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937907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现代文学论文题 目: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 者:王旋2014 年 11 月 2 日- 2 -现代文学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王旋 P 摘要: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对先生女性思想阐述 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 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先生揭示出女 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 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 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

2、: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 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 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 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鲁迅先生 女性形象 悲剧 关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其重要体现之一就在于他的小说创 作.鲁迅先生的小说涉及的社会问题是相当广泛的。正如先生在呐喊序言中所说的 他写的小说内容都是使他“不能全忘却的”回忆。很明显,先生写小说,往往当作回归到 他回忆中的旧中国去游历和探索,因此,他的小说绝大多数取材于自己的故乡绍 兴。这也正如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承

3、认:我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 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先生说他写小说是要画出“沉默 国民的魂灵来” 。因此他深入到中国国民的灵魂之深处去思考、寻验。对于时代与民 族而言,鲁迅先生无疑是超前的。因此他无论生前与身后都不能避免寂寞的命运。他 总是在思考着人的觉醒和解放,主要是那些在旧中国处于社会底层的,受封建制度及 礼教长期束缚的普通民众,他们的生活是凄惨的,人格尊严是受到无情地践踏的,这 其中绝大部分是妇女,因为旧中国的三纲五常中女人是最没有社会地位的,她们成为 夫权、族权、政权、神权压迫下的玩具,甚至至死也摆脱不了被欺瞒的命运。鲁迅先 生一直深切关注妇女问题,并体现在

4、他的小说创作当中。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却大都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先生笔 下的女性形象可以大致概括为两类:一是旧社会农民妇女形象,她们多贫困交加、愚 昧麻木,如:杨二嫂、单四嫂子、吴妈、祥林嫂、九斤老太、七斤嫂等;二是城市女 性形象,她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个性的自由解放,通过不断的斗争来获得个体的 人身自由,如:子君,爱姑。鲁迅先生是如何思考女性的身份、地位、生命价值、生存 意义以及女性解放的出路呢?通读先生的小说,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的主题:“爱” 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死”生命无辜的毁灭;“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 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那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

5、望抗争。下面就将单四嫂子、子 君、祥林嫂三位女性分别给予分析和评论。 一、 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明天是呐喊中的一篇,也是先生写的第一篇描写农村妇女的小说。情节 为主人公单四嫂子是一个死了丈夫又贫困守寡的女人,平日里只靠自己的双手去昼夜 不停地纺出棉纱来养活她和三岁的儿子宝儿,对生活可以说毫无奢求,她唯一的希望 大概只是养育宝儿,望子成龙吧!尤其是当宝儿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 “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孩子稚气童真的愿望 以及对妈妈至真的爱恋是怎样温暖了这位可怜妈妈的心啊!这也给单四嫂子带来多大- 3 -现代文学论文的力量啊!“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

6、,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正是有 了这平常而微小的希望,才支持着这个守寡女人的悲苦的心,给她以挣扎着活下去的 勇气通过单四嫂子的生活,先生以他深邃的艺术笔触塑造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苦难 的形象。她喘息在残酷无道的重压下,却还能为了人间的一点温暖,而默默地忍受着 生活的煎熬。却不料这样一点小小的安慰也落了空,病魔和庸医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也就等于夺去了这寡妇最后的希望。单四嫂子是那样的纯朴、善良、安分。宝儿是那 么可爱、朝气、孝顺。在她们母子的生活中,完全没有一点“分外”的要求,她只是为了 起码的生活条件整日里不停地劳动着,她们被剥削得已经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而只能通过母子之间的亲情

7、来互相“取暖”。 单四嫂子是个丧夫的女人,她没有对社会有丝毫怨言,我想在所谓的东方文明地熏陶 下,她应该已经麻木了,失去了“没有爱的悲哀”。因为在中国的古训里早已订好了律条: 死了丈夫,不能另行改嫁,只能守节。所以徽州地区至今还有那么多牌坊。苦难的生 活给予她的微茫的希望,只是为了养大孩子而挣扎着、奋斗着。而当这微茫的希望也 幻灭了的时候,死了丈夫又死孩子的单四嫂子,只能把“无所可爱的悲哀”寄托在宝儿魂 魄入梦上。鲁迅先生在描写单四嫂子所处的环境是这样说的“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 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他们都聚集在这可怜的寡妇周围,但他们 除去按照惯例烧纸钱、赊棺材,吞尽这寡

8、妇仅有的一点积蓄外,谁又曾经真正给予她 一点同情和温暖呢?可以说单四嫂子所处的环境是令人窒息的。也正如先生在呐喊 序言里所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这也体现出鲁迅小说的一种创作模 式看与被看的模式。为什么封建的宗法制度可以延续那么长,我想人们的不觉悟,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互不关心,也就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宗法统治的重要支柱吧。 单四嫂子的不幸遭遇,真实地概括了封建宗法统治和礼教压迫下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 运。先生借用一个这样平凡的故事,即广大旧中国劳动群众平凡生活的小悲剧,正是 为了向世人揭示那整个时代的悲

9、苦的生活面貌。他的思想是具体地、深刻地:黑暗的 宗法制度,封建的旧礼教,在奴役践踏着千百万劳动人民,连单四嫂子这样一点起码 的合理的生活愿望也残酷地剥夺了。试想等待单四嫂子的将是怎样一个“明天”呢?先生 曾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 坟上平添上了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自己儿子的梦, 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如果叙述出静夜中的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到自己 儿子的梦,虽然增加了悲凉阴冷之感,但是会使小说更有深度。然而先生却没能这样 做,这是他听了钱玄同的意见以后,用了“曲笔”的结果。因为那时的钱玄同是不主张消 极的,所以鲁迅

