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教育人事行政(PPT 5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教育人事行政(PPT 54页)(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概述 第二节 教师管理 第三节 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概述 一、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 二、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任务 三、教育人事的原则 1 第九章 一、教育人事行政的涵义 所谓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 人事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完成其具体使命,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奖惩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所实施的管理活动。 教育人事行政是教育人事机关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行政干部及学校教职工的选拔任用、配备、考核、培训、调动、晋升、奖惩及福利事宜等的管理,它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2、分。 2 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事行政,主要分成两大部分: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人事管理,其中包括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所属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这部分与国家公务员管理大体相同,不作为研究对象);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管理(本章的研究内容)。 3 二、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任务 教育人事行政的任务,从宏观上说,主要有两条: 一是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即发现、选拔符合现阶段干部标准,能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干部和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是人尽其才,事竟其功,通过科学管理,合理地调配及监督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
3、成员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4 具体说: (一)制定教育人事行政的具体政策 (二)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 (三)综合运用人事管理的各种监督和调节手段,发挥教育人员合理组合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教育人事行政的原则 (一)德才兼备 (二)因事择人 (三)动力激励 (四)动态调节 5 第二节 教师的管理 一、教师工作特点及专业地位 二、教师的职责与权利 三、教师人事行政业务 四、教师的培训 一、教师工作性质及专业地位 (一)工作性质 脑力劳动 、 以个体的独立劳动为主、 弹性 、以个人示范作用为主导 、 工作效果极易受社会影响 (二)专业地位 专业的十项特征(英国霍伊尔)、
4、 等教育的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专业。层次越低,其专业性可能越缺乏。专业 半专业 准专业 6 (三)协调好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 1、适当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 封闭和惩罚为主的结构:以行政人员为主 开放和人际关系的结构:以教师为主 2、让教师参与决策 3、委派教师担任行政职务 7 二、教师的职责与权利 (一)教师的职责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2、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科学研究 4、指导课外活动 5、协调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 6、参与学校管理 (二)教师的权利 1、享有劳动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享有教育和教学的权利 3、享有业务进修的权利 4、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8 三、教师人事行政业务 (
5、一)资格审定 (二)录用(三)聘任(四)考核(五)奖惩(六)工资(七)辞退(八)劳保福利(九)退休 三、教师人事行政业务 (一)资格审定 学历审定 指将学历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凡未达到规定学历者,不得进入教育行业。 学历高移趋势。 考核审定 主要对由于历史原因已进入学校系统,但还未具备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所进行的一种通过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制度。 9 (二)录用 1、录用方式 ( 1)任命制 任命制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 根据教育 、 教学工作的需要 , 有计划地向学校派遣教师的制度 。 这是我国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前教师任用的主要形式 。 它的优点是国家能按照需要发展师范教育 ,
6、 按照统一的标准培养教师 , 并对教师的使用进行统一管理 。 其缺点是 ,教师派入容易调出难 , 不能形成合理流动机制 , 往往使学校管理失去活力 , 使校长无法行使用人权力 , 使校长负责制流于形式 。 10 ( 2)聘任制 聘任制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通过一定的契约或合同聘用教师的制度。聘用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双向选择。 教师可以应聘、也可以拒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择优聘用,对不称职的教师,也可以不聘用。我国将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关于聘任制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11 ( 3)代用制 代用制是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某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与师资严重不足的矛盾,聘用
