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5089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ppt课件(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李建臻 13880218480,第一章 牛羊传染病,一、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 二、牛羊常见传染病,一、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传染病的防治措施预防措施、扑灭措施和治疗措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2.加强兽医卫生监督3.搞好兽医卫生4.搞好预防接种,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扑灭措施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临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2.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3.封锁疫区;4.解除封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治疗措施1.特异疗法 (高免血清)2.抗生素疗法 (青链霉素等

2、)3.化学疗法 (磺胺类药物等)4.微生态平衡疗法 (益生菌)5.对症疗法6.护理疗法7.中兽医疗法,二、牛羊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传染病 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绵羊痘 (二)细菌性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猝疽、快疫猝疽混合感染、羊肠毒血症,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二、牛羊常见传染病,概述,1、人畜共患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2、临床特征:口腔粘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 3、感染谱广,流行快,难控制,虽多呈良性经过,但影响生产性能,耗费人力物力,影响对外贸易。,概述,4、各国及国际组织都极重视,列为全球各国共同商定扑灭的头

3、号法定传染病 5、我国 五号病指挥部 6、本病全球流行,尤其是欧、亚、非、南美、亚洲最严重,我国周边国家流行极为严重。 欧洲44%病例来自实验室及疫苗厂,56来自畜产品,病原,1、分类地位:微RNA科,FMDV属,仅一成员 2、血清型: 7个主型、65个亚型我国主要是A、O和亚洲I型欧洲主要是A、O型病毒变异最快抗原漂移,病原,3、形态特征: RNA病毒中最小者 ,圆形或六角形,20面体 4、病毒抗原 :基因工程苗主要是VP1产物,病原,5、体内分布: 水泡液、水疱皮、淋巴液。发热期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粪便都有 6、抵抗力:较强,耐低温 ,但对光、酸、碱敏感 7、培

4、养:可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偶蹄目为最黄牛、奶牛牦牛、水牛猪羊、驼人中儿童严重、成人轻易感性: 幼龄老龄,流行病学,2、传染源:患病及带毒动物病者水泡皮1克可感染100万头牛、10万头猪 3、传播途径:多途径、直接、间接广泛污染环境,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羊群带毒)猪是“扩大器”(排毒量大)牛是“指示器”,流行特点,1、传播快:跳跃式、直线式流行 2、易感谱广:包括人 3、周期性:3年左右一次,但近年连续流 行,主要是动物数量大,更新快 4、季节性 冬春严重 5、顺序性:牛羊猪,症 状(牛),潜伏期17天,一般24天。T至4041,全身症状明显,并有流涎、

5、吮吸声。1天后唇内、口腔、舌面粘膜发疮,黄豆大,后融合至核桃大,淡黄转灰白,口挂白沫似胡须。1天后破溃,呈红色糜烂,体温下降至正常。口腔水泡出现12天后,蹄、乳房皮肤发疱,很快破溃,糜烂,1周愈合。继发感染者跛行,化脓,蹄匣脱落,变形,卧地。,症 状(牛),良性口蹄疫,病程12周,死亡率3左右,但目前已上升。个别呈恶性口蹄疫,因心肌炎或者出血性胃肠炎而死亡,死亡率高达25 50%,尤以犊牛多见。孕牛可流产。奶牛产奶下降。,病理变化,常见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和烂斑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黏膜烂斑和溃疡 典型的可见“虎斑心”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活淡黄色条纹与正常的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

6、状斑纹。,牛口蹄疫 症状,牛口蹄疫症状,症状(羊),与牛相似,但轻。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孕牛流产,羔羊可死于心肌炎及胃肠炎。,症状(人),也叫“鹅口疮“,一般由伤口及口传播,潜伏期36天,短者1天。牛、猪均可传染。第1期原发部位发疱,体温升高,第二期在指、趾间、舌面、鼻腔、面部、生殖器官发疱,乏力,不适,神郁,头疼,眩晕等。病程23周自愈合,幼儿严重。,鉴别诊断,1.牛瘟 蹄部和乳房无病变,病死率高。 2.牛恶性卡他热 多呈散发,无传染性。无蹄冠、蹄趾间皮肤病变。 3.传染性水疱性口炎 发病率低,死亡率低。 4.牛粘膜病 地方流行性,有烂斑,无水疱。,防制,预防: 一般措施:上

