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护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9630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引流管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流管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流管护理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7,引流管的护理,2018/10/7,内 容,1、鼻饲管2、胃肠减压管3、腹腔引流管4、脑室引流管5、胸腔闭式引流管6、导尿管,2018/10/7,用 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2把,别针个,一次性引流袋(瓶)1个,污物桶1个,无菌弯盘2个(内放消毒纱布1-2块,无菌镊子2把),0.5%碘伏,无菌棉签,无菌石蜡油,一次性50ML注射器,一次性垫巾,胶布等。,2018/10/7,操 作 步 骤,戴口罩,洗手。 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位或平卧位)。 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将无菌弯盘垫于引流管

2、连接处下方。 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袋挂于床沿,连接开口处放在无菌弯盘里。,2018/10/7,操 作 步 骤,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厘米处。 用碘伏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35厘米。 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双手用力脱开连接处。 右手持棉签沾伏碘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然后右手持无菌引流袋于引流管连接,衔接紧密后,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必要时用无菌纱布包住引流管连接处,用胶布固定。然后再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3、 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2018/10/7,鼻 饲 管 的 护 理,2018/10/7,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将听诊器放在胃部,边打气边听可听到气过水声。 将胃管末端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2018/10/7,鼻 饲 的 护 理,A. 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 B. 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鼻饲前后用温开水10-20ml冲净鼻饲管,并把胃管末端反折后用纱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妥善保护。 C. 鼻饲液温度要适宜,以

4、38-40为宜。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 D每次抽吸鼻饲液时要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空气进入胃内,引起腹胀。 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 E. 每次鼻饲后,嘱患者维持原卧位20-30分钟。以防止呕吐。,2018/10/7,保 持 口 腔 清 洁,插有鼻饲管、胃肠减压管或禁食的病人要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2018/10/7,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胶布贴于鼻尖部和同侧面颊部;或用绷带固定胃管后绕双耳至颏

5、下固定,松紧适宜。胶布或绷带应每天更换。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要及时通知医生。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一定要遵医嘱后重新置管,确定胃管在胃中再进行鼻饲。 C.如果胃管完全脱出,必须执行医嘱后再重新置管。 D.保持胃管的通畅,防止打折、扭曲。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护好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E.病人意识不清、躁动、要给于适当约束,护士首先要向家属说明使用约束带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F.病人活动或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危重病人,嘱家属千万看好患者双手,避免拔出引流管。,2018/10/7,停 止 鼻 饲,将弯盘至于患者颌下,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 夹紧

6、胃管末端,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嘱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气时拔管,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到咽喉处快速拔出。 将胃管放入弯盘,移出患者视线。 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采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长期鼻饲患者要定期更换胃管,晚间拔管,次晨在从另一鼻孔插入。 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2018/10/7,胃 肠 减 压 管 的 护 理,2018/10/7,一 、 适 应 征,1.急性胃扩张、胃出血。 2.弥漫性腹膜炎。 3.肠梗阻。 4.大、中型手术,尤其是有消化道吻合口者,2018/10/7,二 、护 理,1、操作前应了解病人近期有无上消化道出

7、血史、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等、以防发生损伤。 2、观察引流物的情况,如有大量血性液,及时通知医生并准确记录引流量。如引出胃肠液过多,应注意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3、保持负压管道通畅。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一般负压不要 超过6.67KPa,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粘膜。 4、持续胃肠减压者,应给予口腔护理一日2次和鼻咽腔的护理。 5、在胃肠减压过程中如给予口服药物,应关闭负压吸引1小时。,2018/10/7,确保胃肠减压管通畅、定时冲洗、抽吸胃液,定时冲洗,每4小时冲洗一次。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8、。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2018/10/7,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 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及时傾倒抽出液,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

9、生,及时处 理 。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C.停用胃肠减压并拔除胃管的指征: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者。,2018/10/7,腹 部 引 流 管 的 护 理,2018/10/7,腹部手术切口及引流管,2018/10/7,2018/10/7,适 应 症,1、空腔脏器穿孔或外伤破裂。 2、腹膜及脏器内的脓肿,为达到治疗目的,可用穿刺置管或手术切开引流。 3、手术创面很大,局部渗液,渗血多,易继发感染的。,2018/10/7,腹 部 引 流 管,腹部大手术后患者置有多根引流管,通常少则2根,多则6根。常见导管有T型引流管、U型引流管、Y型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双套管,消化道造瘘

