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67804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225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中医简介ppt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 脏,一、心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心的生理特性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血脉,心气,1、主血脉,(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 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虚(阳虚或暴脱)、心血虚、心阴虚、 心火亢盛、心脉瘀阻,舌有瘀斑,舌尖深红,口舌生疮,舌红,2、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

2、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一)心藏神理论的形成背景古代文化哲学的影响心字的创立与构造, 思的创立与构造,囟 (大脑),楷书,田,心,心,思,说文解字:“从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绝”,五行学说的构架(思维特征火象,火心) 约定俗成:东方、西方;语言、文字:感悟、思念 古代政官体制的影响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认识方法“血者,神气也”,“心主一身之血脉”“有一分血则保一分命”方法:司外揣内、由表及里,心藏神的概念内涵,中医所谓

3、的心,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辩,归类标记,心藏神,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二)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生理方面1.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2.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A.心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 “任物者谓之心”,B.心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 “五志唯心所使也”,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饱满、神

4、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方面,心本身阴阳气血失调、火热、痰饮、瘀血等病理因素,心藏神功能失调,1.心主宰脏腑形窍功能失调“主不明则十二官危”,2.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功能异常,痫病大发作 (癫痫),肝风挟痰上蒙心窍,心藏神功能失调,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心),四肢抽搐 (肝),口吐涎沫 (脾),口中如作猪羊叫声 (肺),二便失禁 (肾),“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狂躁谵语,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不省人事, 治疗方面,治 法,补心气、温心阳、滋心阴、养心血、清

5、心火、活血化瘀、祛痰开窍,清宫汤、清营汤、安宫牛黄丸,多种外感热病的危重阶段 热病神昏、危重急症等,清心开窍,(二)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阳脏 - 是指心的阳气旺盛,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通明 -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病理: 心的阳气不足 血液运行迟缓、瘀滞,精神萎顿。,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的气血不足 面色淡白; 心的血脉瘀阻 面色青紫或晦暗,(三)心与形窍志液时

6、的关系,2、在窍为舌 舌 - 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 生理: 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 病理: 心火上炎 舌生疮糜烂 心神失灵 舌强语謇,3、在志为喜 生理: 心气血调和 喜乐有度 病理: 过喜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 暴喜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 脉微欲绝。,4、在液为汗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 生理: 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 病理: 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5、与夏气相通应 生理: 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 病理: 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 治疗: “冬病夏治”,二、肺 肺

7、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肺的生理特性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1、主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肺主气司呼吸 功能异常,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2、主行水,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8、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失宣降,失于宣散,失于肃降,无汗,皮肤水肿,小便不利,水肿,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3、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吸清,呼浊,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实质:助心行血。 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唇青舌紫,(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 生理:肺覆盖于其他脏腑之上,具有保护诸脏的作用 。 病理:外界邪气侵犯人体,常首先犯肺。 2、肺为娇脏 生理:肺脏清虚而娇嫩 。 病理:肺脏容易受内、外邪

9、气的影响。,3、主宣发与肃降,肺 气,肃 降,宣 发,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谢后成为尿液,宣发 - 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 - 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的作用。 病理: 肺失宣发 胸闷,鼻塞,无汗,皮肤水肿。 肺失肃降 咳喘气逆,小便不利、面目水肿。,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

10、枯萎。,(三)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在窍为鼻 鼻 - 司嗅觉、通气。 生理: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病理: 肺失宣肃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3、在志为忧(悲) 生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 病理: 肺气不足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4、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生理: 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 鼻干 肺寒 鼻流清涕 肺热 鼻流黄浊涕,5、与秋气相通应 生理: 肺金之气应秋而旺。 病理: 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 治疗: 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的阴阳 气血失调,肺气虚 肺阴虚,肺

11、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A.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B.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C.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D. 脉虚或细数,四、肝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肝的生理特性 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气机

12、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核气(痰),臌胀(水饮),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脾胃运化 (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 B.飧泄 (肝脾不和),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 B.脘腹胀痛 C.便秘 (肝胃不和),木不疏土,疏肝健脾和胃,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目黄,(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

13、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 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男子精液、女子经血的正常排泄,应用: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从肝肾论治,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 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

14、变化,需求增加,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从肝组织学看,肝血窦是肝内的特殊的Cap,具有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 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现幻觉。,衄血, 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之间的关系(发挥), 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的阴阳 气血失调,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肝阴不足 肝血虚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肝病常见症: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

15、痛等。 A. 胸胁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 B.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或耳内流脓,或吐血衄血。 C. 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或手足蠕动。 D. 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E. 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轻。 F.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津,或舌红苔黄。 G. 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或弦细数。,(二)肝的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 含义: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特性。 病理: 肝病的病势较为急重,如抽搐、惊厥、中风等症。 2、肝主升发 含义:是指肝升生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 病理: 肝多见肝气抑郁或升泄太过的病变。,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 生理: 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 筋膜柔韧有力 病理: 肝血不足 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三)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