7、一部分适合任教的公民到学校代课的制度。这种制度虽然缓解了师资匮缺的困难,但由于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造成整体质量难以保证,工资经常拖欠等诸多弊端。 12 2、录用程序:初步筛选、核查 、面试、测试、 最终筛选、 作出决定 (三)聘任 工作聘任 职务聘任 高教系列(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中教(高级、一级、二级、三级) 小教(高级、一级、二级、三级)系列 13 (四)考核 1、教师考核的内容 ( 1)政治思想 ( 2)文化专业知识水平 ( 3)教育教学能力 ( 4)工作成绩 ( 5)履行职责 2、教师考核的方法 ( 1)学校行政主管对教师的考核(学期、学年) ( 2)教师自我考核 ( 3)
8、教师之间的考核 ( 4)学生对教师的考评 14 (五)国外教师任用制度简介 1、不定期合同制 ( 2、定期合同制 ( 3、公务人员终身制:法、德 4、终身制 (美国 5、合同制与终身制并行 15 四、教师的培训 (一)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1、知识爆炸 2、教育对象的变化 3、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培训的形式 职前训练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在职培训 16 (三)国外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1、 高校本位模式 以高等院校为基地 ,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 ,对在职教师所实施的以系统理论教学与研究为主的教育模式。 2、校本模式 以中小学为基地,把教育教学实践作为主渠道,辅之以理论课程教学,大学和中
9、小学合作的培训模式。 17 3、教师中心模式 指通过设立专门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师培训中心、民间非营利性教师委员会、协会以及各种教师专业团体等。 4、远距离教育模式 远距离教育 (在教师和学生受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制约而不能集中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形下 ,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利用各种通讯媒体 ,通过师生的双向联系 ,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模式。如日本、北欧。 18 (四)我国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1、一般模式: 普通模式:取得学历、学位或升等升级资格的模式 提高模式: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模式:骨干教师培训 如:浙江省教师培训的 “ 领雁工程 ” 19 2、存
10、在的问题 内容零散、供和求不配合、学校缺少参与、学员来源范围狭窄、课程缺乏对个别学校的针对性 3、改进 总方向:应以 “ 业余为主、自学为主、学校为主 ” 。 校本教师培训逐渐成为一种有效形式 20 案例: 织: 是一个通过志愿者的行动消除全球贫困和弱势的国际发展机构,志愿者都是通过严格选拔、身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他们总的战略规划是 实在教育上的职责:教育上的主要职责是:提高中国贫困省份的岗前和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省份。 2003年 9月开始在甘肃省实施在职英语教师培训。 21 作法及安排: 由天水师范学院负责英语
11、教学课程论的教师和 取了天水市两所中学 (四中、五中) 和一所乡镇小学作为实验点。每周的日程安排:每一所学校去一天,星期五为准备时间。 主要程序: 准备、设置任务、评价研讨。 一个基本过程: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四个阶段:任务 行动 观察 反思。 22 教师培训的特点 、培训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培训内容追求实用性、应急性和有效性 3、 培训方式建立在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培训方式给培训者和教师双方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23 教师人事行政的主要问题 一、多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传统沿袭下来的劳动人事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管理体制:党、政府人事部门、政府劳动部门分管不同对象。 二是 “ 政出多门 ”
12、的政策成为人事管理的依据。 三是教育部门缺少足够的人事自主权。 24 教师人事行政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上,而没有重视现代人力资源开 发 前者视人力为成本 ,后者视人力为资源 ; 前者多为 “ 被动反应型 ” ,后者多为 “ 主动开发型 ” ; 前者处于执行层 ,后者处于决策层 ; 前者以事为中心 ,后者以人为中心 ; 前者注重管理现有人才 ,用好已有知识 ,后者则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潜能开发。 目前 ,高等教育人事管理已由单纯的 “ 管人 ” 、简单的人事调配延伸到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 才和保护人才上来 ,尽快实现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 转化。 25 农村教
13、师人事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农村学校普通存在着 “ 三多三少 ” 现象 ,即在编人员多 ,在岗人员少 ;教师人员多 ,教学一线人员少 ;在编不在岗人员多 ,甘于捧书本人员少。 原因: 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调配频繁 ,随意性较大。 用人机制不健全,聘用制往往是纸上谈兵。 用人计划不周密,往往顾及到县城学校 ,而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 ,无计划盲目地抽调农村学校教师。 26 第三节 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 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职权 二、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 三、中小学领导干部的考核 四、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培训 27 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职权 (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 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