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课件_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35818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课件_5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推拿学课件_5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推拿学课件_5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推拿学课件_5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推拿学课件_5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学课件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课件_5(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篇 推拿治疗学2,窦思东 教授,二、脊周软组织病变,(一)落枕同上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落 枕,一、定义 落枕又称为“失枕”、“痉挛性斜颈”,它是一种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的总称,多因睡卧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转头不利,轻者2-3天自愈,重者颈部活动受限,可迁延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若经常落枕,常为颈椎病先兆。 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节多发,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二、病因病机 (一)姿势不良 如体虚过劳,睡眠枕头过高或过低,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多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而致。

2、 (二)外感风寒湿邪 睡眠时露肩当风,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寒性收引,湿性重浊,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而拘急疼痛。正如巢氏病源失枕候记载:“头项有风在筋膜间,因卧而气血虚,值风发动,故失枕。” (三)颈部扭伤 部分患者因颈部突然扭转或用肩扛抬重物,致使部分肌肉扭伤牵拉,发生痉挛或使颈椎小关节交锁嵌顿等而发生本病。,三、诊断要点 1疼痛:颈项和肩胛冈周围、上背部疼痛,以一侧疼痛多见。 2肌肉痉挛:受累区肌张力增高,常见于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菱形肌等。 3活动受限:颈项伸曲旋转受限,严重者颈项不能活动。 4压痛:患处可有明显压痛。 5X线检查:排除骨病、骨折、脱位等骨关节疾患,进一步明确诊断。 6鉴

3、别诊断:本病应与颈椎病、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相鉴别。,四、辩证治疗(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二)取穴及部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手三里、合谷、后溪穴、斜方肌、冈上肌等。 (三)主要手法:滚法、揉法、拿法、点法、按法、摇法、扳法、擦法等。,(四)操作步骤: (1)点揉上述各穴位,酸胀为度,并嘱其缓慢转动颈项。 (2)滚项背及肩背部,待肌痉挛略缓解后,可配合颈椎屈伸,侧屈及左右旋转等被动运动,时间约为510分钟。 (3)扳颈椎关节(颈椎有压痛及棘突偏歪者用之) (4)拿风池、肩井35遍以结束治疗。,(五)辩证加减 (1)外伤引起的落枕可加擦法和湿热敷。 (2)风寒引起者,可

4、拿风池、肩井、曲池及加擦法和湿热敷。 (3)滑模嵌顿可加颈椎拨伸法及定点扳法以整复错缝。,五、注意事项 1操作时,手法需柔和,切忌运用粗暴蛮力,被动运动要在生理范围内和患者能忍受的程度下进行。尤其是扳法,不可强求有弹响声。 2嘱患者颈项处保暖,夏天避免汗出当风,以免风寒入络,导致发病。睡眠时,枕头要高低适中,不要睡高枕。 3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加用牵引疗法,亦可加热敷或理疗。 4配合功能锻炼,嘱病员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运动。,胸锁乳突肌损伤,一、解剖生理:胸锁乳突肌是颈部两侧强大的扁柱状肌肉,由前下方斜向外后上方。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及枕部上项线的外侧部。

5、受副神经和颈、神经支配。一侧肌肉收缩时头倾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肌肉同时收缩,使头部后仰。,二、诊断要点 病史 常在头颈姿势不良时熟睡,颈肩裸露着凉或头部猛力扭伤所致。 症状 睡熟或扭伤后数小时,感觉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重者,可有肩背部酸沉疼痛。 检查 可发现胸锁乳突肌痉挛、变硬,常在该肌中上部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头颈向一侧扭转受限,且症状加重。,三、手法治疗 ()推揉弹理舒筋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其后方,用一手大鱼际部推揉该肌数遍;用中指和无名指扣住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弹拨(轻揉)数十次;而后,用拇指指腹顺该肌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数遍。 ()托扶枕颌摇摆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

