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097812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历史高中历史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测评 人民版选修人民版选修 4 4(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秦朝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皇权至高无上D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直接目的是( ) 。 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 D确立皇权至上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

2、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皇帝制度创立 C秦朝设置三公九卿 D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5秦朝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 。 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全国交通网 是巩固统一的重要举措 加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联系 导致了秦王朝的短命而亡 A B C D 6某教师在对秦朝

3、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了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 热议,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秦灵渠 秦兵马俑 A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B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 C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D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 7 “贞观二年,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自(贞观)五六年以来,频岁丰 稔,一匹绢得十余石粟。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价格下降B政府压制手工业,丝织品产量下降 C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大量投入市场D重农抑商导致市场货物紧缺 8在 629 年大举进攻厥之前,唐太宗所做的准备包括( ) 。 加强对军队的训练 恢复发展农

4、业生产 利用厥内部矛盾分化其力量 取得 进攻所需的交通要道 A B C D 9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因为( ) 。 A得益于魏征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10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为此他( ) 。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 11康熙帝之所以选定姚启圣和施琅负责进军台湾,主要是因为他们二人( ) 。 A都出生于南方并了解南方情况B既熟悉军事又了解台湾的情况2C是康熙帝的宠臣和

5、近臣D都热衷于实现国家统一 12 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的界限是( ) 。 额尔古纳河 乌苏里江 格尔必齐河 外兴安岭 A BC D 13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 ) 。 拉开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序幕 为北部边境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消除了沙俄侵略 中国的野心 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属于中 国领土 A B C D 14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15秦

6、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 )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6 题 26 分,第 17 题 14 分,共 40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 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 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7、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 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 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 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 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

8、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 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 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 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 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 “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 丽外国比” ,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五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 1683 年)十二月初一日,琅往福省会议台湾弃 留。

9、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 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 护臣奉旨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 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断断乎其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 议:“台湾伪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 ”遂收入版图,设 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完成:3(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 的这项措施的?(8 分)(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

10、怎样才能做 到不失国之本、农业之本?(6 分) (3)材料三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 主要的三点内容。 (6 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根据材料五,说明康 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6 分) 17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Z 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 ,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 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4 分) (2)秦始皇在这

11、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4 分) 材料二 16731681 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 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 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 分) 材料三 政事无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 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 皆朕一身亲理

12、,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 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2 分)4答案与解析答案与解析 1.1. 答案:D 2.2. 答案:A 3.3. 答案:D 4.4. 答案:A 5.5. 答案:A 6.6. 答案:D 7.7. 答案:A 8.8. 答案:D 9.9. 答案:C 10.10. 答案:B 11.11. 答案:B 12.12. 答案:C 13.13. 答案:D 14.14. 答案:C 15.15. 答案:A 16.1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李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民为国之本。不失时为农之本。人君要简静。 (3)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 (4)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立台湾府, 管理台湾。 17.17.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小篆;皇帝。 (2)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平定三藩之乱。 形成谨慎的执政风格。 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