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59882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资料青少年人格障碍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人格障碍,一、人格障碍概述 二、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 三、青少年人格障碍的治疗,人格障碍概述,(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障碍的概念 (三)人格障碍的分类以及诊 (四)人格障碍的病因 (五)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套非常稳定、非常持久的情绪和行为的特质,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成分。,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障碍的概念:CCMD-3: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

2、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ICD-10:指由根深蒂固的和持久的行为模式所组成,与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一般个人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待人方式上有极为突出或明显的偏离人格特质,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的苦恼及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延续到成年。尽管它可以先行或与其它障碍并存,但并不是继发于其它精神障碍或脑部疾病,这是它和人格变化的主要区别

3、之处。,DSM-IV: 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活着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者终生。在严重脑和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或精神创伤后所致的人格特质偏离,不单独诊断为人格障碍,而作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名为人格改变。,三种系统在人格障碍定义上的相同之处:人格障碍是个体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个体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行为过程,并且在上述各方面的表现具有相对同一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偏离正常发展的行为模式。明显违背了个体所处文化的预期,严重妨碍了正常生活、学习,并使个体及其周围人感到

4、痛苦或困扰;人格障碍不是酒精、药物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结果,其持续时间长且不易治愈;人格障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青春期或成年初期,但确诊年龄必须在成年以后。,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人格障碍和人格的关系:Ball(2001)指出以往对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的研究是互相独立的,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被认为是本质上不同的两个系统。近年来,人们在用大五人格特质模型对人格障碍进行研究时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人的人格障碍病理是人格特质的极端表现,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差异更多的是数量上的区别而非本质上的区别。在这些研究中五因素人格模型的五个维度分别与一些类型的人格障碍相关,可是人格障碍患者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与正常群体的差

5、异远大于不同人格障碍类型之间的差异。在对这一结果的解释上存在争论,一方认为五因素人格模型不能区分各种人格障碍所以用这种模型来研究人格障碍存在缺陷;,一方认为这是由于人格障碍分类的区分度不够,人格障碍在人格维度上的相同表现说明人格障碍可能具有某些本质的特征,这有利于理解人格障碍的共病现象。人格障碍之间的共病几率似乎取决于它们在FFM结构中相似性的多少。持后一种观点的研究者开始从人格特质水平入手来探讨五因素人格模型与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五因素人格评估在特质水平上对大部分人格障碍的预测效力均显著高于维度水平(只有强迫性人格障碍除外)(Bagby等(2005)。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人格障碍和正常

6、人格之间的连续性,表明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的差异更多的是数量上的而非本质上的区别。,绝大多数人格障碍与神经质因素成正相关,而与宜人性因素呈负相关;外向性因素的相关性次之。,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关系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模式非常相似, Saulsman和Page (2004)所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青少年: (1)宜人性和神经质分别与所有人格障碍呈同样的负性与正性关系; (2)严谨性与一些人格障碍呈负相关,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 (3)对经验的开放性对于解释人格障碍变异无明显作用,人格障碍的病因,人格障碍的病因:生物学解释 (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遗传和神经科学)有研究证明,个体的人格特征中有着

7、相当大的遗传成分,因此有研究者推断人格障碍中也应该涉及到一定的遗传学成分。有调查发现8对同卵双生子和43对异卵双生子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症的发病率:同卵双生为25,异卵双生为20;对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的病态人格的一致率进行研究发现,亲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被收养子女其病态人格的患病率也较高。,除了遗传之外,生物学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集中在神经科学领域。有学者认为,表现为适应不良的人格障碍是由于个体大脑皮质唤醒不足所致。大脑皮质发展延缓导致的左半球额叶激活水平提高可能是导致个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项原因。,心理动力学解释(精神分析学派): 心里动力学派认为人格的形成在个体5岁之前就已完

8、成,如果不能顺利通 过口唇期和肛门期,就会形成病态人格。他们没有严格区分青少年期或成人期的人格障碍,但指出个体5岁之后出现的长期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即为人格障碍。这一学派的研究者认为人格障碍是个性的障碍,源自早年的亲子关系受到了损害而导致的自我虚弱。一些严重的人格障碍形成于婴幼儿阶段。如果分离过程中出现了麻烦,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感低下,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如果不能与他人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论人格问题发生在哪个时期,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是由于自我功能低下,并表现为适应功能不足。这种自我功能的水平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所有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功能”在正

