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60002 上传时间:2017-03-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荒漠化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地理大纲要求: 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 , 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 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重点: 1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及形成原因 。 本区荒漠分布 、 发展历史及逐渐恶化的原因 。 2 理解荒漠化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 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 因地制宜地分析不同荒漠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 , 提出防治的策略和措施 。 难点: 1 如何因地制宜从荒漠产生的自然原因上分析 ,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防治工作 , 探索出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等治理模式 。 2 如何理解绿洲

2、化与荒漠化是可逆发展的 , 怎样促进荒漠绿洲化 。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疑点: 1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2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 第四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本单元知识与相关单元知识的关系 学习方法: 首先 , 课本中各种类型的图幅较多 , 要注意图例的变化 , 把握设图的含义 , 以比较的方式来归纳其发展变化的不同点 。 其次 , 要强化探究自学的训练 , 从出现的结果猜测可能使之产生的原因 , 或从现状的表现预测可能出现的后果等 。 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 形成知识体系 。 第三 , 从知识的内涵入手 , 把

3、握本单元知识的联系 。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 了解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特征 、 荒漠化类型和分布特点 , 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 能力要求: 培养发现问题 、 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德育要求: 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策略和实践的考察 , 认识到:只要我们对土地荒漠化问题依法治理 ,采取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 , 制定一个健全而完善的治理荒漠化防治体系 , 荒漠化使可以治理的 。 问题与解释 : 1 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划分界线: 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按水分这一主导因素分为干旱和半干旱两种类型,分界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 2 荒漠的主要类型: 根据地表特征及物质组成的不同 ,

4、 可以将荒漠分为岩漠 、 砾漠 、 沙漠及泥漠四种类型 。 3 绿洲农业的特点: 一是靠人工灌溉发展农业;二是种植耗水量小的农作物;三是多为劳动集约型农业;四是多为自给性农业生产 , 但在供水充足 、规模较大的绿洲 , 多引种商品性农作物 , 如棉花等 。 4 我国主要的沙漠和沙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腾格里沙漠: 毛乌素沙地: 柴达木沙漠: 5 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 , 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一 、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范围:西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 、 宁夏 、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

5、大部 。 2 地貌:高原 、 盆地为主 。 3 自然特征:干旱 。 4 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5 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 二 、 荒漠化的发展 1 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 1) 不同的历史阶段的荒漠化 ( 2) 不同地区的荒漠化 2 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 第二节 荒漠化成因与防治 1 荒漠化的成因 ( 1) 什么是荒漠化: ( 2) 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然因素 ( 3) 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 第二节 荒漠化成因与防治 2 荒漠化的防治 ( 1) 核心和内容 ( 2) 整治模式 ( 3) 整治措施 ( 4) 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荒漠化成因与防治 3 治理措施和经验

6、( 1) 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技术和经验 ( 2) 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 ( 3) 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 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地理大纲要求: 结合长江三峡工程等实例 , 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 以及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及对策 。 重点: 1 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在于防洪为主 , 兼有发电 、 航运 、 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 2 庞大艰巨的移民任务和开发性移民政策的执行和意义 。 难点: 1 从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角度去理解防洪的作用 。 2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移民任务艰巨 。 3 分析移民造成的生态破坏 。 疑点:

7、1 三峡工程有利有弊 , 如何正确认识三峡工程 。 2 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学习目标 1 知识要求:理解长江洪水发生的原因 , 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 、发电 、 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了解三峡移民任务的艰巨性和三峡地区移民安置的条件 。 理解开发性移民 。 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其对策 。 2能力要求: 培养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具体材料、图片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三峡工程建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学习区域治理的方法。 3. 德育要求: 从三峡工程的实例认识到江河治理和水利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认识到人类应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 , 而且改造的方法和措施以

