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46526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长恨歌》原创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编写:顾文年 校审:周吉琳 1长恨歌长恨歌导学案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_,号_。与_并称“元白” ,与_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 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 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

2、居易主张“_, , ,_”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 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_” ,揭露时弊。其讽喻诗如_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 1) 本诗取材于_和_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_,当时诗 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 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_,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 _。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 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3、相关介绍、相关介绍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

3、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 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 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 宫绝句三首 、李商隐马嵬 、苏轼荔枝叹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洪昇 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 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 政治危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 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

4、分,于 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 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 贵妃, “声焰震天下” ,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 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 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编写:顾文年 校审:周吉琳 2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 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5、。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 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 佛堂前梨树下” 。(李肇国史补) 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 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 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 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 “乐 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 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 陈鸿也在长恨

6、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 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 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 4、 长恨歌长恨歌的主旨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 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 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 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 为一个皇帝,爱

7、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 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 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 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 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 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 乱作了

8、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 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 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 是人物的长恨。二、字音字形二、字音字形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 回眸( ) 凝脂( ) 云鬓( ) 骊宫( ) 鼙鼓( ) 城阙( ) 千乘( ) 花钿( ) 萦纡( ) 旌旗( ) 龙驭( ) 踌躇( )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 珠箔( ) 仙袂( ) 迤逦 ( ) 飘飖( ) 凝睇( ) 人

9、寰( ) 擘( 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编写:顾文年 校审:周吉琳 3) 2、解释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春从春游夜专夜( )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天旋日转回龙驭( ) 东望都门信马归( ) 其中绰约多仙子( ) 玉容寂寞泪阑干( ) 含情凝睇谢君王( ) 钗擘黄金合分钿( ) 三、三、 【智慧导学智慧导学】(一)整体感知 在复述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深入探究 1、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2、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

10、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感情结合起来的?3、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 ,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谁恨?恨什么? 为什么恨?怎么表现恨?4、这首叙事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提示:从诗歌语言、表达方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诗歌风格等方面去分析。 )四、四、 【课后巩固课后巩固】 1、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_。 (2)渔阳鼙鼓动地来, _。 (3)_,云栈萦纡登剑阁。 (4)君王掩面救不得, _。 (5)_,秋雨梧桐叶落时。 (6)_,两处茫茫皆不见。 (7)在天愿作比翼鸟,_。 (8)天长地久有尽时,_。

11、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编写:顾文年 校审:周吉琳 4(9)_ ,温泉水滑洗凝脂。 (10)_,惊破霓裳羽衣 曲 。 (11)夕殿萤飞思悄然,_。 (12)行宫见月伤心色, _。 2、阅读李白的清平调词两首,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玉环之美的手法有何不同。清平调词两首 李白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读长恨歌 宋李 觏 马 嵬 清袁 枚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 河。 当时更有

12、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 以 为题材而创作的 一首长篇叙事诗。 (分) 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 容有什么不同。 (2 分) 答: 两首诗中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赏析。 (4 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 并作简要说明。(4 分)安吉高级中学 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 编写:顾文年 校审:周吉琳 5(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