10、先生在修改小说时便毫无顾忌地打破自己原来的构思,为的是使作品 “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这也同时反映了先生的“爱”的哲学。因为在那样的社会浓 重的黑暗。等待着这个可怜寡妇的,将只能是更沉重、更无穷无尽的苦痛和悲哀、更 漫长、更黑暗的无情岁月。这平凡的悲剧,也正是灾难深重的时代悲剧的缩影。所以, 可以将明天中单四嫂子形象概括为体现了先生对女性“爱”的特点。即爱对每一 个生命个体的关爱。 二、 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鲁迅说过:“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现切 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惑。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祝福里的祥林嫂形象是

11、运用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方 法。作者这样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先生写小说的动机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的注意。他将下层社会民众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原意其实只不- 4 -现代文学论文过想将这显示给读者,提出一些问题而已。所以鲁迅先生要用小说强调和放大的思想, 要开拓的知识,焦点在于“旧社会的病根”,然后“设法加以疗伤”。可以说这些都可以在 祝福深深地体会出来。而其中焦点不言自明祥林嫂。祝福的情节是众人 耳熟能详的,这儿就不加以赘述。我们来看看作者写祝福时候的社会时代的背景, 当时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革命的一切基本问题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广大的人民群众特 别是农民还过着

12、极其痛苦的生活,大革命的风暴还没有到来。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 分化,使鲁迅不断地加强了对真理的求索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并开始接触各种思潮。 他从同情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展到对妇女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一定的 探讨。这是他向封建旧势力战斗,为新事物“呐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收 在彷徨里的第一篇小说祝福则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轰炸。应该也是祝福 思想性深刻的一个原因吧。鲁迅先生看到了在旧社会的下层女性身上有一种根深蒂固 的节烈观,因为她们对节烈观看得很重,甚至把它奉为圭臬。在封建时代节烈观是男 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派生物,先生通过这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男权中心文化,揭露了节 烈的腐朽和残

13、酷,也就通过这一窗口看到了整个男权中心文化奴役、压迫妇女的本质, 从而达到对女性启蒙的目的。同时,先生又为女性觉醒和解放想出了一条道路,即实 现女性“人之自觉”。只有女性自身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弱点,才能有所醒悟,也从而打 破圭臬实现自由。 祝福写的深刻处,应该就在于它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更充分更集中地表现了封建 宗法统治,如何用它的黑暗触角时时处处给祥林嫂以残酷的打击,使她无可逃避地步 步被逼向死亡的陷阱。威压着祥林嫂命运的,不只是鲁四老爷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而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它的统治支配着政治、经济以及宗族、宗教和道德的一切方 面,象一张无形的黑网笼罩着祥林嫂。但是,渗透着作者冷隽的笔

14、调的,又是怎样难 以忍受的愤怒和悲哀啊!冷酷、令人窒息的冷酷,不断挤压着祥林嫂,使她无可逃避, 更无法逃避死亡的结局。祝福的开端写了“送灶”,结尾写了“祝福”之夜。那是作者 刻意安排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庆景象。纷飞的瑞雪,连绵不断的鞭炮声,“似乎合成 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但就在这喜庆的祝福之夜的 纷纷拥抱中,勤劳的一生的祥林嫂却死于灾难深重的饥寒交迫与惨烈的精神戕害。这 就是“天地圣众”所给予她的“无限的幸福”!祥林嫂死了,那她是否就解脱了呢?我想那 个惟求做稳奴隶的祥林嫂,在受尽肉体的压榨摧残,精神受尽嘲弄凌辱后,最后还必 须怀着深沉的恐惧走向死亡。对她来说,

15、死亡不是长期痛苦生活的解脱,而是另一种 更痛苦的生活的开始(到阴间去承受锯刑)。鲁迅先生在表现农村妇女所受压迫的痛 苦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深度,至今也少有人超越。祥林嫂的形象也成为一个艺术的 典型。整篇小说充满了对全部封建宗法制度和思想体系的烈火般的仇恨,同时也充满 了与封建宗法制度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彻底的决裂的精神。 祝福中的祥林嫂受到的“关心”来自于柳妈等一系列同属于贫下低贱的劳动妇女,她 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是什么?她们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从而产生了冷漠的恶 性心理,在强者面前被抑止了的感情蓄积为对弱者的无情精神摧残作了准备,从而得 到向弱者身上进行毫无遮拦的宣泄。她们的这种精神病

16、态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关系带有 极大的浅薄性、冷酷性。她们中有的是痛苦麻木的自守,极端冷漠的旁观,有的则是 无情的精神摧残和怨毒之气的宣泄。可以说这些弱者在自觉不自觉中肯定了封建伦理 道德的信条。而鲁迅先生对这种人物心理的把握是透彻和深刻的,他在处理人物之间 的关系的态度是严峻的。对一个无呼唤余地、无反攻能力的祥林嫂来说,这只能是一 种伤感而无法申诉的悲剧。先生运用的是一种冷峻的笔法进行描写而非铺排的酣畅淋 漓的笔触,因为它们表现出的艺术悲剧韵味不足以传达那种在平静中吃人的现实格调。- 5 -现代文学论文我们可以将祥林嫂形象概括为鲁迅先生对女性刻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死”生命 无辜的毁灭;有人会认为祥林嫂在死前有过对灵魂有无的怀疑,就是呈现出微弱的正 转状态,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在生命道路上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对在此支配 的社会关系的朦胧感受,一种思想变化发展的趋势,对艺术悲剧的影响应该是微弱的。 特定的时代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