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926468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72018 学年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2、。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2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

3、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三、教学措施三、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课程标准 、 教材 、 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3 -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

4、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课程和校本资源,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

5、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 4 -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五、进度安排(每周五、进度安排(每周 2 2 课时)课时)周次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1科学是12做一位小科学家24单元总结2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6植物的不同与相同27动物的不同与相同28植物 动物 人2- 5 -9生命离不开水210观察水211神奇的水212地球上的水213常见的材料214纸215纺织材料216金属217塑料218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119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120复习、检测2017.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