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08543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课件(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 病 发病率居儿科疾病首位 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 上、下呼吸上呼吸道:鼻旁窦鼻腔咽及耳咽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Component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解剖特点,(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 组织 易感染、堵塞鼻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鼻窦口大易致鼻炎、鼻窦炎6个月后即可患上颌窦及筛窦炎。,2咽和咽鼓管 咽部相对狭小 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 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 发育达

2、高峰 扁桃体炎多发生在年长儿 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 上感后易并发中耳炎。,3喉 小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 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 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 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二)下呼吸道,1气管和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粘膜纤毛运动差。易感染,呼吸道狭窄与阻塞。 右侧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 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2肺 脏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 弹力组织发育较差 肺泡数量少,但间质发育旺盛 血管组织丰富 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 造成含气量

3、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直至到成人水平(10-14次/分),呼吸节律常不规则,新生儿和早产儿尤为常见,不同年龄小儿呼吸的平均值(次分)年龄 呼吸 1月 45501岁以内 304013岁 253047岁 2025814岁 1820,免疫特点,IgA:不能通过胎盘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 分泌型IgA:新生儿及婴幼儿水平较低 IgG,IgM:生后5-6个月时亦不足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不足,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故婴幼儿期易患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4、infection),病 因,病毒占90%以上,鼻V、RSV、流感V、副流感V、腺V、冠状V等; 继发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 婴幼儿易患本病原因: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临床表现,病情与年龄、病原体、抵抗力及病变有关 一般上感:症状、体征、病程34天 重症:高热、惊厥、中毒貌、不安、流 涕多、咳频、扁桃体渗出、 淋巴结大、痛、热1周。 婴幼儿:高热、惊厥、消化紊乱、腹痛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基A组病毒感染所致,夏秋季好发,常出现高热、咽痛、流涎、呕吐等,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

5、晕,可破溃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咽-结合膜热:腺病毒3、7型感染所致,春夏季好发,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眼结合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颈部、耳后淋巴结常肿大,病程1-2周,并发症,1、 婴幼儿:中耳炎、鼻旁窦炎、泪 囊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节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等。 2、 年长儿:急性肾炎、风湿热等。,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容易诊断,常需与流感、急性传染病早期(尤其是流脑、麻疹、百日咳等)、急性阑尾炎相鉴别,人流感病毒,根据其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容易产生变异而引起世界大流行,世界大流行仅见于甲型。,人流感病毒,

6、A型病毒它是在野鸟以及家禽、猪、鲸、马和海豹体内发现的最危险和最普遍的病毒。A型病毒的子型根据病毒表面的H和N两种蛋白质确定。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现在有15种不同的H子型病毒和9种N子型病毒。这些病毒每隔两三年出现一次小突变,这个过程称为“抗原飘移”。,同时,这些病毒也可能与其它病毒交换基因,这个过程称为“抗原移型”。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血凝素氨基酸的小变化出现,典型的途径是猪,它身上可能有禽类病毒和人类病毒。抗原移型十分罕见,但是它可能产生一种致命的新子型病毒,任何人对此都没有免疫力。,B型病毒此病毒也可能引起流行病,但是只在人中间传播。 C型病毒这是最无害的病毒,会引起轻微的呼吸

7、道疾病,但是不会引起流行病。,神经氨酸酶NA,血凝素HA,M2蛋白,脂质包膜,A/H1N1,甲型流感,HA:H1-H16,NA:N1-N9,乙、丙型流感病毒无HA、NA分型,A/H1N1毒株包含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20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过4次流感大流行 19181919年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西班牙流感” 19571958年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 19681969年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 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

8、的传染性疾病。于100多年前在意大利首次发现。据认为,所有禽类都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但是一些物种的抵抗力大于另一些物种。禽流感病毒有15个子型,其中两个子型(H5和H7)对家禽最有致命性。这两个子型也传染给人。目前在亚洲流行的H5N1病毒于1997年在香港第一次跨物种障碍传染到人身上,18名患者中有6名死亡。,2003年,荷兰发生H7N7禽流感,造成一名兽医死亡,83人染上结膜炎和其他轻度疾病。第三个子型H9N2病毒是1999年至2003年在香港3名幼童身上发现的,但这3名幼童都是轻微病型。我国目前已确诊在湖北和湖南发生的疑似高致病禽流感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但未发现人间禽流感病例。,甲

9、型H1N1流感,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

10、接触传播。,(二)传播途径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

11、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升高。 病原学检查:,治疗,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病毒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滤过率仅达20%,治 疗,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保持空气清新等。 对症治疗:通过物理方法或药物退热、通鼻,防止高热惊厥和病情发展等。 全身治疗:抗病毒治疗、支持营养、预防性抗菌治疗等。,急性感染性喉炎,常为急性上感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喉部粘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临床上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 治疗上应

12、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抗感染、激素减轻喉头水肿为主,严格掌握气管切开的指针。,急性支气管炎,常为上感的延续,病原可以是病毒或细菌,或混合感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且出现咯痰,并可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肺部查体可闻及干、湿罗音,位置常不固定,可因咳嗽、翻身等变化。,急性支气管炎, 常见于6月龄儿 早期多有上感症状 初干咳白粘痰脓性痰 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干性及非固定性湿罗音 胸片:肺纹理增粗,哮喘性支气管炎,目前认为本病并非是小儿一种独立性疾病,并与过敏因素或过敏体质相关。 临床特点 多见于3岁的虚胖体质婴幼儿,常有湿疹及其他过敏史。 常继发于上感之后,病情多数患儿不重。,哮喘性支气管

13、炎,临床以喘息为主要症状,但无哮喘发作那样的突发突止表现。 尽管喘息明显,喘鸣声很大,但呼吸困难不明显,肺部常有喘鸣音,可伴不固定的湿罗音。 有一定的复发性,随年龄增长复发次数减少。 大多数预后良好,于4-5岁痊愈,部分发展为支气管哮喘。,肺 炎(Pneumonia),概论,定义: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共同临床表现: 发热 咳嗽 气促 紫绀 肺部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小儿常见病 多发病 住院第一位 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原因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 表明小儿肺炎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数的1/3-1/4,分 类,(一)根据病理及X线 支气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

14、)大叶性肺炎 (Lobar or Lobular Pneumonia)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二)按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 40 病毒性肺炎 40% 支原体肺炎 15 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 其他肺炎,小儿肺炎病原体变迁,时间:80年代前 球菌多,敏感菌多80年代后 杆菌多,耐药菌多 地区:发展中 发达地区,(三)按病程分类,急性肺炎 3个月,(四)按病情分类,轻症肺炎(Mild Pneumonia)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五)按住院48小时前后所患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

15、onia) 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六)临床表现是否典型分类,(1) 典型性肺炎:如细菌性肺炎 (2) 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性肺炎等。2003年春我国发生一种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病 因,(一)病原体,细菌 肺炎链球菌最多见、葡萄球菌也较常见、肺炎杆菌、 流感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增多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最多见、腺病毒(ADV)、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等 肺炎支原体 其他 衣原体 真菌,(二)易感因素,肺组织发育不建全免疫功能低下,(三)诱因,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 营养不良等,病 理,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侵润 细菌性肺炎以肺泡炎症为主,间质病变较少 病毒性肺炎以间质受累为主,也可累及肺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