7、报、封锁、隔离、消毒、扑杀、免疫接种疫苗:灭活苗,0型为主,但免疫效果差。合成肽疫苗, 康复血清或高免血清,德国西部伊诺斯,为预防口蹄疫爆发,宰杀1500只羊。,英国,最先发现口蹄疫的埃塞克斯屠宰场已经焚毁了约300头猪和60头牛。,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畜进行治疗精心饲养,加强护理,给予柔软的饲料口腔: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洗漱糜烂面: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冰硼散蹄部: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等,再用绷带包扎。乳房: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以防发生乳房炎。 恶性口蹄疫:用强心剂和补剂:如安那加、

8、葡萄糖盐水,用结晶樟脑口服,防制,治疗 全球性不允许治疗,01年3月英国洛克比焚烧发现的第一批患有口蹄疫的奶牛,台湾省对发生口蹄疫的奶牛进行集中焚烧,防制,西班牙吊车将死牛扔进处理厂,韩国在首都汉城南部60公里处准备掩埋一批已经感染口蹄疫的奶牛。,谢谢!,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概念,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引起的传染病。特征为腹泻、粘膜坏死、双相热(在数日内连续出现2次发热,每次发热持续时间2-3天,两次发热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都类似,发热间期1-6日不等)、白细胞减少

9、、病死率高。,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又称粘膜病病毒,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1.球型,有囊膜,直径35-55nm,单股RNA; 2.可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生长; 3.抵抗力一般; 4.耐过牛可获得长期免疫。,流行病学,.各年龄牛易感 黄牛水牛牦牛, 犊牛发病较多; .病牛为主要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含毒; .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多见,也可垂直传播; .全年发病,寒冷季节如冬春多发;,症状:,潜伏期:7-10天 急性型:少见,多见于流行初期 1、突发,T 40-42,双相热,在发热期白细胞明显减少,呼吸心跳加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 2、咳嗽、流泪、流涎、流涕;,

10、症状,3、粘膜充血、水肿、坏死性炎症: A鼻镜、口腔粘膜糜烂、呼气恶臭; B严重腹泻、水泻,含粘液、坏死片; C蹄冠部皮肤糜烂、坏死、跛行; 4孕牛流产; 病程1-2周,或有3-4周,高致死;,症状,慢性型:较多见 1.可有微热,精神稍差;生长发育受阻,消瘦,持续或间断腹泻。 2.鼻镜、口腔、齿跟糜烂; 3.蹄冠、蹄叶皮肤糜烂,跛行; 4.皮肤鳞屑状,孕牛流产; 病程2-6月甚至1年,或有恶化死,症状,隐性感染: 老疫区比例高 多无症状、孕牛可导致流产, 或产畸胎,小脑发育不全;,症状,病理变化,1.整个消化道粘膜病变较典型,粘膜坏死性炎症、充血、出血、糜烂,鼻镜腔干裂,表皮脱落;(急性病例明

11、显) 2.蹄间和蹄冠部皮肤糜烂、溃疡; 3.特征性病变为食管粘膜有纵行排列的小糜烂斑。 4.消化管淋巴结水肿。 5.先天感染的犊牛常见小脑发育不全,脑侧室积水,诊断,1.临床诊断:流行特点,急性病例症状病变可初诊; 2.类症区别:口蹄疫,牛瘟等; 3.实验室确诊:病原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防制,1.加强检疫,防止病原引入。 2.发现病例及时隔离、诊断、淘汰、消毒;尸体、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传染源。 3.免疫预防:使用牛粘膜病弱毒苗和灭活苗接种,增强免疫力。但弱毒苗不稳定;也有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成功的例子 4.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绵羊痘Sheep pox,概念,绵羊

