩大到寓理于景,借山水景物进行说理议论,为游记散文发展又开辟了一条蹊径。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

3、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二)第一,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第二,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识记字音绝壑(h) 磴(dn) 淙(cn)下瞰(kn) 蹑(ni) 罅(xi)峭岸(qio) 璀璨(cu cn) 不可殚数(dn)3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石磴(dn) 淙淙(zn)鸟瞰(kn) 清澈(c)B潺潺(chn) 峭壁(qio)璀璨(cu cn) 殚数(dn)C博闻强识(sh) 数说(sh)瀵涌(fn) 庵庙(n)D罅隙(xi) 拾金不昧(wi)水声溅溅(jin) 沟壑(h)解析:A 项, “淙”读 cn;“澈”读 ch。C 项, “识”读 zh。D 项,

4、 “昧”读 mi。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左控垂崖 控:临B然前瞰涧水 瞰:俯视C水旱祷焉 焉:语气词D不可殚数 殚:尽解析:C 项,焉:兼词,在这里。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4A日光烛之B旦起下视,白云满川C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D天下云集响应解析:A 项, “烛” ,名词活用为动词,照。B 项, “下” ,名词作状语,向下。D 项,“云” “响” ,都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像回声一样。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A.至是则亦穷矣 觉宇宙之无穷)B.终夕潺潺,久而益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 州

5、司临门,急于星火)D.十余级乃得度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解析:C 项,面对/到达。A 项均为“尽头,穷尽” 。B 项均为“更加” 。D 项均为“通过”。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朱 熹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 ,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

6、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5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

7、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选自宋史朱熹传 ,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讫:终了,完毕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D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 短:诋毁,指摘解析:B 项,俾:使。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解析:B 项,介词,对、向/介词,跟、同。A 项,均为介词,用。C 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均为助词,附

8、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项是(C)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A BC D解析:表明朱熹重视教育,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表明朱熹的耿直、倔6强性格。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 ,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

9、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继祖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继祖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解析:D 项,被免职的是朱熹,蔡元定是朱熹的学生。9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_(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_(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_答案:(1)他每有时间

10、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轻车简从马上赴任。(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参考译文: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 ,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他曾经和一群孩童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

11、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7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一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 ,让学生们遵守。适逢

12、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轻车简从马上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