9、常应对情况下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稳定、歪曲或偏离正常的行为。,分离个性化过程有问题,亲子关系失调,适应不良,自我被消弱自我功能受损,性格障碍(人格障碍),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病态人格源自社会性学习的失败。他们认为,人格障碍是不良适应模式和强化的结果,认为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既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有研究者指出,许多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出自于具有“病态表现”的家庭。出自这类家庭的孩子倾向,于用所获得的不良经验及方式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

10、题。由于父母从不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这些孩子也不会从父母那学到如何处理他们情绪问题的技巧。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有极端的冷漠、退缩或情绪失控等人格异常的表现。对于反社会性人格的形成机制,行为心理学家强调攻击行为的学习和模仿以及在一些特殊情境下攻击行为的触发机制。残暴的行为模式常常来自于家长,特别是父亲或类似的人。有时反社会型人格者的父亲本身也是一个反社会型人格者。此外,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不可忽视。,认知心理学解释:认知理论家们把人格障碍解释为图式中歪曲或夸张的产物。因为错误的图式是“结构化的”或者被编织进了一个人正常的认知过程,所以这个人不会认为这些图式是错误的。例如,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他们

11、的错误信念就是“我基本上被压制住了,所以为了功能正常我需要严格的系统和规则”。当事情无法达到他们心中的完美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失败感到罪恶和内疚,对他人的失职感到生气。因而导致持续的紧张、不愉快、疾病等状态。,(四)人格障碍的诊断 以及分类,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CCMD-10为例) 【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

12、)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分类,ICD-10 特异性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其它特异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未特定(包含: 性格神经症、病理性人格) 混合型及其它人格障碍:混合型人格障碍、烦扰型人格改变,CCM

13、D-3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 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DSM-IV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上述类型可以分为三类:A类特点:奇特或怪异包括偏执型、分裂型、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特点:表演性、情绪性或不稳定性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C类特点:焦虑或恐惧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这次鸡最后

14、为什么会走过马路: 分裂性人格:想要去和外星飞碟接触 猜疑和古怪的行为 分裂样人格:这是我们社会唯一容许他可以走的路径 社会隔绝 (没有交 往愿望) 反社会人格:它是看到我来了,要是你看到我也会吓的过马路的 侵犯他人权利、暴力 边缘性人格:她是想去报复负心汉 自伤和不稳定 表演型人格:如果他不走动没人会注意到他 过度情绪化 自恋人格:我认识这只鸡,我曾帮他走进演艺圈 以自我为中心 强迫人格:在禽类的演化中,这种走路方式是合乎逻辑的 组织性、计划性 回避人格:既然鸡已经过了马路,对我也没什么不好 抑制、社会隔离(害怕被拒绝) 依赖人格:这条路鸡比较没走过,可能对他太难 时刻需要别人的照顾 偏执型

15、人格:他是要去攻击别人 极度猜疑,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二、青少年人格障碍概述(一)关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研究的争论(二)青少年人格障碍的诊断与评估,对733名社区青少年的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Bern-stein, 1993)已发现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患病率最高(男性28%,女性185% ),其后逐渐减少直至成年早期达到稳定(男性87%,女性109% )。一些研究者认为与年龄相关的人格紊乱发生率的下降可能反映了个体正常的成熟过程。 与更年长的成人相比,少年与青年所使用的应付方式可能反映其低水平的冲动控制和自我觉知。另一些学者认为人格的发展在青春期那个前后发生动荡,因此人格障碍在青春期早期患病率最高

16、。,青少年期人格障碍的高发病率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目前关于人格障碍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都热衷于探寻人格障碍在个体人格结构形成的早期,即儿童或青少年期的发展规律。1994年有研究以临床青少年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边缘型人格障碍在青少年阶段的病发、诊断及治疗情况;1996Bernstein等171通过对641名儿童进行了10年的追踪研究,探悉了童年期相关因素对青少年期人格障碍的影响作用,发现青少年期的人格障碍不仅可以被诊断,而且与成年期的人格障碍存在着相当大的发展延续性;1999年Johnson等通过对纽约717名青少年的研究探讨了与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暴力和犯罪行为有关的青少年期人格障EfrainBleiberg等则于2004年对当前有效的儿童及青少年人格障碍治疗方法进行了归总和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