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4772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8.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唾液腺疾病,第一节 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 第二节 唾液腺肿瘤,3,第一节 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一、唾液腺发育异常 二、唾液腺炎症 三、涎石病 四、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 五、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六、舍格伦综合征 七、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八、唾液腺症 九、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十、唾液腺囊肿 十一、唾液腺放射线损伤,病因不明:遗传或环境因素 (EB病毒、巨细胞病毒)有关,性激素 临床检查:血清学,眼科和唾液腺造影检查 。确诊:唇腺活检,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5,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唾液分泌量减少龋病 口腔检查见黏膜干燥,舌乳头萎缩,光滑,唇颊粘膜潮红,裂口,疼

2、痛或烧灼感,可用嚼蜡法检查唾液的分泌量。眼干、异物感、泪液减少或无泪。 唾液腺肿大以腮腺多见,多为双侧,肿大呈弥散性,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6,【临床表现】,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女性 部位 泪腺、腮腺、颌下腺 临床 眼干、口干, 泪腺、唾液腺肿大或不肿大,常伴结缔组织病,7,唾液腺肿大以腮腺多见,多为双侧,8,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同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周围炎(polyarteritis)、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硬皮病等胶原病的症状。,辅助诊断,化验: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血沉加快,多有巨球蛋白血症,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增加,可查出

3、抗导管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SSA或SSB阳性,血中可查出LE细胞。 造影:导管扩展,10,唾液腺造影,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齐 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腔状,11,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剖面呈灰白色,12,病理变化,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 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破坏、消失-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 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13,14,镜下,最终:腺泡全部消失, 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替代,但小叶轮廓保留与唾液腺炎鉴别:小叶内无纤维组织修复,15,病理变化,小叶内导管上皮

4、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上皮内间嗜伊红无定形物。 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16,病理变化,组织病理特点为三联征:腺泡萎缩,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出现上皮肌上皮岛,17,病理变化,其中出现上皮肌上皮岛,细胞多边形、泡状核,上皮内有嗜酸性无定型物,18,19,20,唇腺活检,唇腺活检定度标准 唇腺活检的定度标准:在2-4mm大小的组织内至少包括4个腺小叶 以小叶内导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为评价标准,50个以上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为1灶 存在1灶/4mm2以上的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舌格伦综合征有意义 舌格伦综合征多表现为3度或4度(1-2个灶),21,

5、唇腺活检定度表,22,23,24,良性淋巴上皮病,米库利奇病(Mikulicz disease) 1888年Mikulicz提出 指唾液腺和泪腺对称性肿大,镜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腺泡萎缩,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等病理变化。 Godwin(1952)米库利奇病的病理变化称为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第二节 唾液腺肿瘤,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来源:外胚层上皮 双向分化 双重特性 分泌抗侵袭因子 抑制血管形成-预后好,肿瘤的肌上皮双向分化,上皮样分化 间叶性分化 形态 浆细胞样 上皮样 成纤维样 粘液软骨样

6、分泌物 酸性粘多糖 基膜蛋白透明质酸 免疫病理 CK VIN,肌上皮细胞,上皮样肌上皮细胞,浆(细胞)样肌上皮细胞,梭形肌上皮细胞,透明肌上皮细胞,1.基底储备细胞理论(basal reserve cell theory): 2.多能单储备细胞理论 3.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 4.多细胞理论,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说,小管-腺泡复合体(导管腺泡单位),三大类肿瘤:,单纯由腺泡或导管腔面细胞增殖:腺瘤或腺癌; 导管腔面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同时增殖: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等; 只有肌上皮细胞增殖:肌上皮瘤或肌上皮癌。,一. 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包膜情况不一,光镜下结构多样

7、性为特征的肿瘤 上皮和变异肌上皮成分与粘液、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混合存在。 粘液样或软骨样组织来自间叶组织,又称唾液腺混合瘤(mixed tumor),显微镜观察,组织像具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 基本结构: 腺上皮 肌上皮 粘液与粘液软骨样组织,腺上皮,上皮细胞呈腺管样结构:即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 内层呈扁平、立方或矮柱状、导管样结构; 外层细胞小而核深染,有时单层或增生成片状,胞浆透明。 腔内常见上皮性粘液 (PAS+ AB+- 甲苯胺蓝不呈 异染性) 偶见鳞状上皮 粘液细胞 大嗜酸性细胞,肌上皮细胞,形成的实性条索与团片。 肌上皮细胞形态: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细胞 透

