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7161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栓性疾病2实验室诊断课件(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栓性疾病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一、血栓性疾病的概念与现状,血栓形成是指人体血循环中的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凝块。血栓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面广,包括血细胞、凝血因子、血管壁的因素、血细胞与血管壁的相互作用等。临床上根据血栓在人体内的解剖部位,将血栓分为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微血栓和混合血栓。,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holism,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是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疾病。DVT与PTE 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 不同部

2、位的表现,静脉血栓栓塞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DVT约占VTE的2/3,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病症。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以无症状或出现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发生于腘静脉以上部位的近端DVT是肺栓塞栓子的重要来源。,5,PTE约占VTE的1/3,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大面积PTE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6,DVT发病率,美国每年有25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尸检中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占72。国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也逐年增多,静脉疾病发

3、病率高于动脉疾病10倍,而以下肢静脉疾病最多见。,肺栓塞PTE发生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900例尸检资料证实肺段以上肺栓塞占其心血管疾病的11.0%,占肺血管病的第一位。 国外尸检资料统计:肺栓塞总的发生率为5%24%,其中老年人中高达49%。,流行病学调查: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的人数多达65万70万,在心血管疾病中,肺栓塞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是第三位常见的急性心肺血管疾病,其中有1520万人死亡,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在法国,肺栓塞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万例,英国约为6.5万例,意大利约为6万例。肺栓塞随患者年龄增加其发病率逐渐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易患肺栓塞,发病率占2

4、5%63%,80岁以上患者达70%,故肺栓塞又有“老年人的沉默杀手”之称。,国内,邱贵兴等报道 THA及TKA术后DVT发生率LMWH预防组 11.8% (8/68)未预防组 30.8%(16/52)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楠生等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20.6%(83/402)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 58.2% (109/187),内科住院患者VTE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1,综合医院死于PTE的患者仅25%有近期手术史,其他均为因内科疾病而制动的患者。三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资料分别显示:内科住院病人如不采用血栓预防措施,VTE的患病率可达14.9%、4.96%、10

5、.5%。在危重症患者中VTE的患病率更高,ICU患者VTE,28%33%,AMI为22%,慢性心衰26%,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高达30%50%。,12,癌症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癌症患者至少增加6倍。血栓形成的危险在乳腺癌淋巴结活检阴性者为1%,而在进展期患者中为17%。在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风险增加。,肺栓塞的死亡率,美国每年大约63万例肺栓塞患者中,11%在1h内死亡,其余89%患者有机会得到治疗,但能被正确诊断及治疗者只有29%,而得到合理治疗者病死率只有8%,未能被正确诊断的患者病死率为30%。,肺栓塞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即使在现代先进诊断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肺栓塞的漏诊率仍高

6、达70%以上,生前确诊者只有20%30%。北京阜外医院资料表明其误诊率为79%。国外尸检肺栓塞的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63%,诊断正确率仅为33%。肺栓塞若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存活率可达92%,肺栓塞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肺栓塞的复发率,急性肺栓塞复发率可达到50%,以46周内复发的危险性最大,其中1/2可能是致死性的,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后的肺栓塞复发率可降至5%。,血栓形成的发生部位,血栓形成虽则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为41。尸解资料显示,静脉血栓占40%60%,但只有11%15%被临床诊断。而在冠状动脉血栓中,堵塞性冠状动脉血栓形

7、成发生率达15%95%,其中90%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VT的常见部位,DVT常见部位,左髂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末端,位于内收肌管的腘静脉,腓肠肌肌内静脉,胫骨后静脉,近端DVT (髂股型),远端DVT (腓静脉型),观 念,发现DVT一定要警惕PTE 出现PTE症状要找DVT DVT50%要形成PTE; 确诊PTE可找到80%-90%DVT 静脉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20,三大病因,血液高凝 血管损伤 血流滞缓,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血管壁损伤,1、物理因素:高血压、外科手术、机械性创伤(挤压伤、挫伤)等 2、生物因素:细菌、内毒素、病毒、动脉粥样硬化

8、斑块等 3、化学因素:CO、乳酸、儿茶酚胺、尼古丁、化学药物等 4、免疫因素:免疫复合物、补体、白介素、异种蛋白等,血液高凝,1、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刚性 )、红细胞聚集性等 2、白细胞、血小板:数量、聚集性。 3、血脂: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 与血浆粘稠度呈正相关。 4、血浆大分子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老年人、恶性肿瘤);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见于肾病综合征;骨髓瘤IgG、IgM ,血流速度,挤压、休克等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病史和危险因素,创伤、手术、肿瘤、妊娠及产后、长期卧床、高粘滞综合征、易栓症、高龄、肥胖、静脉曲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