10、管等各种目的不同,形状各异的导管伴随患者度过治疗期,这期间各种导管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减少术后并发症,甚至手术的成败有很大关系。,2018/10/7,引 流 的 方 法,包括自然排出、间断吸引、连续冲洗,吸引插双套管冲洗并同时吸出。造瘘的方法,胃、空肠造瘘,滴注或直接注入营养液,回结肠造瘘可直接排出或主动引出,或养成定时排便规律,将粪便排除。,2018/10/7,护 理 要 点,1 、病人术后回病房必须清点引流管枚数,根据作用或名称作好标记,并妥善固定。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引流管如无引流物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流速快或多,应及时通

11、知医生处理。 3、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保护好各个引流管,以防止引流管脱出,如滑出者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新的引流管重新插入。 4、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保证维持负压状态。,2018/10/7,5、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如腹膜炎术后放置的引流管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6、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7、如需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8、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发感染,疼痛等应当及

12、时拔除或换管,处理并发症。,2018/10/7,防 止 导 管 脱 落 的 护 理,(1)可将引流管用胶布交叉固定在皮肤上 (2)将接于引流管上的各种引流装置挂于易看见、不影响病人翻身的位置,一般腹部引流装置挂在床旁中央床栏处,胃肠减压引流袋放于离床头侧约10cm20cm 处。 (3)并向家属及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翻身或活动时一定要先将引流管夹闭后提起引流袋再进行活 动。安排好后立即打开引流管。,2018/10/7,防 止 导 管 堵 塞 的 护 理,引流管堵塞是引流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引流管在皮肤出口处用纱布将引流管垫起,使其成自然曲度,以免折曲。嘱患者作深吸气动作,以利于引流。因积液较稠或坏

13、死组织、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时,可用注射器抽适量生理盐水,必要时可用肝素溶液冲吸,或改用负压引流袋,胃肠造瘘导管适当冲洗,保持通畅 。永久性造瘘导管,注意护理好周围皮肤,胃、空肠造瘘需定时更换滴注瓶,结肠造瘘应定时更换引流袋。,2018/10/7,拔 除 导 管 的 护 理,(1)预防性引流在引流液明显减少时即可拔管。 (2)胃管在胃肠道通气后拔除。 (3)治疗性引流在引流液减少、炎症控制后仍应保持原来位置,然后逐日拔出数厘米,待引流通畅从深部逐渐闭合后拔出。 (4)T 型管拔出略晚。,2018/10/7,脑 室 外 引 流 管,2018/10/7,护 理,1.安全:保证病人安静,勿使病人自己将引

14、流管拔出,躁动、意识障碍病人适当约束并向陪护宣教,取得合作。在使用约束带时,要密切观察末稍血运,松紧适宜,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 2.无菌:整个装置保持无菌性,每天按医嘱配合医生更换引流装置,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 引流管的位置:遵医嘱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 cm处,平卧时以耳屏为参照,垂直向上抬高适当高度,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垂直向上抬高15-18cm,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2018/10/7,4.观察引流液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

15、)如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逐渐加深为脑室内出血。 ()颅内感染征象: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通知医生,根据医嘱可放低引流袋或(瓶)。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无脑脊液流出或无搏动时通知医生,及时解决。 6.记录: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记录引流量及性状,大夜班点总结24小时引流量,记录于体温单上。,2018/10/7,7.引流时间:一般为3-5天,不大于一周。 8.双侧脑室引流时,两侧引流管不能同时打开,采用交替开放的办法可避免形成气颅。 9. 病人活动或外出检查时需暂时夹闭引流管尾端,即连接处上边。避免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至脑室内。病人回病房后妥善安置,打开引流管。 10.拔除引流管后注意有无脑脊液漏,要密切观察局部敷料及头皮有无潮湿,如有潮湿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1.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