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0139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肿瘤基础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性肿瘤,1,授课内容,职业肿瘤概述 职业性致癌因素作用特征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 职业肿瘤最新的研究基础,2,职业性肿瘤: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或职业癌(occupational cancer)。,三、职业性肿瘤,职业肿瘤概念,3,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 2008年新发癌症病例1240万(约男性665万,女性575万),职业性肿瘤占全部肿瘤的2%8%,每年全球至少有20万人死于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2、,职业危害日益严重,职业病人数也逐年增加。,三、职业性肿瘤,4,卫生部办公厅通报,5,职业致癌因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指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化学因素最多见。,三、职业性肿瘤,6,职业性肿瘤的历史可追溯到1775年,英国外科医生Pott发现扫烟囱工人阴囊癌的高发病率,并认为可能与接触烟囱中的烟尘有关。首次提出了化学物与癌症以及职业与癌症的关系。,职业肿瘤发展的历史,三、职业性肿瘤,7,1895年,德国外科医生Rehn首次报告染料厂工人(芳香胺类)发生职业性膀胱癌。1922年,英国化学家Kennway从煤

3、焦油中分离出多种多环芳烃,诱发出动物的皮肤癌。1945年,英国学者Case对染料行业的膀胱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萘胺及联苯胺的致癌性。 1967年英国制订了有关致癌物的法规。,三、职业性肿瘤,8,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根据化学物致癌的危险性将化学物分为5类。 2011年资料显示:107种化学物质为确认人类致癌物,59种可能人类致癌物,267种可疑人类致癌物,508种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的物质,1种为目前资料可认定为可能无致癌性的物质。,三、职业性肿瘤,9,近年来IARC又认定了一些新

4、的致癌工种,如长期上夜班的护士和女性空中乘务员由于轮班引起生物节律破坏而患乳腺癌的几率升高。 该研究与动物研究结果相符合,即持续的光照,或持续的夜晚暗光,或慢性时差综合症均可大大增加肿瘤的发生率。,三、职业性肿瘤,10,有实验研究表明,减少夜间N-乙酰-5-氧基色胺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此结果或许可以解释为夜晚暴露在光线下打乱了生物节律系统,改变睡眠活动方式,抑制N-乙酰-5-氧基色胺的产生,而最终抑制或激活肿瘤发展相关的基因。,三、职业性肿瘤,11,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苯所致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铬酸盐制

5、造业所致肺癌,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名单,12,三、职业性肿瘤,1. 潜伏期 研究表明在首次接触致癌物到肿瘤发生有一个明显的间隔期,称为潜伏期。 肿瘤是从DNA一个碱基对发生突变的非正常细胞引发的,但最终是否发展或何时发展成为肿瘤,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细胞损伤的修复能力肿瘤发生的内、外源促进因子免疫系统的有效性等。 因此,不同的致癌因素有不同的潜伏期。,(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13,潜伏期最短46月,苯致白血病;最长达40年以上,如石棉诱发间皮瘤;多数职业肿瘤潜伏期较长,约为1225年;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症,发病

6、年龄以4050岁多见。较非职业性的早1015年。如我国湖南某砷矿职工中肺癌发病年龄比所在省居民小1020岁。,14,对人类来说:,致癌因素 肿瘤部位 潜伏期(年) 沥青、煤焦油 皮肤 20-24 矿物油 皮肤 50-54 粗石蜡油 皮肤 15-18 无机砷酸盐 皮肤 20-24肺 25-48 电离辐射 皮肤 20-30肺 15-23骨髓 (白血病) 11-17骨骼(骨肉瘤) 10-15 石棉 肺 25-40胸腹膜 20-40 氯甲醚 肺 10-24 切削油 阴囊 40-50 芳香胺 膀胱 11-15,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15,2. 阈值问题对于大多数毒物来说其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这

7、个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在预防工作中,阈剂量可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但是对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16,(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主张致癌物无阈值的学者提出“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theory),既在一个细胞内单个细胞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发生。按照这种观点,致癌作用不存在安全接触剂量,人类不应该接触任何致癌物。,关于无阈值的“一次击中”学说,17,即使单个致癌分子可能诱导细胞的基因改变,但这个分子达到靶器官的可能性在小剂量时是很小的;致癌物还可与细胞其他的亲核物

