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5971720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加。2016 年财政教育投入万亿元,占 GDP 的%,为 1978 年的倍。对比东、中、西部数据,财政教育支出与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适 应度明显不同。2016 年东部经济区人口占全国的 45%,其 GDP 占全国的%,但是教育支 出占全国的 49%。GDP 占全国%的中部经济区,拥有全国%的人口只享受了%的财政教育 支出。三大经济区之间和地区内的省级差异都导致了最终的全国差异。本文的教育概念偏向人力资本,与人口数量和素质关系密切,与经济发展状况相辅 相成。财政教育投入直接参与了社会消费投资,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扩

2、大财政教育投入提供 物质支持。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教育支出是必然趋势,但现阶段各经 济区的财政教育投入不完全符合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科学加大财政教育支同时实现 区域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公平。二、文献综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实质为人们对教育领域中的人与 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即对全国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陈凡在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及 对策分析一文中将教育公平解读为“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自由地选择和分配各层次公 共教育资源”。在当代经济社会中,教育公平应该是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相结合, 起点公平是指每个公民拥有接受教育这一基本权利,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是

3、教育公平的首 要目标;结果公平是指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的 发展,为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而财政教育支出在三个方面都有显著作用。陈钊等实证得 出我国各省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省的教育发展差距,优质教育资源 逐步流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支出公平性的财政介入。要发展教育,必须有国家政府的参与,教育不是纯公 共商品,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但教育是积累人力资本的最主要途径,具有正外部 性。投资科学和教育,有另一种间接形式的外部性。公共教育存在市场失灵,政府介入到 教育事业也是符合当代财政实现职能的要求。实现教育支出公平对于政府履行资源配置、 收入分

4、配和经济稳定职能有重要影响。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是起点公平,长远来 看,教育对收入分配结果有间接作用,可在结果上实现公平。财政教育投入与人口、经济增长。教育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体现在个人身上。财政 教育支出通过人力资本传导机制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区 的经济发展。教育支出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和投资率呈正相关,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发挥对 经济的正外部性。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财政教育支出正面激励反向制约,给财政教育投 入带来明显的同向冲击。财政教育支出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刘治松, 贾凯威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动态关系发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5、 才能促使教育支出的平稳增长。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现有文献多集中于全国性教育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而少有对各地区财政教育投入经济效果分析,本文试图以人口和 GDP 为双权重来探究地区 财政教育支出公平性问题,将财政教育支出公平性在宏微观进行定义,在宏观层面,财政 教育支出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整体发展速度为要求,在微观层面,将个人当作一个 经济实体,有效地财政教育支出应该使个人达到教育结果公平。研究财政性教育投入公平 性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适度的教育投入规模,提高教育支出公平性。三、数据选取与模型建立数据选取。泰尔指数是分析区域收入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工具,泰尔指数越小,各 经济区的

6、财政教育支出差异就越小。按照 2016 年统计年鉴对经济区的划分将 31 个省市划分成三个东中西部经济区。各省市的人口和 GDP,财政教育支皆是直接数据,全国数 据为各省市的加总,与直接的全国数据有较小差异但对结果影响甚微。泰尔指数计算公式。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为:Pi 表示第 i 省的人口,Ei 为第 i 省的财政教育支出,Pg、Eg 为全国人口和财政教育 支出。T、TE 分别表示全国、东部的泰尔指数,TM、TW 同理表示中部、西部泰尔指数。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具体的计算公式为:GDPi 表示第 i 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余同上。四、实证分析以人口权重的泰尔指数分析。计算各地

7、区财政教育支出泰尔指数全国的泰尔指数整体较小,逐年下降,2016-2016 降幅显著,就三大经济区的财政 教育支出公平性看,中部的泰尔指数维持在低水平且较为稳定,说明中部九省在财政教育 支出上较为公平,差异较小,适应人口增长速度。中西部泰尔指数都较为平稳,说明国家 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在中西部落实效果明显。相反,东部地区泰尔指数高,说明财政教育 支出不能适应人口的发展,并且缺乏公平性。 。人口增长速度与财政教育支出增加速度。2016 年起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左右, 但是东部的人口增长速度从 2016 年的%下降到了%左右,中部地区平稳在%,西部地区 2016 年出现最低点-%。与此同时,各经

