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011276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行《孟子》注译与赏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许行许行孟子孟子注译与赏析注译与赏析大悟刘祖富编纂【说明】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上,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战国时代,有一派思想家是“农家”,许行便是治农家学说的人。这一派学者出于对当时暴政的厌恶提出恢复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主张,他们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男女都亲自劳动,就可不用刑罚政令而成治世,所以提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的主张。孟子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质的差别性,批驳了许行之说。孟子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是对的,但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是错误的,是剥削阶级的理论。他把劳心与劳力,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看成是合理的社会分工,这就为历代的剥削阶级

2、永远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提供了理论根据。【原文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文公曰1:“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2。”文文公与之处公与之处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其徒数十人,皆衣褐4,捆屦织席以为食,捆屦织席以为食5。陈。陈良之徒陈相良之徒陈相6,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7,曰:,曰:“闻君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译文译文】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

3、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告滕文公说:“(我这)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我这)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注释】1为,治,

4、研究。神农之言,指农家学派的学说。滕(tng),国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踵,脚后跟。这里指走到。2廛(chn),一般百姓的住宅。氓(mng),指从别国迁来的人。23与,给。处,住所。4衣,穿。褐,粗布衣服,当时的贫苦人所穿。5屦(j),草鞋,麻鞋。6陈良,楚国人,是儒家学派的。7耒耜(li s),古代的农具。【原文原文】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1。陈相见孟子,。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2。贤者。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飱而治3。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

5、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而自养也,恶得贤4!”【译文译文】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之道。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之道。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

6、人民困苦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这就是使人民困苦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第一部分:记述许行、陈相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的主张。【注释】1学,第一个字用如名词,指所学的;第二个是动词,学习。2道,名词,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国之道。3贤者,指古代的贤君。并,一起。饔(yng),早饭。飱(sn),晚饭。饔飱,在这里用如动词,指自己做饭。治,指治理天下。4厉民,使人民困苦。自养,供养自己。恶(w),哪里。【原文原文】孟子曰: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许子必种粟ss而后食乎?而后食乎?”曰:曰:“然。然。”“许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曰:“否。许子衣褐。否。许子衣褐。

7、”“许子冠乎许子冠乎1?”曰:曰:“冠。冠。”曰:曰:“奚奚xx冠?冠?”曰:曰:“冠素冠素2。”曰:曰:“自织之与?自织之与?”曰:曰:“否,以粟易之。否,以粟易之。”曰:曰:“许子奚为不自织?许子奚为不自织?”曰:曰:“害于耕害于耕3。”3曰:曰:“许子以釜甑许子以釜甑爨爨,以铁耕乎,以铁耕乎4?”曰:曰:“然。然。”“自力之与?自力之与?”曰:曰:“否,以粟易之。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以粟易械 xixi 器者,不为厉陶冶器者,不为厉陶冶5;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舍皆取诸其宫中而

8、用之6?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不惮烦7?”【译文译文】孟子问道: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陈相说:“对。对。”孟子说: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陈相说:“戴帽子。戴帽子。”孟子说:孟子说:“戴戴什么帽子?什么帽子?”陈相说: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孟子说:“自己织的吗?自

9、己织的吗?”陈相说: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陈相说:“对耕种有妨对耕种有妨害。害。”孟子说: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陈相说:“对。对。”孟孟子说: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孟子说:“用粮食换农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

10、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地不怕麻烦呢?”【注释】1冠,用如动词,戴帽子。2素,生丝织成的绢帛,不染色。3害,妨害。4釜,锅。甑(zng),瓦做的蒸东西的炊具。爨(cun),烧火做饭。5械器,指农具、炊具。陶冶,这里指烧制陶器、冶制铁器的人。6舍,旧注“止”,只。7纷纷然,忙碌的样子。惮,怕。【原文原文】曰: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

11、为也。”“然则治天下,独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1。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且一人之身而百工4之所为备之所为备2,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3。故曰:。故曰:或劳心,或劳力或劳心,或劳力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5。”【译文译文】陈相说: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去做。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去做。”孟子说;孟子说;“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边种地

12、边治理吗?有统治者干的事,有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边种地边治理吗?有统治者干的事,有被统治者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被统治者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

13、,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理。”第二部分:通过对话,孟子揭出许行言行的自相矛盾,论述了社会必须分工的道理,从而初步批驳了许行等“亲耕”的思想。但他为阶级压迫寻找理论根据,应该加以批判。【注释】1 大人,这里指统治者。小人,这里指被统治者。2所为,所做的东西。备,具备。这是说,一个人的生活要具备各行业所生产的东西。3路,奔走于路,疲于应付。4劳心,指使用脑力劳动。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5食(s),给人东西吃,即供养。通义,指一般的道理。【原文原文】“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1。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草木

14、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2。兽蹄鸟迹之道,。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交于中国3。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4。舜使益掌火;益烈。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山泽而焚之5,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 yu 济济 J 漯漯 t,而注,而注诸海诸海6;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7;然后中国可得而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sh 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5乎?乎?”【译文译文】“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

15、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使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使它们流漯水,使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使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

16、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注释】1平,平定,治理好。2登,成熟。3交,交错。中国,中原地区。4独,独自,暗自。举,推荐。敷,治。5益,传说中虞舜的臣子。掌,管。烈,放大火烧。6瀹yu,疏导。注,动词使动用法,使流入。7决,打开缺口,导引水流。【原文原文】“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1。人之。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