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593010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年高等教育学课后题汇总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 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 术性或 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 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 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 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 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二、简答题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 有何特点?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高等教育”中心也处 在变动之中。1具有“官办”、“私办”或“ 官私合 办” 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2教育内容比较 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3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 论辩是常用的方法。4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

2、 结合得比 较紧密。5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 态 及其基本发展规律。三、论述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目的: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 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 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 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 意义: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一切学科理

3、论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要以现实的高等1教育工作为中心。 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要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要关注高教理2. 3. 4.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 第二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解释概念1.高等教育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 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 间的比例关系。三个能 级: 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1.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 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 以培养应用性、技能性为主的专科2. 3.院校。2.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 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我国

4、高校大的方面主要分 为三类:一类面向本省、市、自治区,一类面向大协作区,一 类面向全国。 两种模式 :梯度结构模式 、中心城市模式。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个体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促进个人掌握知 识和发展能力 1。接受高等教育,使个人在掌握一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 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 32.高等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1. 2.3.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高等教育担负 着劳动力再生 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

5、1.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 的手段和途径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 构的调整和完善。2. 3.4.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有关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目前有很多种 说法,如引 领社会文化、开展国际合作等。这里所说的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 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 学术会议、国 际教育资源的互 补和协助等。将其作为第四职能提出,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三、论述题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高等学校的社会职

6、能是高等学校应该或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人们常用“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为社会服务”的三大 职能来概括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 培养专门 人才。 发展科学。 社会服 务。 国际合作。1 2 3 4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一、解释概念1.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 发展的需要,通 过一定的立法程序 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 应遵循的基本指 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

7、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 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具有:时代性、全面性、 层次性。 二、简答题1.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 严谨的学风、合作精神。社会实

8、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 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 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 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区别。英才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 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 标。所 谓精英人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素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作出杰出的 创造性贡献的人。英才

9、教育论主张,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 国家,国家 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 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 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英才教育论及其实践在 阶级社会,主要 为统治阶级筛选 并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 大众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高等教育经费虽然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

10、的人可以上大学,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可以通 过平等竞争进入大学,从而重新 选择社会角色和地位。大众教育论及其实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增多,学生入学比率提高;而是高等教育种 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论”和“ 个人本位论”的认识。社会本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 发展;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导致偏向和短视,抹杀个性。个体本位 :以人为本,丰富了人 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 ;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 ,导致教育对象极端个人主义 、社会 责任感下降。 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

11、等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单向抉择,已被 证明是有弊端的。杜威早就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来”,并建立实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 一边倒”的做法, 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 动态的调整。2.论述通才教育论和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育的现实选择。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 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论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 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通才教育 论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培

12、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二,内容的 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论主张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和艺术,而且充分体 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才教育论主张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教育目标,如 设置通博类型的课程,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 会等。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 论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 专精,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专业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

13、紧密联系,偏重技能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 应社会职业的需要。 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 须 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措施: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 类为导向、 课程 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知 识和技能、 业务素质 和思想政治素质、心身素质等具体要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14、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一、解释概念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宏观微观) 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有宏 观和微 观之分。高等教育宏 观管理体制也称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体制,指国家在协调和指导 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 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一般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 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和细胞。 2.高等学校学制 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整个

15、学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学位制度 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学位一般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博士后流 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可以获得“ 博士后”的头衔,但博士后不是学位的一种。 二、问答题1.高校学制制定的基本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 术发展水平的制 约。 社会制度的制 约。 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 1 2 32.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第一,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 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

16、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 第二,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 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第三,进一步调整改善高等学校的学科 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 第四,加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 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注重发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除了重视以上改革外,拓宽到基层 就业渠道,取消不合理收 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也是目前就业形势下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 问题及其改革方向。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校-院- 系或校-系之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 权力过于向上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 强;(2)学校职能部门 机构臃肿,造成人力 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