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982323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经济地理学考研考试要点(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1.201.20 世纪经济学发展特点世纪经济学发展特点 a.a.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区域尺度变化( (微观微观- -中观中观- -宏观)宏观) (1)区位研究(20 世纪上半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以商业为中心的中心地理论、 廖什的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注重企业内部的经济效果最佳。 (2)区域研究(二战后)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突破了单一企业的圈子,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注重考虑企 业的外部经济问题。 (3)区际研究(20 世纪 50 年代后) 代

2、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 费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 特征:研究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4)全球化研究(近 20 年来) 近 20 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加强,经济地理学家越来越关注对经济活动全球化 的地理研究。 b.b.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单体企业区位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单体企业区位- -多分部企业区位多分部企业区位- -跨国和全球企业区位)跨国和全球企业区位) (1)研究客体的变化: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以单部门企业为 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

3、局限性。 (2)企业地理概念提出,尤其关注企业内部结构的研究,公司地理领域逐渐形成。 c.c.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 (1)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 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2)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 60 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方法, 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3)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 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 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4、。 (4)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 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5)文化转向: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 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 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 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2.2.经济地理学研究

5、对象(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 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 询业等。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发 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 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

6、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 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 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 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3.3.学科体系学科体系 最高一层为通论经济地理学;第二层为区域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公司地理学; 第三层为在部门经济地理学下又分为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 理学、信息业经济

7、地理学。4 4、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经济地理 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 济规律的作用。因此,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 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 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 济学的研究成果。 (3)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发

8、展规律的科学。按 照政治经济学观点,国家制度和生产力互相影响。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 间组织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影响。 (4)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 重要影响。因此,要学好经济地理学,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自然地理 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理论。经济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5)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 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因此,经济地理学家必须掌握这些相关技术领 域知识,才能提高研究水平。5 5、经济地

9、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我国经济地理学家根据对经济实践的总结,提出空间格局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建 设的区位与空间组织,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欧洲地理学家指出,经济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建立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然而,当代 经济学中,经济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来源这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并未得以解决。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重视经济的空间研究,经济地理学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2)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 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 应的研

10、究。 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 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贫富差异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 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6 6、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0 世纪的发展,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 关系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

11、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性 循环。 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全球与地方的联系。如果能通过精心设 计的研究。选定衡量各方力量的指标,通过代表性的实例调查对各作用力的均衡点以及改 变均衡点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将十分有利于有关理论体系的建立。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问题包括:增长极的演进问题、增长极的层次性、区域多级现象、区域文化与区 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对 21 世纪经济地理学为政府 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的

12、增长状况,直接影响区域 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管理、产业关联对区域发展产生间接影响。除了带动作用, 企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存在相互矛盾一面,即企业自身整体利益与区域利益并非完全重合。第二章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 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 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 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

13、都是区位主体。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 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讨论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 构成了区位经济理论,根据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可分为农业区位理论、商业区位理论等, 此外区位论还包括聚落区位理论。区位理论包含 2 层含义:1 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 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 体可能的空间,从中选出最佳区位。另一层是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区位条件:指区位本身具有的属性或资质。其构成因素

14、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等方面。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 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 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 经济因子。 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1)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 ,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 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2)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

15、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 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 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3)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 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南师 2013 简答:比较分析区位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主要 3 个阶段:(1)古典区位论,特点是立足于单一的企业和工厂,着眼于成本、运费最 小化来研究企业、工厂的区位变化和区位选择。代表理论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 “工业区位论” 。 (2)现代区位论。从立足于单一的企业和工厂转变为立足于城市,从着眼于成本、运费最 小

16、化发展为追求市场的扩大。主要有商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综合区位理论、贸易边界 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分界点理论、赢利边界理论。 (3)现代区位论。在研究内容上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过去孤立地研究区位生产、价格、贸易 的局面,而是将整个生产、价格、贸易融为一体。从以往的区域类型、区域划分的理论研 究转向以分析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主要方向,从注重区位的经济产出 到以人的本身发展为目标,重点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概括为 3 方面:1、关于区域空间结 构。主要有增长极理论等;2、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主要有经济起飞理论;3、关于区域发 展模型,主要有规模经济内剩发展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要素投入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 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 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是效用再创造的活动, 既包括有形物资的创造活动,也包括服务等无形物质的创造活动。 生产要素:生产活动是建立在一定要素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的,是人类通过工具、 机械等必要手段对自然产生作用而进行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