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41967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解决途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新农农村建村建设设中的中的热热点、点、难难点点问题问题及解决途径及解决途径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掀起高潮,从而给我们带来对于农村社会发展未曾有过的激 动和憧憬。但是,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 高度警惕,时刻保持理性,才能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 一热点问题一热点问题 1.1.先设计,还是先施工先设计,还是先施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省政府提出我省新农村建 设的工作思路第一句话就是规划先行,就是要把制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发挥好规 划的导向作用。第一,突出抓好产业发

2、展规划。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做 好产业发展规划则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蓝 图。第二,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规划。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更是生活条件改善后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一是做到突出特色。做好 村容村貌近期、中期、长期的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尽快使农村净起来、绿 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二是实事求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逐步改造。要厉行节约,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尤其要避免强行集中建房的形象 工程。三是重点突破。即突破资源循环利用的瓶颈,目前较为现实的途径

3、是以沼气发展带 动改厕、改圈、改厨工程以及种养业发展,完善绿色生态链条,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改善 生产生活环境。第三,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农村长足持续发展的智力渠道和动力源泉,做好长远规划和年度 计划。 2.2. 靠政府,还是靠农民靠政府,还是靠农民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问题 现阶段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早已超越了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阶段,要实现农村经济 发展、制度创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是任何单一主体能够完成的。 因此,这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理论上是多方的,但合 作

4、主要集中在政府、组织(主要是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共投资和制 度供给、市场微观主体尤其是企业的支持作用以及农民自身能力的提升共同完成。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供给主体。新古典经济学认为,政府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失 灵,其作用主要为: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供求、促进 社会公平分配。用以上理论指导,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界定为:通过制度建设保障 农民权益;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和引导社会投资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通过促进实施“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调节城乡关系;通过加大对农村的直接投入和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公平分 配;通过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协调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通

5、过机制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 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绘就蓝图,当好规划师;提供资金保 障,当好投资家;坚持正确导向,当好掌舵手;落实制度,当好责任人。 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互惠自愿服务组织 的多方援助。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转移支付在以不同的形式向农村倾斜,但公共财 政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则难以解决。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有 赖于企业下乡,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优势产业,以现代化企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生产, 改变传统自然经济的做法,形成规模效益,使农业真正走上企业化的发展道路。 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20 世纪

6、 80 年代,国际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盛 行,强调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发展主体,而不是外界的干预,发展的关键是赋权。因此,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所谓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政府主导 作用的启动和指引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所以,农民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要尊重农民的需求,赋予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 监测、评估全过程的决策权,让农民在参与和决策过程中重建自信、自尊,发挥其首创精 神。其次,新农村建设必须体现农民的参与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动手建设自己 的美好家园。农民主体,就是始终把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发动农民放在首位,农

7、民的事 情让农民做主,农民的事业靠农民来办。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三个主体各司其职。在关系农民直接利益的生产建设中,农民 是积极投工投劳的主体;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是民主管理的主体。但在农村公共品的 投入上,在公共服务的建设上,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要 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在农村产业开放和经营项目上,则要积极吸引企业投资、经营, 广泛参与。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特别是社会救助中,应提倡鼓励社会财富“第三次分 配” (第一次分配是创造财富的产业部门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真正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 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 ,即动员有一定社会财富的个人和集体通过自愿赠予的

8、方式为农村 社会事业作贡献。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第三次分配数量越来越大,有的已占 GDP 的 10,成为国际上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 3.3.先有新农村,还是先有新农民先有新农村,还是先有新农民关于培育新型农民问题关于培育新型农民问题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没 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极不相符。 主要表现是:第一,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匮乏。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 要衡量标准。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 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

9、展。第二,农民的技能素质低。平均 1000 名农 业劳动力中才有农业技术人员 6.4 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 “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 20%,而荷兰 8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 业于高等农业院校” 。第三,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中存在一些陈规陋习和不 良封建思想遗风,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并未完全清除。在很多地区, 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的现象还很普遍,农村聚众赌博的现象屡见不鲜。第四,农民的 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在法制方面,农民对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知之甚少,由于不懂法 而造成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更不懂得用法律来

10、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民主方面,由于 封建遗毒较深,农民缺乏民主习惯,政治参与意识淡薄。 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知识技能型农 民;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文明型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强的主人翁式农民。 4.4.盖房子重要,还是挣票子重要盖房子重要,还是挣票子重要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 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 挑战。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 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

11、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 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 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 明显。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 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 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 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 2005 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 “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 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

12、多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人为本,以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 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掌握的重大原则。 5.5.资金是从上级要还是自己筹资金是从上级要还是自己筹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问题 很多基层领导反映,新农村建设投资巨大,乡镇政府明显“力不从心” 。资金成为新农 村建设进程中极度稀缺的资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抓住“六个字”:“统” ,即统筹使用“三农”资金,按照“先摸 底后统筹,先预算内后预算外,先重点后一般”的思路,对“三农”资金进行重新整合、 通盘考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

13、的重点、难点和急办事项上。 “激” ,即通过制 定财政政策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兴农力度,引导农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 发农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吸” ,即通过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支农 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 “聚” ,集民财办实 事,农民的广泛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也是破解建设投入难题的中坚力量。集聚民财 办实事不仅可以减少办事过程中的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其现实意义还在于可以增强广 大村民的民主意识,推进基层民主理财和民主建设。 “争” ,即把握中央和省、市各部门加 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良好机遇,筹划建设项目,加强与上级

14、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 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监” ,即加强财政监督,防止支农资金损失浪费,切实提 高支农资金效益。 6.6.干部说了算,还是群众说了算干部说了算,还是群众说了算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问题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问题 美国政治学者阿尔蒙德指出:“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 开始了。这种提出政治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 。在当前的决策体系中,由于农民利益表 达机制存在问题,导致农民基本上是各种决策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决策的积极参与者。 现实中一些基层政府强征农民土地、强拆农民房屋等侵害农民利益的决策之所以能够轻易 出台,正是因为农民没有参与决

15、策。很显然,政府要作出比较科学的、民主的决策,就必 须疏通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倾听农民的利益诉求。在新农村建设 20 字方针中, “管理民 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管理民主, “主要是指在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健全和完善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 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 农民当家作主,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程序化、制度化,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各项利益。 ”2005 年 12 月 31 日中 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16、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除了对八个部分阐述了 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外,还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在经济利益上要多 照顾农民,还需要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如果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 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硬件” ,那么,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则是新农 村建设的“软件” 。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对基层民主有直接认同感,只有充 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和落实其政治权利,新农村建设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如果不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说了不算,就会形成政府热而农民冷的现 象,新农村建设只会流于形式,最终无疾而终。只有使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他们自己的 事业来做,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爆发出真正强大而持久的活力。要发挥我国农民的主体作用, 当务之急是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即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利益表达权。 二难点问题二难点问题 1.1.农民工的增多与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矛盾。农民工的增多与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矛盾。 一方面,农民外出打工是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