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004340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材防腐试验报告木材防腐试验报告1 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了解防腐处理中药剂处理的方法及原理2、对比浸渍处理与加压处理的效果3、对比不同药剂浓度下的处理效果4、学习使用真空干燥箱2 2、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20*20*10 规格木块、SMR(主要成分异噻唑啉酮,浅黄色液体,自配,主要与 CCA 防腐剂混合使用,用于防腐处理木材的防霉)、烧杯、真空干燥箱3 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木纤维里含有蛋白质、淀粉、油类、纤维素等,为霉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因此木材和木制品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木材表观装饰性能。环境温湿度是引起木材霉变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为 25-3

2、0,相对湿度 93%以上时,霉菌孢子萌发和生长最快。我国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夏季较长,木材在贮存、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霉变。对于木材防霉性能方面的评价方法,多数文献参考 GB/T 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试,该测试主要针对室内用木材的防霉效果评价。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木制品用于户外环境,长期经受光照、雨水冲刷,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因此本文对防霉处理木材的户外测试进行了探讨。1、浸渍处理实验原理:由于木材是多孔型材料,将木材浸渍在防腐药品溶液中,防腐剂能进入木材内部,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2、加压处理实验原理:防腐处理效果与防腐剂的浸入量及浸入深度有关,加压

3、是利用压力、温度将药剂注入到木材内。4 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配制浓度为 1%、2%、3%的 SMR 溶液。2、拿六个烧杯分 A、B 两组分别标号 1、2、3 号对应放入 1%、2%、3%SMR溶液。3、将样块放入烧杯内浸渍处理 30min,同时准备一分样块作为实验对照。4、直接浸渍为 A 组,B 组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加压处理 30min。5、处理后的样块分别放入对应标号的样品袋中,放入等量自制的青霉菌营造腐朽环境。5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1、浸渍处理:木材放入腐朽菌中通过两周结果显示 3%浓度防腐剂的防腐效果最好,2%次之,1%效果最差,颜色有变化但没有霉菌,但未处理的对照样块明显发霉。2、

4、真空加热处理:通过加压处理的样块颜色正常同时没有发霉的趋势。6 6、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1、同组对照,A、B 组分别与未处理样块对照,从发霉及颜色变化等方面得出结论,防腐剂浓度从 1%-3%浓度越高防腐效果越好,3%过后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A、B 组对照,浓度相同,加压处理后效果更好,这也就说明,通过加压处理防腐剂浸入木材的量增加,注入深度加大,故效果更好。七、图片展示七、图片展示对照组对照组(未做防腐处理):实验组实验组(做过防腐处理):药品浓度:1% 2% 3%浸渍处理:1 2 3真空加热处理:1 2 3传统上使用的防腐剂,其毒性对微生物有害,但同时也对人体、动物以及环境产生很多

5、的不良影响。所以,现在,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不依靠防腐剂的毒性而保护木材的防腐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途径:(1)用化学方法处理木材,改变其组成与性质,使其木材不能满足微生物的食物链,致使微生物不再栖息于木材中;(2)寻找对危害木材的生物有毒效,而对人畜和环境无害并具有综合保护作用的新型防腐剂;(3)由化学防腐向生物防腐过度,寻求生物防治方法。二、二、木材染色实验报告木材染色实验报告7 7、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随着天然森林资源的日趋减少,利用低质阔叶材模拟人们需要的理想珍贵木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木材染色可以消除天然木材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心边材、早晚材和漩涡纹之间的色差,提高木材的装饰品质。特别是染色后低质

6、阔叶材经过组坯,胶压,刨切或旋切制成各式各样的人造组合薄木,不仅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立体感强,而且有不失天然木材的特性,并可形成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工业化产品,以达到提高低质木材的利用率,增加现有装饰建材花色品种的目的。8 8、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1、试材:大小 50mmx30mmx10mm 的速生杨木木块,干燥为含水率12%15%。2、染料:酸性染料。染色后木材色彩鲜艳,颜色牢固,易操作。3、相关助剂:为使染料在合适稳定的酸性介质中染色,使用不与染料分子和木材发生直接化学反应的无机酸来调节 pH 值,同时加入助染剂元明粉以改善染色的均匀性。 4、仪器主要有磁力搅拌器、烧杯、色

7、度测量仪和玻璃棒。 9 9、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木材具有复合毛细管结构,液体在特定条件下,沿毛细结构在木材中迁移,既可以从木材内排出,也可以从木材外注入。木材内液体的迁移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质量流,即液体在静压梯度或毛细管压力梯度作用下,沿木材结构中孔隙网络的移动,其驱动力可认为是动量梯度密度,故有时义称为动量传输;第二类是扩散,扩散有两种:气体之间的扩散,包括水蒸气在细胞腔空气中的扩散和细胞壁里结合水的扩散。染料随水溶液通过木材毛细管通道,透过木细胞壁扩散后,沉降在纤维表面上,使得木材染色。染色过程实质上是木材中某些成分(如木质素)与染料进行吸附或化学药品与木材中的某些成分(如单宁等)发生反应

8、而使木材细胞染上颜色,即染料分子在木材中的渗透和固着两个过程。染料在木材中的渗透过程,是染料离开染液向纤维转移并渗入纤维内部的过程。由于染料分子在染料水溶液流动方向上,沿细胞腔壁呈三角形染着吸附,致使渗入流动有效面积愈来愈小,渗入流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最后达到某一恒定值。1010、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 将木材锯为 3 份大小为 50mmx30mmx10mm 的小木块,然后用磨砂纸打磨平滑,并分别进行编号为:1、2、3 号。2、 将染料配制成浓度为 20%的染料溶液,分别注入 3 个烧杯内,每个烧杯内注入 100 毫升。3、 将处理好的 3 个木块分别放入 3 个烧杯内,浸泡一小时后取出。4