8、质如蛋白或DNA的非关键部分作用而代谢。细胞具有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有杀伤癌变细胞的能力,如果癌变细胞被这些机制消灭,那么小剂量接触的致癌能力将被降低;一次击中是指一次有效击中,即损伤超过了其正常修复或杀伤能力,若虽有击中,但尚可修复,就可能存在“无作用水平”值。,关于有阈值的理由,18,研究发现:多数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发展过程均有前期变化(增生、硬化等),肿瘤是“继发产物”,为此有可能确定其作用的阈值。目前主张有阈值者获较多支持,国外已据此规定了“尽可能低”的职业致癌物接触的“技术参考值”。但阈值问题并没有解决。,19,有无“阈值”尚无定论,职业性肿瘤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

9、围,多在致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部位发生或直接作用的靶器官。 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官,故皮肤和呼吸系统是职业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并可累及邻近器官,如致肺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鼻窦的肿瘤;亦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癌;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少数致癌物引起大范围的肿瘤,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3. 好发部位,20,(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有时可能累及同一系统的邻近器官,如致肺癌的职业致癌物可引发气管、咽喉、鼻腔或鼻窦的肿瘤; 有时可发生在远隔部位,如皮肤

10、接触芳香胺,导致膀胱癌;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砷可诱发肺癌和皮肤癌。 少数致癌因素可引起广泛的、多器官的肿瘤,如电离辐射可引起白血病、肺癌、皮肤癌、骨肉瘤等。,21,职业性肿瘤还可出现:,由于致癌物致癌强弱不同,职业性肿瘤具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例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铬多致鳞癌,家具工所致鼻窦癌大部分为腺癌。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则多为腺癌。但不是绝对的。,4. 病理类型,22,(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5. 病因,职业性肿瘤都有明确的致癌因素和接触史。 若除去病因,相应肿瘤的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或不发生。 职业性肿

11、瘤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病。 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 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只有经肺吸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无致癌作用; 还与个人习惯有关,如石棉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可以增加4090多倍。,(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23,6. 年龄,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以下,与潜伏期长有关。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数量增加,预防措施的加强,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高的趋势。 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 如芳香胺引起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年。,(一)职业性致癌

12、因素的作用特征,24,虽然致癌物阈值问题有争论,但大量研究证明,大多数致癌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致癌物不同,其致癌的强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由于长期的接触剂量资料不易获得,可采用接触年限来估算接触剂量。,7. 反应关系,(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25,8. 影响职业性致癌物作用的因素,理化特性 进入途径 接触剂量和时间 机体的状态及其易感性 协同因素 环境中存在促癌剂或抑癌剂,(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26,IARC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类: 1组:对人类是致癌物 2组:2A组:很可能对人致癌的物质2B组:可能对人致癌物质 3组:对人致癌性暂无法分组的物质 4组:可能无致癌性的物质,(二)

13、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27,IARC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确认,28,临床观察和诊断是发现职业肿瘤的重要途径,分析和探索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重要方法。阴囊癌与扫烟囱工作;家具制造与鼻窦癌;品红染料与膀胱癌等;煤焦油与皮肤癌;氯乙烯与肝血管肉瘤;放射性物质与肺癌、白血病。临床病例观察和分析是识别职业癌的第一线索,但往往带有偶然性,因此不能成为确定病因的依据,尚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29,1. 临床观察,(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29,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试验,观察能否诱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或判定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体损伤的能力,

14、从而推断其致癌性。但动物与人有种属差异。 目前实验研究主要以动物实验和体外试验为主。,2. 实验研究,30,(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1)动物实验,设计良好的动物实验可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可用以判定某种物质是否对被试动物具有致癌性。 例如氯乙烯、氯甲甲醚、煤焦沥青所致的职业肿瘤都是经动物实验得到肯定结果,通过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了证实。,(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31,32,1)2种动物(一般为小鼠和大鼠),每组雌雄各半; 2)每个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要有足够的动物数,每种性别至少50只; 3)投药和观察时间必须能够超过该种动物期望寿命的大部分(大鼠和小鼠一般为2年); 4)在实验组中,施加的剂量至少有2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剂量应接近最大耐受剂量;如条件允许最好设3个剂量组; 5)结果的确定要有足够量的病理学检查; 6)用恰当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