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071163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执业考辅导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重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一、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 二、抢救室的管理与抢救设备 三、吸氧法 四、吸痰法 五、洗胃法 六、人工呼吸机使用法,一、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一)病情观察 1.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急性病容、慢性病容 (2)饮食与营养: (3)姿势与体位:腹痛、昏迷 (4)皮肤与黏膜: (5)休息与睡眠 (6)呕吐 (7)排泄物,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3年专业实务020.患者男。39岁。近日来咳嗽,食欲减退,四肢无力。入院时患者面色晦暗,消瘦,结核菌检查结果为阳性,诊断为肺结核。患者呈现的面容属于 A. 急性病容

2、 B. 慢性病容 C. 病危面容 D. 二尖瓣面容 E. 贫血面容,答案:B,一、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一)病情观察 2.生命体征 (1)体温的变化 (2)脉搏的变化 (3)呼吸的变化 (4)血压的变化,一、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一)病情观察 3.意识状态 (1)嗜睡 (2)意识模糊 (3)昏睡 (4)昏迷(浅昏迷、深昏迷的区分)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4年专业实务087、患者男,29岁。因车祸急诊入院,

3、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动作,压迫眼眶有躲避反应,此时患者的意识障碍属于 A、深昏迷 B、浅昏迷 C、嗜睡 D、昏睡 E、谵妄,答案:B,一、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一)病情观察 4.瞳孔 (1)瞳孔的形状及大小 1)正常瞳孔:2.5-5mm 2)异常瞳孔: 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 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 损伤等 瞳孔不等大:脑肿瘤、脑疝等,5,(二)危重病人支持性护理,补充营养和水分、保持引流通常、维持排泄功能,加强临床护理:眼睑不能自行闭合-凡士林纱布覆盖,二、抢救室的管理与抢救设备,(一)抢救室的管理 急诊室和病区均应设抢救室,急诊室应

4、设有单独抢救室,病区抢救室应靠近护士办公室。抢救物品、器械应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做到完好率达到100% (二)抢救室的设备,三、吸氧法,2.氧气成份、 氧浓度和氧 流量的换算 方法,3.氧气筒内 氧气可供 时数计算 公式,5. 吸氧法,氧气吸入法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是指通过给氧提高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预防和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1.缺氧程度的判断,4.供氧装置,1.缺氧程度判断,吸氧适应症:当病人PaO2低于6.6kpa时,应给与吸氧,(二)氧气筒与氧气表装置,1)氧气筒:为圆柱形无缝钢筒,筒内高压达 150kg/ cm2,容纳氧气约6000

5、L。在筒的顶部有一 总开关,可控制氧气的流出。顶部的侧面有一气 门,可与氧气表相连,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二)氧气筒与氧气表装置,2)氧气表:由压力表、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安全阀 组成。压力表可测知氧气筒内的压力,以kg/cm2表示。减 压器可将来自氧气筒内压力减低至23 kg/cm2 (0.20.3Mpa),使流量平稳,保证安全。流量表测量氧 气每分钟的流出量,用L/min表示,以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 度读数为标准。湿化瓶内盛蒸馏水或冷开水1/31/2,用来 湿化氧气,以免呼吸道黏膜受到干燥气体的刺激。安全阀 的作用是当氧气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内部活塞自行 上推,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

6、的小孔流出,以保证用氧安全。,(二)氧气筒与氧气表装置,3)装表法: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以备急用。先将氧气 筒安置在氧气支架上,打开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吹去气门 处灰尘,将氧气表接在氧气筒的气门上,略向后倾斜,用 手初步旋紧螺帽,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垂直于地面, 直立于氧气筒旁。连接湿化瓶,关闭流量表开关,打开总 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氧气流出通畅,无漏气,关闭总 开关及流量表,备用。,(3)氧气枕供氧装置,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病人头部枕于 氧气枕上,借重力使氧流出。适用于急救和 转运病人。使用过程中,湿化瓶要垂直放稳。 新的氧气枕内有滑石粉,用前须反复冲洗, 直至洗净为止,否则会引起吸

7、入性肺炎, 甚至窒息。,5. 吸氧法,双侧鼻导管 吸氧法,单侧鼻导管 吸氧法,鼻塞法,面罩法,头罩法,氧气帐法,附图,附图,准备,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目的,(1)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2)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单侧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步骤,停用氧气,整理记录,插管固定,连管调节,清洁鼻腔,核对解释,插管固定,鼻导管蘸水湿润并检查是否通畅.测量插管长度,鼻尖至耳垂的2/3,轻轻插入,无呛咳,用胶布分别固定于鼻翼和面颊部。安全别针固定胶管.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用氧期间不可自行调节流量,停用氧气,拔出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表内余气,再关闭流量表,帮助 病人清洁鼻部

8、,嘱休息整理用物归位,记录停用氧气时间。,鼻塞法,将鼻塞连接在供氧装置胶管上,检查是否通畅,调节好流量,轻轻插入鼻孔,固定。 鼻塞大小以塞住鼻孔为宜。适用于 长期吸氧的病人,将面罩连接在供氧装置上,流量调至68L/min,将面罩置于病人口鼻部,固定。,面罩法,将氧气接于头罩氧气进孔处,将病人头置于头罩内,适用于新生儿、婴幼儿供氧。头罩与病人颈部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入。长期给氧不会产生氧中毒。,头罩法,氧气帐法,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处, 将病人头胸部置于氧气帐内 给氧。因设备复杂,造价高, 仅用于烧伤和新生儿抢救。,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

