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900771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新版)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提纲,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王学成老师,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积极的乐观精神世界大同的未来社会。民本的人道精神为弱势群体服务。革命的批判精神批判现实社会。,马克思主义原理讲课总说,一个核心:积极的乐观主义明天更美好: 世界大同,天下归一,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六个论纲:1绪论;2本原论;3认识论;4社会论;5资本主义论;6共产主义论:世界大同,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A)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2、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组成,也可以说由四个小部分组成。1.本源论: (1)本体论(唯物论):唯物论是基础之基础,其基本观点是: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内都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位的,本原的;意识是第二位的、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方法论基础工程的另一个基础,其基本观点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中的,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这样,人类思维也是这样。,(A)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2.认识论:认识论中的核心观点是实践,其基本观点是:人类的目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3.社会论:(唯物史观):既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逻

3、辑结论,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基础,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规律。,(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论4-5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帝国主义论(即垄断资本主义论)。 1.劳动价值论: 2.剩余价值论: 3.资本积累论: 4.垄断资本主义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一是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

4、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二是紧随其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三是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四是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

5、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 (二)、马克思主义 1,狭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经典马克思主义); 2,广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正统马克思主义).(附:犹太人简况) 1、伟大的犹太人; 2、苦难的犹太民族历史。,(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的生平 1).青年时代的理想:为绝大多数受苦大众谋福利 2).德国的政治迫害 : 德国-法国-比利时-法国-德国-法国-英国 3).英国的经济剥削 : 50岁前经济贫困 4).马克思的友谊:恩格斯 -理论的创立和经济的支持者 5).马克思的爱情:燕妮 -贵族,与马克

6、思白头偕老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的兴起。 2)、阶级斗争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3)、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进化论;细胞学说。 4)、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主观努力:马克斯和恩格斯两人在理论上刻苦钻研,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二、哲学产生和发展,(一)哲学产生 1.剩余产品 2.民族因素 3.民主政治 4.社会解体,(二)、哲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

7、古代哲学:老子;孔子;孙子1doc 2.古希腊哲学: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莫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doc 3.中世纪宗教:宗教绝对统治;十字军东征;3doc 4.十四-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doc 5.十七世纪科学和英法哲学: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培根,洛克5doc 6.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民主.自由.博爱.人权: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6.doc 7.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7.doc,第二讲 本原论,(一)、本体论:物质和意识 (二)、辩证法:联系和发展,本体论,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原初含

8、义“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在古希腊,哲学的原初含义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本身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总的观点。3、价值观:价值取向,价值行为。4、人生观: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及世界能否为人类所认识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两个

9、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三、物质观的发展过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水、火、土、“元气”等“原初物质”当作世界的本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达到的关于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原子理论,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认识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p30)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重大意义: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

10、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是物质的唯 一(根本)特性。弄清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相互关系,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半截子”唯物主义划清了界线。强调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物主义统一。,四、 世界统一于物质(p32)1、运动、时间和空间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经典论述;物质与存在;世界统一性的证明:,五 、意识论(p30)1、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2)意识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的决定作用 2、意

11、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意识的作用 (p56)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表现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还表现在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则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法,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p39) 1、唯物辩证的发展观:联系.变化.发展 2、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孤立.片面.静止 对象世界第一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和系统性 1、联系的含义,基本特征:对立统一 2、联系与系统:哲学思想与科学理论 对象世界

12、第二特征:事物的永恒发展及规律 1、发展的实质: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特征:质量互变,肯定否定,2、发展的规律:所谓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规律的特点:客观性; 普遍性; 重复性; 稳定性 二、 对立统一规律(p42)(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2);3)。(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第一,含义:第二,表现形式: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相互渗透,相互包含;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第一,含义:第二,正确理解斗争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同一中把握斗争(

13、三)、内因和外因 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作用 (四)、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性质的特殊性,地位的特殊性,解决方法的特殊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 相互联结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大意义这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一原理是科学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这一原理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质量互变规律(p46)(一)、质、量、度 1.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与它

14、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2.量: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第一,注意要点: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性,同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开始,认识事物的量则是认识的深化。 3.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体现了质和量的统一。 第二,现实意义:(二)、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第一,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第二,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区别:量变与质变最根本的区别

15、在于是否突破了事物的度。,第二,联系:a、相互依存;b、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的量变-c、相互渗透: 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复杂性). 3.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重要意义 四 、否定之否定规律(p46)(一)、肯定和否定 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第一,肯定方面是决定事物性质、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第二,否定方面是同事物的性质相排斥,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第一,相互区别第二,相互包含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辩证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3.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扬弃(三)、否定之否定 1.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16、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途径、方 3.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重要意义,第三讲:认识论,主要讲解三大问题 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 认识过程-主体趋向客体 价值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一、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一)、主体和客体p63 1 、主体: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特点:自然性、社会历史性、自觉能动性;基本形式: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体、人工主体 2、客体: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特征:客观性、对象性;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两者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由此形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p34,64 1、实践的含义 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人类同自然的关系的实践活动 社会关系实践:处理和调整人类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人们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尝试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一般形式:医生、教师、作家、艺术家等从事的工作 4 、实践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