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050186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4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麻疹疫苗基础知识课件_3(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疹疫苗基础知识、现场安全接种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2009年3月,一、麻疹疫苗基础知识,(1)按性质划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基因疫苗。(2)按剂型划分:液体疫苗、冻干疫苗。,疫苗的分类:,减毒活疫苗简介:由活病毒或细菌减毒而制备。保留了病毒或细菌的复制生长能力和免疫原性,但不致病。注射使用时不得使用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开启后必须在半小时内使用。包括: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优点:1.接种剂量小、针次少、免疫效果持久,可产生全身免疫和局部免疫2.除注射接种外,可采取自然感染的

2、途径(如口 服、喷雾等)进行免疫缺点:1.不稳定、不易储运,易受光、热影响2.所有可干扰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的因素都可引起免疫失败(如循环抗体、免疫球蛋白)3.易受不利因子污染4.对免疫缺陷患者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麻疹疫苗简介:目前应用的为皮下注射减毒活疫苗,系由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培养制成。常规免疫策略:初免年龄为8个月龄的儿童,1824月龄再注射1针作为复种。本次强化免疫策略:1994年3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无论以往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均需接种1针次麻疹疫苗。,注意事项:1. 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变紫(瓶体有微细裂

3、纹)、变黄(有杂菌生长)、溶解不好等情况,均不可使用2. 消毒皮肤用75酒精,待干后注射。禁止使用碘酒消毒。3.注射免疫球蛋白后4周方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后至少2周才可注射免疫球蛋白。,二、安全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发生不安全的原因,1 . 疫苗方面: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2 . 疫苗使用方面:接种对象不当、禁忌症掌握不严、接种部位、接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合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使用中未摇匀;3 . 个体方面: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

4、4 . 接种时间、药物影响等;5 . 接种器材如注射器的质量; 6 . 注射操作行为不当;7 . 使用后的注射器材处理不当。,安全预防接种目的,一、对受种者安全; 二、对实施者安全; 三、对环境安全。,怎样做才实现安全预防接种,1.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实施预防接种。 2. 熟练掌握正确的预防接种技术操作。 3. 加强工作责任心。,预防接种实施,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 接种中的工作 接种后的工作,临时接种点布局要求,(一)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1、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要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场所。2、每个接种点至少配备3名以

5、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包括现场组织员、现场记录员和接种员。而且必须熟悉掌握现场应急药械的使用。,(一)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3、根据估计受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做好领发登记。运输疫苗的冷藏包(箱),应根据环境温度、运输条件、使用条件放置适当数量的冰排。4、按估计受种对象人数的1.1倍准备注射器材,不得浪费注射器。,(一)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5、准备75%医用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上腺素、氧气袋(瓶)和其他必要急救药械。必须准备一次性注射器回收设备及污物桶等。6、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并佩戴麻

6、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专用胸牌。,(二)接种时的工作,1、预诊核实受种对象:1.查验接种证、摸底登记册,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2. 询问并记录儿童健康状况。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并记录。,(二)接种时的工作,2、接种(1)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2)再次核对受种儿童基本情况;(3)消毒皮肤 (严禁用含碘消毒剂);(4)接种。(接种后不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二)接种时的工作,3、登记(1)在接种证上填写疫苗名称、针次、批号、接种时间、接种单位、接种者签名等;(2)录入

7、电脑。,(二)接种时的工作,4、留观告知家长或其监护人,儿童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和处理,摸底与常规免疫的关系对发现的未建卡的7岁以下未完成常规免疫接种的儿童,应给予补建卡、证,并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强化免疫接种应记入接种卡、证,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或第2剂次,记入常规免疫接种记录中:1、对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已接种1剂次者,强化免疫必须再接种,并在满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2、对18月龄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一个月后安排第2剂次常规免疫;既往已接种1剂次者,强化免

8、疫可记为第2剂次。不符合常规免疫程序的,记入“应急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记录”中。,5、接种现场疫苗管理:(1)所使用麻疹疫苗为2人份一支。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严禁提前抽取疫苗待用!(2)核对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5、接种现场疫苗管理:(3)冻结过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当怀疑疫苗可能冻结过,检查方法:取正常疫苗与受检查疫苗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约5分钟,判断:被检查疫苗在短时间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继被检查疫苗冻结。(4)注射疫苗

9、时要摇匀后方可接种,吸取疫苗和注射时不能触碰注射器的针芯。,(三)接种后工作:,1、清洁冷藏容器。2、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3、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或消毒后备用。4、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剩余疫苗按以下要求处理:(1)废弃已开启的疫苗。(2)冷藏容器内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回冰箱保存,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3)清理核对接种告知书和预防接种证,及时录入电脑。,安全接种与注射法,(一)安全接种的具体要求: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3

10、.实施预防接种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4.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化,接种时应严格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 。,(二)注射法 注射原则:,(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二)严格按照正确注射途径操作。 (三)使用正确的剂量。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五)注射的药物应临时抽取。 (六)防过敏,防空气栓塞。 (七)抽回血。 (八)运用无痛注射技术。,注射原则(续),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者 环境 物品注射部位: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消毒,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干后立即接种。(禁用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二、严格按照皮下接种途径进

11、行接种。三、严格按照每人0.5ml剂量进行接种。四、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1. 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2. 避开疤痕、发炎、化脓感染、硬结、患皮肤病处不能进针,注射原则(续),五、注射的药物应临时抽取。六、防过敏,防空气栓塞。1.了解接种者的三史(家族史、接种史、过敏史) 。2.要备有急救器材和药品(如氧气、盐酸肾上腺素、灭菌注射器等)。3.掌握盐酸肾上腺素用法。,注射原则(续),七、抽回血回抽 无血 注射八、运用无痛注射技术。 解除顾虑 分散注意力 合适体位二快一慢 (即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注射原则(续),皮下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上臂外侧、腹部、 后背、大腿外侧 进针角度:30400角

12、 450角,皮下注射注射要点,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 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注后快速拔出针头。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皮下注射注意事项:,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5. 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三角肌九分划分法:,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肉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

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肉注射。,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麻疹疫苗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其潜伏期,一过性发热、皮疹等反应 6-12天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 24小时内(通常1-2小时)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惊厥 10小时内 休克/虚脱(HHE) 12-48小时 癫痫发作(诱发) 7-12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5-35天 脑炎/脑病 35天,长至7-12天 神经炎 57天或长至28天,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以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必须进行报告:发热(腋温 38.

14、5 );局部红肿(直径15mm);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荨麻疹、大疱型多形性红斑、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阿瑟氏反应、血管性水肿、其他过敏反应;晕厥、热性惊厥;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癫痫、脑病、脑炎、脑膜炎;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浓毒血症);其他不明原因的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心因性反应。,(一)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由致敏原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的症侯群。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接种含有微量鸡胚细胞、小牛血清的麻疹、风疹和乙脑疫苗时可能会发生。属于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1.

15、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2. 首先出现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3. 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4.脑节率障碍,发生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 救治不当可致死亡,处理1、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ml(1/3支)。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为0.125ml(1/8支);5-11岁为0. 25ml(1/4支);11岁以上为0.33ml(1/3支)。必要时重复注射。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临床医生紧急会诊。2、吸氧、输入皮质激素、口服或注入抗组胺药。,处理3、由于过敏性休克为低血容量性,就地处理或搬运时均需采取头低足高位,并立即输氯化钠溶液。以尽快扩充血容量。严重情况下需行心肺复苏急救。4、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止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