9、防”,即:防震防火:距火源至少5m。防热:距离暖气1m以上。防油: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避免引起燃烧。 2.为保证用氧安全,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用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及用氧装置是否完好。 3.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0.5MPa,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杂质进入氧气筒内,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分开存放,以便及时调换,并避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速度。,(1)氧气成份与

10、吸氧浓度:给氧时,浓度低于25%无治疗价值; 在常压下吸入40%60%的氧是安全的; 高于60%的氧浓度,持续吸入时间超过12天,则会发生氧中毒,表现为眩晕、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 对慢性呼吸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因此类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主要靠缺氧维持,对二氧化碳刺激已不敏感,若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可使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甚至呼吸停止。,4. 氧浓度和 氧流量的换算方法,(2)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公式为:吸氧浓度(%)=21 + 4氧流量(L/min),4. 氧浓度和 氧流量的换算方法,氧浓度与氧流量对照表

11、,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1年专业实务068患儿,3岁,高热惊厥,在急诊科经止惊、给氧等紧急处理后,情况稳定,欲送儿科病房做进一步治疗。运送过程中最适宜的供氧装置是 A.氧气筒 B氧气枕 C中心管道 D.人工呼吸机 E.简易呼吸器,答案:B,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2年专业实务041吸氧时流量为3L/min,其氧浓度为 A29% B33% C37% D41% E45%,答案:B,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2年专业实务077患者男,56岁。因肺心病需要吸氧,错误的操作是 A插管前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B插管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C先调节好流量再插管 D给氧期间不可直接调节氧流量 E停用氧气时先关流量开关

12、,答案:E,近4年执业考真题,2013年专业实务023.患者男,50岁。以外伤入院治疗,在用氧过程中,家属私自将鼻导管氧流量调至10L/min,15分钟后患者继之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表现。该患者最可能出现 A. 肺水肿 B. 肺不张 C. 肺气肿 D. 氧中毒 E. 心力衰竭,答案:D,四、吸痰法,吸痰法是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经口、鼻 或人工气道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 种方法。适用于无力咳嗽、排痰的病人。如新 生儿、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气管切开的 病人。,1.电动吸引器吸痰法,2.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法,3.注射器吸痰法,清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13、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改善肺通气,促进呼吸功能。,观察记录,冲管消毒,抽吸痰液,试吸检畅,安置体位,检查调压,核对解释,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检查调压,检查吸引器电压与电源电 压是否相符,接通电源,打开 开关调节负压,成人为40.0 53.3kpa,小儿40kpa,抽吸痰液,一手将吸痰管末端折叠,以免负压损伤黏膜。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夹持吸痰管插入口咽部,放松折叠处,进行吸痰,先吸净口咽部分泌物,再吸出 气管内分泌物,抽吸时动作要轻柔、敏捷,左右旋转, 从深部向上提拉,吸净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 15秒,以防缺氧。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吸引。,冲管消毒,每次吸痰管退出后,应立即抽吸等

14、渗 盐水冲洗吸痰管,以免导管堵塞。吸痰结 束,关闭吸引器开关及电源开关,取下吸 痰管放入盛有消毒液的筒中。,将压力表和贮液瓶装置插入墙 壁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插孔内,连接 导管,打开开关,调节负压,检查 吸引性能,管道有无漏气,是否通 畅。具体吸痰的方法和要求同电动 吸引器吸痰法。,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法,用50100ml注射器连接吸 痰管抽吸痰液。适用于家庭或 无吸引装置、吸引器的紧急情 况。,注射器吸痰法,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病情 2.如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如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需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内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如为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吸引。 3.

15、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 4.吸痰是负压调节适宜,插管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 5.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以免造成病人缺氧 6.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应每次更换,并做好口腔护理 7.如病人痰液粘稠,可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使之易于吸出 8.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五、洗胃法,准备,操作步骤,洗胃法是让病人口服引吐或将洗胃导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内灌入洗胃溶液反复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的方法。,注意事项,常见药物中毒的灌洗液和禁忌药物,目 的,解毒清除胃内有 毒物或刺激 物,减少毒 物吸收。

16、6h内效果最好,减轻胃黏膜水肿清除幽门梗阻 病人胃内滞留 食物,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为手术或某 些检查做准备如食管下段、 胃、十二指肠 术前准备。,口服催吐法,自动洗胃机洗胃法,电动吸引器洗胃法,漏斗胃管洗胃法,五、洗胃法,口服催吐法,观察记录 协助病人漱口,整 理用物,记录洗胃 时间,洗胃液的名 称、量及呕吐物的 性质、颜色、气味 、量及病人的一般 情况等,必要时留 取标本送检,适用于清醒合作的病人,核对解释 携用物至床旁, 核对解释,说明 目的,取得合作,安置体位 病人取坐位,戴 围裙,污水桶放 于病人坐位前,口服催吐 嘱病人自饮大量灌 洗液后引吐,不易 吐出时,用压舌板 压其舌根引吐。如 此反复,直至吐出 的灌洗液澄清无味,漏斗胃管洗胃法操作步骤,漏斗胃管洗胃法是利用虹吸原理,将洗胃液灌入胃内 后再引出的方法。病人准备、插胃管(同自动洗胃机洗胃法)将漏斗放 置低于胃部水平的位置,挤压橡胶球,抽尽胃内容物举漏 斗高过头部(坐位时)约3050cm,将灌洗液缓慢倒入漏 斗300500ml,当漏斗内尚余少量液体时,迅速将漏斗降 至低于胃部的位置,倒置于污水桶内,利用虹吸原理引出 胃内灌洗液,反复灌洗至流出液澄清无味。整理用物,记 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