12、痘(sheep pox,SP)又名绵羊天花(variola ovina),是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流行性。它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的传染病。它的特征是在全身皮肤、有时也在粘膜上出现典型的痘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死亡率。,概述,大多数绵羊生产国均有流行。非洲的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埃及均曾报道过绵羊痘和山羊痘。亚洲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尔其、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尼泊尔和沙特阿拉伯也发生过本病。,概述,该病的死亡率很高,羔羊的发病致死率甚至高达10

13、0%,妊娠母羊常发生流产,多数羊在发生严重的羊痘以后即丧失生产力,使养羊业遭受巨大的损失。,病原,SPV属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 1.病毒形态:呈椭圆形,其大小为115nm194nm。 2.抵抗力:对热的抵抗力不强 3.培养: SPV可在绵羊、山羊、犊牛等的睾丸细胞和肾细胞培养物以及BHK21细胞系培养物中生长繁殖。,病原,病原特性: 该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的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疮及痂皮内。鼻黏膜分泌物也含有病毒,发病初期血液中也有病毒存在。,流行病学,羊痘最初是由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病毒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

14、理用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和外寄生虫等都可成为传播的媒介。在自然情况下,绵羊痘发生于绵羊,不能传染给山羊或其它家畜。,流行病学,易感性:细毛羊较粗毛羊有更高的易感性羔羊较老龄羊敏感 季节性:冬末春初流行但是气候严寒、雨雪、霜冻、枯草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有助于本病的发生和加重病情,症状,潜伏期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速。发痘期:约经1-4天后发痘。痘疹多发生于皮肤少毛部分,如腿周围、唇、鼻、颊、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和包皮上。,症状,开始为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

15、,变成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的隆起结节。结节在几天之内变成水疱。在此期间体温稍微下降。化脓性:水疱内容物起初象淋巴液,由于白细胞的浸润以及化脓菌的侵入,水疱内容物开始变浑浊,继之变成脓性液体,体温伴随着再次升高。一般持续2 3天。,症状,结痂期(痊愈期):如果无继发感染则在几天内干燥变成棕色或者黑褐色痂块,好像生锈的铁钉钉在皮肤上一样。痂块脱落遗留一个红斑,后颜色逐渐变淡。 顿挫型羊痘。常呈良性经过。通常不发烧,痘疹停止在丘疹期,呈硬结状,不形成水疱和脓疱,俗称“石痘”。在初次感染的群体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但在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很低。,症状,在症状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其他几种非

16、典型的恶性经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融合痘(臭痘)痘疹密集,覆盖在大部分的皮肤上,痘疹相互融合成为一片,以后出现同样大的痂皮,由于化脓菌的侵入,痂皮下面积聚大量的脓液。皮肤发生弥漫性的肿胀和坏死,放出恶臭的气味,并伴有发热和重剧的全身症状。,症状,出血痘(黑痘),其特征是在痘疹聚集部位发生出血和淤血,脓包呈黑红色或紫红色。 坏疸痘,由于侵入的坏死杆菌的作用,使痘疹形成溃疡,皮肤坏死深达肌肉层。绵羊痘由于发病的轻重有所不同,所以病程也不一样,一般典型的发痘病程达3 4周。重症病羊常继发肺炎和肠炎,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病理变化,特征性病变是在咽喉、气管、肺和第四胃等部位出现痘疹。在消化道的嘴唇、食道、胃肠等粘膜上出现大小不同的扁平的灰白色痘疹,其中有些表面破溃形成糜烂和溃疡,特别是唇粘膜与胃粘膜表面更明显。,病理变化,但气管粘膜及其它实质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粘膜或包膜下则形成灰白色扁平或半球形的结节,特别是肺的病变与腺瘤很相似,多发生在肺的表面,切面质地均匀,但很坚硬,数量不定,形状则一致。在这种病灶的周围有时可见充血和水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