9、、 将 1 号木块水洗处理后,进行色度测量;将 2 号木块自然风干后,进行色度测量;将 3 号风吹日晒后,进行色度测量。111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编号 1编号 2编号 3X=24.22Y=14.49Z=6.06X=0.5409Y=0.3236L=38.07a=19.44b=15.51L=2.02a=16.47b=0.21E=16.59TL=无意义X=22.44Y=13.18Z=6.40X=0.5260Y=0.3237L=37.16a=45.12b=14.09L=1.11a=12.15b=1.20E=12.26TL=1.0X=18.10Y=12.72Z=4.93X=0.5061Y=0.3558L

10、=35.67a=30.28b=15.21L=0.36a=2.69b=0.07E=2.71TL=3.5WH=-154.71WC=19.24WT=5.65YI=169.18YI=-24.51WH=-143.64WC=21.36WT=4.60YI=157.84YI=-13.17WH=-183.47WC=27.29WT=4.59YI=140.33YI=4.331、 染液温度升高,有利于加速木材的染色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形成木材表芯层的染色不均匀。2、 染液的 PH 值影响着酸性染料在水中的分散程度和与木材的结合速度。实验表明染液的 pH 值小,染色时间短,染色均匀稳定,色差小但对木材的腐蚀大,木材强度明

11、显下降;染液的 PH 值高,染色时闯长,色差大染色后的木材色牢度不稳定,易褪色木材强度无明显变化。3、 木材密度的大小决定着染色时问的长短,密度大的木材,染色时间长,而且不易于染透、染均匀。密度小的木材染色时间短,染色均匀性好1212、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染色效果明显,但染色色泽不佳,纹理不清晰,且3 种木材的染色色泽相差不大。经小组分析讨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染色剂的浓度过低,适当的增大染剂的浓度,效果会更好。2、 木材染色时间不够长,导致效果不佳3、 酸性染料对木材染色时,染料温度保持在 7080较理想,在染色过程中,可能忽略温度的重要性。4、 染液的 PH 值

12、不够高,染色不够均匀。七、图片展示七、图片展示对照组对照组(未做染色处理):实验组实验组(做过染色处理):药品浓度:20水洗处理:1 自然风干处理:2 历经风吹日晒处理: 3 三组对照:传统上使用的防腐剂,其毒性对微生物有害,但同时也对人体、动物以及环境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所以,现在,一些国家正在研究不依靠防腐剂的毒性而保护木材的防腐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途径:(4)用化学方法处理木材,改变其组成与性质,使其木材不能满足微生物的食物链,致使微生物不再栖息于木材中;(5)寻找对危害木材的生物有毒效,而对人畜和环境无害并具有综合保护作用的新型防腐剂;(6)由化学防腐向生物防腐过度,寻求生物防治方

13、法。三、木材漂白实验报告三、木材漂白实验报告1 1、实验名称实验名称木材漂白2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木材:薄片,2mm 厚药品:35%的过氧化氢,乙酸(浓度分别为 20%,30%,40%,50%)仪器:PH 试纸,烧杯。思维思测色配色系统,恒温电器水浴锅,分析天平。3 3、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木材薄片漂白在 50水浴锅中进行半小时,将 35%的过氧化氢与不同浓度的乙酸 1:1 比例混合,组成漂白溶液放于烧杯中。调节乙酸的浓度和反应时间。4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木材未被漂白,实验失败。5 5、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影响木材漂白实验失败的因素:1.树种树种。树种是一种天然材料,颜色因树种而异,即使是同一树种

14、,因分布地域、立地条件、树龄及其他因素不同,颜色也有不同。同一株树的不同部位,甚至同一部位的不同切面,材色也有不同。不同树种的木材对漂白剂的适应性也不同。所以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实验失败。2. 2.pH.pH.在漂白处理过程中,所用药剂在木材漂白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要根据有关的氧化、还原电位而定。实际上,两者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不但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而且取决于介质的 pH、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漂白溶液 pH 是影响木材漂白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氧化性漂白剂,介质的 pH 对反应活性影响较大,如将过氧化氢溶液的 pH 调为碱性,它的氧化漂白能力会显著增强。必要时加些pH 缓冲剂或适量

15、的表面活性剂,以增加脱色效果。过氧化氢漂白液在不同 pH 下进行漂白,pH 为 1011 时,漂白效果最佳。若 pH 过低,则不能产生游离基,漂白效果差。pH 过高,漂白碱性过大,过氧化性分解加剧,漂白效果也差。我们在实验过程未保证实验实在碱性环境下做的,也可能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3. 3.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在过氧化氢漂白中,漂液温度在 5060时,漂白效果最佳,若温度过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游离基的速率慢,除去色素能力差;温度过高,一方面能耗大,另一方面产生无效分解的氧气较多,反而使白度稍有降低。我们实验反应温度水浴保持在 55左右,所以这个原因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比较小。4. 4.时间时间温度高,反应快,时间短;反之,温度低,反应慢,时间长。若再延长反应时间,反而使白度稍有下降,因为木材长时间在高温碱性环境下会逐渐泛黄。本实验反应时间是半个小时,所以可能是时间过短的原因。5. 5.助剂助剂有时漂白剂经适度的活性化后,仍不能得到满意的漂白效果,这时就有必要加入活性化助剂。如果漂白剂的活性较强,则漂白剂的无效分解剧烈,不但损失了漂白剂,而且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会导致木材组分的降解甚至是破坏,使材质下降。为此,必须加适量的抑制化助剂。本实验失败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将漂白剂进行适度的活性化。6 6、实验总结实验总结本次实验的失败对我们小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