9、避孕药等。,静脉血栓形成: 从深静脉血栓形成到肺栓塞,栓子,血栓,迁移,溶解/机化,扩展,Kelley MA, et al. Clin. Chest Med. 1994; 15:547560.,PE的常见来源包括: 下肢近端 DVT 孤立的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 盆腔血栓形成 肾脏/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中心静脉导管,Perrier A, et al. Arch. Int. Med. 1996; 156:531536. Partsch H, et al. J. Vasc. Surg. 1996; 24:774782. Goldhaber SZ, et al. Lancet 1999; 353:1386

10、1389. Stein PD, et al. Chest 1999: 116:909913. Rosendaal FR. Lancet 1999; 353:11671173.,PE-DVT关系,约50%的下肢近端DVT病人患有无症状PE,约70%确诊的有症状PE病人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数为无症状),Pesavento R, et al. Minerva Cardioangiol. 1997; 45:369375.,Hirsh J, et al. Circulation 1996; 93:22122245. Girard P, et al. Chest 1999; 116:903908.,从

11、DVT到PE, 基础疾病相同,常常无表现,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国内外共同面对的实际情况,高发病率(住院病人20%-50%,手术科室) 高病死率 高致残率 多发而少见(临床能确诊的近端DVT仅占1/3)根源:高漏诊率、高误诊率 后果严重(VTE可导致术后病死率增加2倍)及时准确诊断、规范治疗至关重要,VTE: 经常得不到及时诊断,所有致死性PE病例在死亡前得到诊断的不足一半 1,约80% DVT病例无临床表现,1. Goldhaber SZ,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982;73:822-826. 2. Lethen H, et al. Am

12、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7;80:1066-1069. 3. Sandler DA, et al. J. Royal Soc. Med. 1989; 82:203-205.,DVT,致死性PE,三、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血栓问题分为血栓性疾病和血栓相关性疾病,其现代预防和治疗的核心是: 1、筛选和判断血栓高危人群,预防血栓形成; 2、用溶栓和抗栓的方法实现和维持血管持续通畅; 3、降低近远期总死亡率和其他重要的心血管事件。因此实验室对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与抗栓的监测倍显重要。,静脉血栓的特点,突发性风险 早期诊断困难 发病前预防困难 治疗监测手段有效,动脉

13、血栓的特点,渐进性风险 早期诊断有效 发病前预防有效 治疗监测手段?,有多少系统参与了血栓的形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 抗凝血系统: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等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t-PA、PAI-1等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数量、功能 内皮系统:内皮素、vWF 血流变系统:粘度与变形能力 我们要关注哪些系统的异常?,更具价值的项目在于 更精确地指向目标,抗凝血酶 蛋白C 蛋白S vWF 凝血因子 D-Dimer,血栓形成的诱发指标,抗凝血酶缺乏症,一、什么是抗凝血酶?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称为抗凝血酶和肝素辅因子,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2球蛋白,其生理半衰期为17.526.

14、5小时,它是血浆中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因子,可以中和凝血途径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凝血因子a、a、a、a等。AT是凝血酶的主要抑制物,能中和血浆中2/3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和肝素 Antithrombin & Heparin,AT的主要功能,1、与内皮细胞糖蛋白结合使凝血酶失活; 2、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如因子IXa、Xa、XIa,阻止a同TF结合; 3、调节蛋白C(PC)受体活性; 4、调节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通透性; 5、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反应;,6、抑制脂多糖(LPS)刺激单核细胞等生成TF和白细胞介素-(IL-6);抑制白细胞活化,减轻LPS引起

15、的肺血管损伤; 7、与内皮细胞GAGs结合释放前列环素,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簇及单核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TNF); 8、阻断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黏附,减轻器官损害,改善微循环; 9、与肝素结合后抑制凝血酶、纤溶酶及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维持血凝平衡等。,二、AT水平下降的原因,(1)器官衰竭时AT合成降低由于肝脏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急性肝功能衰竭、早产儿等,由于合成减少,AT活性与水平减低,且常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伴发血栓形成。,(2)血浆AT丢失肾病综合征时,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易从尿

16、液中随蛋白流失,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越大,血浆中AT越低。故常可导致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烧伤和多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的大量丢失,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3)AT消耗增加导致活性降低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统活化,消耗AT,增加血栓风险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程度。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时,AT活性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败血症与ATAT活性处于低水平与败血症所致DIC患者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许多研究显示,AT活性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阻止患者AT水平的持续下降,能够降低严重败血症和败血症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前DIC AT 活性降低是DIC 前期的重要特点,(5)肝素抵抗 肝素是AT的辅因子,两者结合后,AT的生物效应(灭活凝血酶的速率)可提高10002000倍,最终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效应还是取决于AT的活性。有研究报道,当AT的活性为70%时,肝素的作用约降低65%;当AT的活性为50%时,肝素的作用只有原来的1/5。说明当体内AT活性降低时,单纯应用肝素治疗,其疗效受到明显影响。检测发现AT活性低于50%,肝素效应与预期不符时,应考虑补充AT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