8、明肌上皮细胞 上皮样细胞 肌上皮结构中可见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在瘤组织内颇为常见,鳞状上皮中有时含有皮脂腺或粘液性杯状细胞。,上皮团块间 粘液样组织细胞少,呈星状,有细长突起互相连接。酷似透明软骨的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上皮细胞团块与粘液样组织之间为逐渐过度,不是截然分开。 粘液样组织:PAS+/- AB+ 甲苯胺蓝呈 异染性,粘液样组织与软骨样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导管外层肌上皮CK阳性,导管外层肌上皮和黏液软骨样细胞S100阳性,导管外层肌上皮和黏液软骨样细胞GFAP阳性,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生物学特征:良性? 属于交界性肿瘤,具有“易种植、好

9、复发”的特点。 直径大于4厘米;细胞丰富者,反复复发容易造成恶变,恶变为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粘液表皮样癌)或者肉瘤。,多中心性,鉴别诊断:,腺样囊性癌: 肌上皮瘤: 粘液表皮样癌: 神经鞘瘤:,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组织发生,闰管或闰管储备细胞,腺上皮,肌上皮,导管,粘液、软骨,化生,多形性,(三)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少见 以基底细胞样形态的肿瘤细胞为特征 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粘液软骨样成分,临床表现,约占唾液腺肿瘤的1%2%,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 主要发生在腮腺及小唾液腺(上唇) 肿瘤生长缓慢亦可有近期生长加快史,无痛,少数疼

10、痛。 实性,界清,活动,结节状,小唾液腺肿瘤偶有表面粘膜溃疡者。直径为23cm。无面神经麻痹症状。,病理变化,肉眼:圆形或卵圆形 腮腺:多有完整包膜;发生于小唾液腺,特别是腭部者,常无包膜。 剖面实性、灰白色或黄褐色肿瘤常有囊性变,囊腔大小不等,内含褐色的粘液样物。 偶尔可以呈多结节状(膜性型),镜下:,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形态较一致,呈柱状或立方状。胞核园形或卵园形,位于细胞中央,体积较小,染色质丰富,核仁不明显,胞浆少,细胞界限不清。 上皮细胞的排列共同特点是:上皮团块或条索周边层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的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结构包绕,使肿瘤的主质与间界限分明。 在粗大条索及团片中,

11、可出现基底鳞状的漩涡状结构(basisquamous whorling)或鳞状化生,酷似皮肤之基底细胞癌。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粘液样组织含量极少。,排列方式,实性型 小梁型 膜性型 管状型,实性型: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岛状结构,小梁型:排列成条索状结构,肿瘤细胞岛周围基底膜明显,细胞排列成管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导管上皮:EMA CK阳性 部分细胞淀粉酶阳性 乳铁蛋白阳性 导管和小梁状结构外围细胞:VIN 和肌动蛋白阳性 FN及IV胶原阳性,生物学特性:,此瘤生长缓慢,有包膜,局部完整切除后疗效尚佳。膜性型复发多见25% ,有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者。 组织发生:根据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

12、其构成细胞大多为闰管之分泌细胞,偶见肌上皮细胞,故推测此瘤之组织来源为闰管细胞或闰管储备细胞。,(四)Warthin瘤,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囊性 乳头状囊性。 内层柱状嗜酸细胞或大嗜酸细胞,外层小基底细胞,排列特征性双层腺上皮结构,间质为数量不等的含生发中心的淋巴样组织。 又称腺淋巴瘤,淋巴囊腺瘤(cystadenlymphoma)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n) 。,临床表现,5%10%,良性肿瘤第二位。 部位:腮腺有报告双侧腮腺腺淋巴瘤与单侧腮腺多发性腺淋巴瘤者。 年龄:50-70岁高峰 男性 生产缓慢无痛 继发感染,造影:末稍导

13、管点、球状扩张,病理变化,肉眼:圆形或卵圆形肿物多有包膜切面红褐色,多为实性,质均匀细致部分区域见小囊腔,内含粘液,囊内壁可见小乳头,镜下:,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上皮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柱状细胞自基底膜达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膜相连,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柱状细胞胞浆呈颗粒状,微嗜酸性,染色浅;胞核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位置近于细胞顶端,排列整齐(大嗜酸粒细胞)。锥形细胞的胞浆和胞核的形态与柱状细胞基本相似,排列杂乱。但两种上皮细胞的核,大致呈上下两排。,管、囊腔内含不等量之嗜伊红凝结物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细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其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作业:,混合瘤 Warthin 瘤,小结,常见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以及临床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