8、及结果应能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一节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 、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 。 对于本课的重点内容 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 要求分析出以下问题: 1 通过教材中的数据 , 分析长江洪水的危害 , 长江防洪面临的严峻形势 , 从而明白治理长江水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 长江水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 通过分析 , 认识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 第二节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主要阐述了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 。 首先分析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 。 开发性移民是本课的重点 。 然后通过分析实行开发性移民成功的案

9、例 , 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具体做法和具体情况 。 三峡移民的艰巨性 体现在: 需动迁 113万人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 ,解决贫困落后 , 人多地少 ,产业容量低 。 三峡移民的艰巨性 体现在: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 , 人口素质较低 , 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 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 移民安置如出现问题 , 会出现移民反迁现象 , 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 开发性移民 : 第三节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介绍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策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要求能辨证地分析工程建设出现的利与弊 , 特别要注意认识三峡工

10、程对生态环境 、 自然景观 、 文物古迹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1 30多个城镇 , 全被淹没 , 工农业损失巨大 。 2 水库周围地区土地盐渍化 、 沼泽化 , 甚至会引起疾病 。 3 水库建成后 , 随着经济发展 , 必然带来水体污染 , 水土流失加剧 。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4 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和生存环境 。 5 自然景观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会受到影响 。 6 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 7 加剧了地质构造的变化 。 水库建成后 ,可能诱发地震 , 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 对策 : 1 对于不可逆转的影响 , 尽力加以补救或

11、挽回部分损失; 2 影响较大的 , 只要采取措施是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的; 3 影响较小的 , 可以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危害发生和把危害减到最小程度 。 第九单元 交通运输的建设 以西南地区为例 重点 : 1 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2 西南地区丰富的资源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来实现其经济价值 。 3 复杂的地貌条件成为限制西南地区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 难点 : 1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 2 资源 、 环境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疑点 : 1 为什么丰富的自然资源需要完善而发达的交通运输来实现其经济价值 。 2 复杂的地质地貌成为交通运输技术的限制因素 。

12、 本单元知识与相关单元知识的关系 高一地理下册中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 重点介绍了交通运输是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以及交通运输线 、 点的区位选择等知识 。 本单元从交通运输技术的角度说明我国国土整治工作: 一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必须先行 。 二是国土开发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因素 。经济发展周期不仅要考虑技术 、 社会 、经济等条件 , 同时要考虑运输条件 , 这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 。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大西南的组成 , 陆上主要邻国及其位置 。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 。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 农林资源的分布 。 南昆铁路的位置 , 起止点 , 沿线

13、人口 、 资源特点及分布 。西南主要交通线及铁路枢纽 。 能力目标 : 理解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 西南地区地形 、 地质条件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 认识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南昆铁路的修建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德育目标 : 认识我国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的现实 , 理解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开发西部地区 。 认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心 , 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 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是铁路运输的建设 。 教材分别从区位条件 、 资源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作了阐述 。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 必须认真掌握 。 第一节 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本节

14、教材讲述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 ,学习时应结合课文和西南区地形图 、 资源分布图 、 从下列方面来认识: 1 本区虽处西南边疆 , 与东南亚 、 南亚相邻 ,但是相邻国的经济也比较落后 , 在交通建设上边疆区位作用不明显 。 2 本区从广西南部可方便出海 , 但铁路交通不畅 , 使对外开发的优势和作用也不明显 。 3 本区地形多山 , 地势起伏很大 , 发展交通十分困难 。 4 本区资源丰富 , 开发潜力巨大 , 但是交通不畅 , 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 。 5 本区河流虽然众多 , 但是水运条件不优越 。 6 加强交通建设 , 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 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西南区与大西南区的区别: 西南区是指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川 、 滇 、黔和渝三省一市 , 大西南区则还包括广西和西藏 。 西南区的主要邻国: 从东往西分别有越南 、 老挝 、 缅甸 、 印度 、 不丹 、 锡金 、 尼泊尔和克什米尔七个国家和一个地区 。 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不畅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