8、济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情况区别也较大。中部的 教育投入变化显著,例如黑龙江省的财政教育支出增幅由 2016 年的%下降到 2016 年的- %。对比教育支出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前者增长速度远高于后者,且后者波动幅度 明显前者,可见二者发展不均衡。 以 GDP 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分析。各经济区财政 教育支出泰尔指数计算中部的泰尔指数维持在低水平小幅度上升,说明中部九省在财政教育支出上较为公 平。西部地区泰尔指数显著高于中、东部地区,且不稳定,最低点出现在 2016 年,说明财 政教育支出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有所脱节。 。GDP 增长速度与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速度。2016 年全国 GDP 增长速度

9、陡增,西部的 增幅最大,2016 年增速达到最大值%,全国 GDP 增速 2016 年下降到%,与此同时,各经 济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在 xx-xx 年同样陡降,2016-2016 年第二次下降。说明财政教育支 出增速与 GDP 增速有一定的同步性。但是,教育支出变化幅度明显大于 GDP 变化幅度, 可见教育支出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规律。例如 2016 年福建省财政教育支出增速为%与 GDP 的 10%增速较匹配,但海南省 2016 年%的增速对应只有教育支出%的增速,明显教育 支出不足。 )综上,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情况和 GDP 的增长情况不相一致,说明财政教育 支出增长速度还不能完全

10、适应经济增长速度,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教育支出的要求。五、结论与建议结论。全国来看,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平稳,波动较小,说明近年来的相关财政 政策,在教育投入方面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东、中、西经济区的财政教育支出的双权重 分析,得到各经济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不公平性,以人口为权重研究,东部的泰尔指 数最高,说明财政教育支出的变化与人口的发展不一致,人口增长速度处于高水平,但财 政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却并不高。以 GDP 为权重,西部的泰尔指数最高,可见西部的教育 支出增长与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西部 GDP 增速较高,但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速处于较低水 平。东、中、西部经济区由于自身的区域特点,在财

11、政教育支出问题上也呈现了不同的 问题。东部经济区经济最为发达,GDP 占全国的%,但是人口只占 45%。西部经济区%的 人口比重,GDP 却只占%。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并不一致,这种特殊性导致虽然东西部的 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国的%和%,与人口的占比相似,但与经济发展情况差距甚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速度和人口、经济增长趋势不一致。就 2016 年数据来看,GDP 增长速度普遍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速,但是人口的增速低于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速。说明,教 育支出以人口为权重,支出的增加使人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受益人群 增多,受益程度加深,但是却没有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高度的相符性,经济增速快于教育 支

12、出,并且近几年的经济形势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教育支出的发展。建议。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缩小经济区之间的教育支出差异对于人口和经济发展 是必要的。经济区之间教育公平的实现一定程度上依赖财政教育的支出,其中最为突出的 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因为义务教育的正外部性强,侧重教育公平,受益 人口众多,所以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支出对象的观察和研究,进行结构 调整,在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方面也要适度加强财政教育的支出。东部经济区 加强人口发展和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的互通性,西部地区加强财政教育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协 调性。引导教育从起点公平到结果公平的转变,在往后的实践中,在增加教育支出绝对数 基础上,支出更应该着眼于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还要充分利用这些支出,提高经济效率。 以人为观测对象,评价教育支出的绩效。让个人不仅有权受教育,还能够实现自由发展。根据各经济区的特点进行财政教育投资以及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到人口的绝对数问题,还要考虑受教育人数的问题,学生占总人口 比重在现阶段更能体现教育支出公平性,学生作为受益主体,更能反映出各经济区之间支 出的差异。进行财政教育支出也要考察各经济区的教育成本问题,东部经济区本身经济基 础好,人口素质较高,教育成本相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西部来说小。因此,在政策上,对 于东、中、西部的教育支出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