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ppt课件 (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64853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ppt课件 (2)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血压ppt课件 (2)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血压ppt课件 (2)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高血压ppt课件 (2)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高血压ppt课件 (2)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ppt课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ppt课件 (2)(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血 压 Hypertension,高血压定义,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定义:是指18岁以上的成年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原发性高血压:95,病因不明继发性高血压:5%,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高血压分类:,血压的定义和分类,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和 80 正常血压 130 和 85 正常高值 130139 或 8589 高血压1级(轻度) 140159 或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或 909

2、4 2级(中度) 160179 或 1001093级(重度) 180 或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和 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标准,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1.6亿 每年新增300+万 1个高血压/23个家庭,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发病率,患病人数,1959年,1980年,1991年,2002年,20%,0,10%,我国成人高血压抽样调查:上升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点一:按地域、城乡等差异 北方南方 国家地区差异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沿海内地 城市农村 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较高 年龄:30-34岁4.4

3、6%;35-44岁8.22%;45-54岁18.0% ;55-64岁29.4%;65-74岁41.9%;75岁51.2% 性别:44岁以前男女,45-59岁男女,60岁男女,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点二,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高血压三“高”,一高 患病率高 1991年我国患病率11.88,患病人口约9400万 2002年我国患病率18.88,患病人口约1.6亿,= 100万名患者,1991年,2002年,高血压三“高”,二高 致残率高 现有脑卒中病例700万,其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 新发脑卒中病例每年250万,每12秒有1人发生卒中 三高 死亡

4、率高 每15秒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一位 2004年资料(卫生部):我国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00/10万人,农村142/10万人 高耗费!第四高? 2003年资料:直接医疗费300亿,间接的脑血管病263亿、心脏病288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我国高血压的“三低”现状,2002年定义: 知晓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的比例 治疗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的比例 控制率: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目前通过治疗血压在140/90mmHg以下者的比例,高血压三个治疗误区,不愿正规服药 愿用降压仪、穿降压鞋

5、、服复降片 不难受不服药 老年人血压高点不要紧 无症状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不按医嘱服药 道听途说,随意停药撤药换药 好药是贵药,现在用了以后怎么办?,病因 一、遗传和基因因素 Genetic and Genic Factors,明显的遗传倾向:20%40% 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双亲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3、28、46 单卵双生的双胞胎血压一般较双卵双生双胞胎的更为明显:0.55:0.25(相关系数) 不同种族间的高血压患病率不同:美国成人白人23.3%,黑人:32.4%,基因缺陷 Gene defection 基因突变(结构异常)Gene mutation 基因表达异

6、常(基因多态性)Abnormal of gene expression 基因缺失 Gene deletion 基因重排 Gene rearrangement 表达水平的差异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level,遗传和基因因素 Genetic and Genic Factors,二、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Factors of Environment and lifestyle,环境因素很早就起作用:早! 胎儿营养不良所致的低体重儿,长大后高血压的几率增加 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地理分布差异:北方南方,高海拔低海拔 环境因素:城市农村 季节差异:冬季夏季 职业及工作环境:白领

7、、脑力劳动者、驾驶员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三、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盐摄入过高 High salt intake 盐摄入量与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及血压水平显著相关 每人每天平均摄入增加2g,SBP、DBP分别增加2.0和1.2mmHg 人体对氯化钠的生理需要量:仅0.5g/d 中国人食盐摄入量:北方1218g/d,南方78g/d 低钾低钙摄入: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 应激状态: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过重,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减少 Less physical exercise 吸烟 Smoking 据统计,我国男性吸烟率在60%70%以上 酗酒 Alcohol abuse

8、/heavy alcohol intake/binge drinking(50g酒精/天) 我国人群每周至少饮酒一次:男3066,女27 每日饮酒量与血压呈显著相关性 男性持续饮酒 vs 不饮酒者:4年内HBP发生的危险增加40,四、 其 它,体重超重或肥胖 Overweight or Obesity 我国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全国有超重人数2.0亿,肥胖人数6000多万 血压与平均体重指数(BMI)呈显著的正相关 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者的34倍 基线BMI每增加3kg/m2,其4年内发生高血压危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 服用避孕药 Oral co

9、ntraceptive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S,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 中国成人正常BMI:1924 kg/m2 超重:体重理想体重10;WHO:BMI25,中国标准:BMI24 肥胖:体重理想体重20;WHO:BMI30,中国标准:BMI28,1.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 (Disorders in neuroendocrine modulation),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阻力血管收缩,发病机制(Mechanisms):,心率加快,回心血量增加,心肌收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加,2、肾性水钠潴留,各种

10、病因,肾性水钠潴留3,为避免组织过度 灌注机体代偿,小动脉阻力 增加,高血压,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ACE,AT1,小动脉收缩,醛固酮分泌,激活交感神经,高血压,心、血管重构,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强,钙泵活性降低,钠泵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升高,血管收缩,心、血管重构,高血压,5、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itance,IR)是指必须以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Glc)的能力减退。,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肾脏钠水潴

11、留,高血压,6、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调节血管张力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内皮细胞可以生成一些血管舒张因子如前列环素(PGI2)、内皮舒张因子(EDRF)等,也能生成若干收缩因子如上述的ET、Aug II、血栓素A2(TXA2)等。在生理条件下两类因子相互作用,但舒张因子稍占优势,从而抑制血管过度收缩及血小板激活,对循环具有保护作用。在衰老或一些疾病状态时,收缩因子的作用增强(收缩因子释放增多,同时血管对收缩因子的反应性也增强),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升高,引起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大动脉弹性减退致使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提前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机制。总之,高血压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12、,病因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一些细节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病的病理,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病理生理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血压主要决定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MBP=心输出量(CO)总外周血管阻力(PR) 特点:随年龄增加常可呈现不同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于年轻人而言,血流动力学主要改变为心输出量增加和主动脉硬化,其原因在于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一般发生于男性。 中年(30-50岁),主要表现为舒张压,伴或不伴收缩压。血流动力学主要特点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心输出量并不增加。 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脉压提示中心动脉的硬化以及周围动脉回波速度的增快导致收缩压。常见于老年及

13、妇女,也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动脉 小动脉:小动脉病变是高血压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全身小动脉痉挛,长期痉挛可引起小动脉内膜压力负荷增加,出现玻璃样变,中层出现血管壁的重构。各期的小动脉病变均可使管腔狭窄,促进高血压的维持和发展。小动脉病变常累及腹腔器官、视网膜及肾上腺包膜的细动脉,最严重的是累及肾脏入球动脉,最终导致组织器官的缺血、损伤。 大动脉:主要表现为中膜内皮细胞肥大和增生,中膜内胶原、弹性纤维及蛋白多糖增加,使中膜增厚,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2、心 心脏左心室长期面向高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

14、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3、脑 高血压可造成脑血管从痉挛到硬化的一系列改变,在小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有利于血栓形成而产生脑梗死,脑动脉微动脉瘤在血管痉挛、血管腔压力波动时发生破裂出血,颅内外动脉内壁上的粥样斑块可造成脑栓塞。血压极度升高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4、肾脏 早期肾脏外观无改变,随病变进展肾表面呈颗粒状,肾体积萎缩变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病变。最终可导致肾衰竭。5、视网膜 初期表现为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逐渐发生硬化,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乳头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