6、伤侧,一手掌心托住下颌部,另一手按扶伤侧枕顶部,缓缓摇动头部(嘱病人颈部放松),待颈部筋肉确已放松(摆动时无阻力),可迅速向伤侧加大摇转幅度,趁病人不备时,将头部向伤侧猛摆一下,此时多闻“咯嗒”声(若无响声,亦不必勉强)。手法操作时,嘱病人头颈微前倾,以防止压伤椎动脉,尤其是老年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环枢关节有病变者,禁用本手法施术。 ()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后方,按揉风池、风门穴,压扶突,点落枕穴,拿肩井、肩部结束。,斜方肌损伤,一、解剖生理:斜方肌位于颈、背部皮下,为两个大三角形的肌肉。该肌起于枕处粗隆、上项线、项韧带、第颈椎和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止于肩胛冈、肩峰及锁骨上

7、面的外三分之一处。受副神经支配。该肌收缩可使肩胛骨接近脊柱,上部肌纤维收缩提肩胛,下部肌纤维收缩降肩胛。当肩胛骨被其它肌肉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后仰并稍旋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二、诊断要点 病史 常因肩扛重物,颈部过度侧屈或颈肩部受风着凉引起。 症状 颈、肩部酸痛,疼痛可向伤侧上肢桡侧放散,耸肩、低头及颈部侧屈、旋转等活动受限;甚者可有头晕、失眠、耳鸣、眼花、心烦等。 检查 触诊时多发现该肌上部纤维变硬,颈根部及肩胛冈上缘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硬物且有明显压痛。,三、手法治疗 、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拇指点揉伤侧天宗到分钟,肩井、风池穴各0.5到分钟,压缺盆半分钟。 、捏提斜方肌法

8、病人正坐。术者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三指相对呈钳形,将颈肩部斜方肌肌腹捏拿提起,并向外上方旋转提捏数十次。 、侧扳滚拿颈部法 病人正坐,头颈微前屈。术者立其侧前方,一手握拿伤侧上臂近端,另手按于头顶部,左、右摇摆数次(充分侧屈),并猛然将头推向健侧。多闻“咯嗒”响声,头位已正。继之,以小鱼际滚,多指捏那颈肩部筋肉十数遍结束。亦可施“托扶枕颌摇摆法”。,提肩胛肌损伤,一、解剖生理:提肩胛肌位于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深面,起始于上四个颈椎横突后结节,抵止于肩胛骨上角及内侧缘的上部。该肌受肩胛背神经支配,收缩时上提肩胛骨;当肩胛骨被固定时,一侧收缩则使颈部侧屈,双侧收缩则头后仰,颈部后伸。,二、诊断要点

9、: 病史 经常低头工作,该肌长期处于被牵伸,或颈部过度前屈而致伤。 症状 肩背部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胛骨活动及低头时疼痛加重。病久者可有头痛、头晕、心烦等。 检查 可在肩胛骨上角、斜方肌深部及到颈椎横突部触及硬性结节或条索状物,压痛明显并向枕部及上肢枕侧放散。,三、手法治疗 、按摩俞穴镇痛法 病人正坐。术者立于后方,用拇指点揉伤侧风池、风门、肩外俞、天宗穴,各0.5到1分钟;拇、食指捏拿肩井穴,多指拿肩部。 、弹拨理筋舒顺法 病人正坐低头。术者一手拇指在肩胛骨上角或厘米处,或与到颈椎横突部与该肌纤维垂直方向左右弹拨数十次,然后用一手拇指按压肩胛骨上角处,另手拇指顺该肌纤维方向向内上,或从到颈

10、椎横突处向下推理该筋肉数遍。 、施术“侧扳颈部法或托扶枕颌摇摆法”(操作同前)。,前斜角肌综合症,一、定义:前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近内侧缘处的斜角肌结节。颈部外伤、劳损、致斜角肌纤维炎症,产生肥大、痉挛,使通过该处的神经、血管受压,出现颈部后侧疼痛,肢冷畏寒麻木,感觉迟钝及鱼际肌萎缩、甚至患肢水肿、手指僵硬失灵,紫绀等前斜角肌综合症状。本病多见于30岁左右的女性。,二、诊断要点 1疼痛:颈、肩、臂部、疼痛、局部按压时可向患肢放射,抬高患肢疼痛会减轻。 2麻木:以前臂尺侧、小指及无名指最为明显。 3肢冷:患侧肢冷畏寒,甚至手指僵硬失灵。 4肌萎缩:以鱼际肌最明显,手部握

