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604899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态变化知识点第一节:温度一.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二.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0到 100之间分成 100 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 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三.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四.温度使用应注意: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 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 看 3 测量时温

2、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 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2.图2-1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

3、度是 0o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 40 度 4.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 100oC 和 0oC 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C 可以读作零下 18.6 摄氏度或负 18.6 摄氏度 C.-18.6o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 18.6 度或摄氏负 18.6 度 D.-18.6oC 可以读作零下 18.6 度 5.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 A.上升的高

4、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6.夏季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 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C B.10C C.20C D.40C 7.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8.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或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5、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二.固体的分类(1)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注: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是,看物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三.熔化(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且熔化过程持续,而不是一个结果,比如冰化成水这个过程,我们说冰在熔化,这个过程是吸热过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融化一样。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6、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图 1 是晶体熔化的折线图,纵向表示温度,横向表示加热时间。我们的曲线起点并没有从 0 开始,因为物体本身在加热前就有一定的温度,当温度达到 48时,呈水平直线,说明在这段时间物体的温度恒定,达到熔点,后来温度继续升高,说明开始汽化。图 2 是非晶体的融化,蜡的温度在不断的升高,却始终在慢慢融化。例: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分析: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

7、热降温)该图说明: 该物质是晶体。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5)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点 萘的熔点为 80.5.当温度为 79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 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 80.5时,萘是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熔化吸热的事例:夏天,在

8、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鲜鱼保鲜,用 0的冰比 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四.凝固(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凝固是个过程,如铁水变成铁块一样,需要慢慢的冷却,冷却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2)凝固现象:“滴水成冰”“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9、5)凝固放热 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凝固和融化是互逆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融化吸热,凝固固然就会放热。1.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2.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在 -265 时,氢是固态.(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3.在图 410 中,描述

10、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4.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 10的冰投入 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 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 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 0的空气中5.(1)物质从_态变成 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2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态,在-120时是_态.(3 )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热.6.某物体从 200开始熔化,直到 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_.7.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8.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

11、 40时完全熔化,低于 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需要吸热。我们把锅里的水不断加热,先是沸腾,然后蒸发,过一会就会“烧干” 。这个过程就是汽化的过程,吸热(2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二、

12、沸腾(1)沸腾现象:例如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气泡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2 )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3 )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4 )有关沸点知识: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 时,氧为气态。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 时,氧为固态。1830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 1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 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 8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 780C,高于

13、 780C 时为气态) 。3、 蒸发(1 )蒸发现象 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2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一杯 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 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3 )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四. 蒸发与沸腾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

14、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说明:(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2 )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3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五、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2 )液化现象 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 (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蒸 发 沸 腾特点1、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2、在液表面进行。3、缓慢。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2、在液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3、剧烈。影响因素1、液温的高低。2、液表面积的大小。3、液表面气流的快慢。液表面处气压的大小。注:壶嘴看见“白气”犹如“雾”一样,是小水珠;而烟,这是不透明的小尘埃颗粒。要注意区分“雾”和“烟”的判断。六.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1 ) 、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 ;附在草木,聚成“露” ) ; 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 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