11、力减弱。 5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颈推综合症,颈椎结核,脊髓空洞症,颈肋、颈髓和神经根肿瘤等相鉴别。,三、推拿治疗 1治则:疏通经络,解痉镇痛。 2手法:点、按、滚、抹、擦、拿。 3取穴:风池、肩井、缺盆、极泉、曲池、小海、合谷。 4操作: (1)滚患侧颈、肩部。 (2)点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拿肩井,风池,合谷穴35遍。 (3)抹患侧颈项、肩部、推擦、搓患肢35遍。揉捏手指关节12分钟。,四、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后,宜将患肢抬高或用三角巾悬吊。 2本治疗法对前斜角肌痉挛效果较好,对肥大者亦有一定疗效,如经手法治疗不能改善者,可考虑采用封闭疗法或建议手术治疗。,胸 胁 迸 伤,一、定义:胸胁迸

12、伤(岔气)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是由于外伤引起胸胁部气机壅滞、出现以胸部闷胀刺痛,呼吸和咳嗽加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多见举重抬扛,用力不匀或动作协调损伤胸廓关节或软组织而引起的胸痛。,二、诊断要点 1外伤史:如提拉举重,用力不当、姿势不良、旋转扭错等。 2疼痛:胸胁或肩背部疼痛,伤气为主者,疼痛呈走窜无定处,呼吸咳嗽时加剧;伤血为主者,则疼痛固定不移。 3肿胀:相应的椎间隙或损伤部分多有明显肿胀。 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胸膜炎,胸椎肿瘤,肋骨骨折等相鉴别。,三、推拿治疗 1治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2手法:按、揉、摩、擦、叩击、拨伸等。 3取穴:膻中、章门、期门、内关、阳陵泉、太冲。 4操

13、作: (1) 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 (2)掌揉、摩、擦胸胁及肩背部患处,各35遍。 (3)医者一手自患侧腋下插入,向上提拉(拨伸)患者,另一手对准疼痛部位之背侧用掌根部叩击一次,再属患者作深呼吸,并用两手掌在疼痛部位前后侧作旋转按揉35遍。,四、随症加减 (1)伤气为主者,加施宽胸理气法,即双手分开,沿肋间方向朝外下推揉510次。 (2)伤血为主者,加用背法治疗13分钟。,五、注意事项 1操作时,手法应柔和,用力要平稳,在按揉膻中、期门、章门穴时,可嘱患者咳嗽数声,并在咳时稍加重对按揉的刺激量。 2直接暴力造成的胸壁挫伤,肋骨骨折及内脏损伤等禁用本手法治疗。 3可配合作上肢伸展开合运动及

14、深呼吸运动。并鼓励患者咳嗽。,慢性腰肌劳损,一、定义: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病症。,二、病因病机: 1、 疲劳性损伤 2、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 3、腰脊柱先天性畸形 4、寒湿外袭 5、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者,三、临床表现 (一)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 (二)腰部活动:腰部活

15、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或叉腰等动作,以减轻疼痛。,(三)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擎作痛等症状。,四、检查 (一)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 (二)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三)X射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筋通络,解痉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

16、穴、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三)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法及被动运动。,(四)操作方法: 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双指按揉腰部两侧华佗夹脊从腰1至腰5反复施术35遍,再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点穴通经法: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点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每次0.51分钟,以酸胀为度。 3.弹拨腰肌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作弹拨,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连续弹拨12分钟。,4. 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5. 活血通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最后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结束治疗。局部怕冷或酸痛明显者可在患部加以热敷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