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89151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摘要:教育乃立国之本,国民的素质、民族的精神、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皆来之于教育。而中国近三十年来教育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培育出入钱学森所说的大师。而教育体制决定人才的培育,是人才辈出还是万马齐喑,归根结底就是体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政治体制及个人方面等几方面来探讨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前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按理说中国的文化事业水平也该同步的提升一个档次,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自改革开放后,自1977年恢复高考,这三十年来对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教育经费也在逐年上升,然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及初等教育不仅在国人还是

2、其他国家的人看来都是失败的。虽然如此这样的影响国家根基的问题却没有引起国家领导人的足够重视或视之不见。终于在温家宝总理多次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时候,钱先生总是重复同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大师?讲过五六遍,形成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才引起了社会及上层的高度关注,进而有了对中国教育的广泛讨论。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拥有大师灿若星辰的历史。怎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样一片歌舞升平的年代里我们还缺乏大师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师?若果真的缺乏大师,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现在如此缺乏大师?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去培养真的大师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

3、的问题。一:学术大师的界定什么是“学术大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学术大师”?学术大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素质和品格?这些都是与“学术大师”含义界定相关的问题,是此次“学术大师”讨论中论及到的重要的、基础性的问题。朱维铮“大师”该由谁来封?在作出词源意义上的探究后作出界定,该文写道:“大师”一词,初见于周礼,说是周代宫廷的乐官长的职称。据清代经学家考证,它即论语所述教孔子学音乐并体悟天人关系的盲人艺术家。但孔子死了,鲁国衰乱,他们四散流亡异国,“大师”也成绝响。 清代汉学复兴,民间经史学家按学问分等次,各学派的继往开来人物,被公认为大师,才给这个徽号恢复了名誉。清末由日本借来“国学”一词,

4、民初又突现“文化”的作用。因而直到上世纪“大革文化命”,又大搞“破四旧”前,学界约定俗成,凡称大师必合若干尺度。那尺度,简单地说,就是博古通今,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戴逸在学术大师的标准中指出:称得上学术大师,应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学术上博大精深。第一,学术上博大精深。” “第二,创造性的思想贡献

5、。第二,创造性的思想贡献。”“”“第三,学术大师往往桃李第三,学术大师往往桃李满天下,学术上薪火相传,有许多的追随者、继承者。满天下,学术上薪火相传,有许多的追随者、继承者。”“”“第四,学术大师不仅学第四,学术大师不仅学云梦学刊与学术界于2011年6月共同举办了“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该论坛的学者发言后来以专题形式集中发表在云梦学刊2011年第4期。其中叶继元学术大师与学术大师的认定对“学术大师”作出了如下界定:融合不同观点中合理的内核,我认为,学术大师是在一个学科或多个领域有原始融合不同观点中合理的内核,我认为,学术大师是在一个学科或多个领域有原始创新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者,

6、在学术发展十字路口具有里程碑、转折点、标志性创新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者,在学术发展十字路口具有里程碑、转折点、标志性学术成就的贡献者,对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新的范式、导引学术方向的集大成者。其重点是学术成就的贡献者,对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新的范式、导引学术方向的集大成者。其重点是有无实质性的学术贡献,也兼及其人品道德。有无实质性的学术贡献,也兼及其人品道德。段钢的学术大师与时代认为:所谓学术大师,巨大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学术所谓学术大师,巨大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具有学术创新等等是根本。功底以及具有学术创新等等是根本。但是,大师形象的确立应该是立体的。真正的大师还需要具备德性的修炼才可称之

7、为大师。德行不够如何配称大师之衔?传统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浸润的是知识与德行的综合。刘道玉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学术大师写道:辞海中的解释是:大师大师是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宗仰的学者或艺术家”。大师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第一, ,学术上博大精深学术上博大精深, ,博古通今博古通今, ,是学术多面手是学术多面手, ,重要学术著作丰硕。第二重要学术著作丰硕。第二, ,要有创造性的贡献要有创造性的贡献, ,其其成果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第三成果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第三, ,必须是一个学派的首领必须是一个学派的首领, ,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

8、 ,拥有众多拥有众多的拥戴者。第四的拥戴者。第四, ,作为大师不仅学问高深作为大师不仅学问高深, ,而且道德、人品堪为人师而且道德、人品堪为人师, ,对后人具有楷模作用。对后人具有楷模作用。 与上述对“学术大师”进行正面界定不同,一些论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采用“排除法”,即逐一排除某些被误认为或自认为是“学术大师”的人物。余三定“学术大师”辨析认为,在当今学术界有几类所谓的“学术大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大师,他们是:学术名流、学术高管(高官)、学术掮客。 对学术大师,既不能“神化”,也不能“俗化”。学术大师是“人”,不是“神”,在学术上、道德上、生活上等有可能存在不足,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其

9、学术的巨大贡献。同样,学术大师也不是一般的人,不是在学术上取得一点成绩、有所创新(不是原始创新)的学者。叶继元文接下去作了具体分析:综合有关学术大师的各种标准或条件,可以归纳出学术大师认定的基本标准和根本标准。基本标准类似于“必要条件”,不具备必要条件,肯定不能成为大师,但具备这些必要条件,未必一定是大师。根本标准类似于充要条件,是否为大师关键是看根本标准。我认为,学术大师的基本标准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正直、勤奋、学术大师的基本标准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正直、勤奋、聪颖、成果聪颖、成果;根本标准则是衡量成果中的实质性学术贡献,这些贡献必须由同行专家、学者认可、并经实践、时间所验证。所谓正直,是指学术

10、大师必须实事求是、诚信,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里包含有人品、道德的因素,但与一些空洞的、违反人性的戒律无关。所谓勤奋,是指学术大师必须长时期乃至终身关注于某些学术问题,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用于学术,要有学术积累。所谓聪颖,是指在学术研究上具有悟性,有一些“天分”,能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或本质。所谓成果,是指口头、文字发表过思想、理论等。这些基本标准仅是“门槛”,根据此门槛,人们很容易将那些明显不符合学术大师标准、滥竽充数者拉下来。比较上述各位论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关于“学术大师”含义和标准的基本理解是大体一致的。大师应该包括“学术上博大精深”;“创造性

11、的思想贡献”;“学术大师往往桃李满天下,学术上薪火相传,有许多的追随者、继承者”;“学术大师不仅学问高,而且道德也高”。二、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当今时代是否产生了“学术大师”,或者说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对此看法比较一致,即大部分论者认为,当今是一个大师缺席的时代。首先从钱学森之问谈起:“钱学森之问”说的是: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中国当代是一个大师缺失的时代。当然钱学森之问似乎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领域而言,因此有论者明确地指出:“前段时间,

12、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那主要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事情,在人文社科领域,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陈寅恪与傅斯年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大师之后再无大师。黑色的封面上,陈寅恪与傅斯年表情肃穆,似在淡淡地诉说着那个早已远去的、大师蓬勃而起的时代,有着一种淡淡的哀伤”“什么是大师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认识。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没有大师的时代,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者实际上也是认为当今是一个大师缺失的时代。刘道玉在我们需要培植大师滋生的土壤说到: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大师,因为那时有安贫乐道的学者和滋生大师的土壤。近代也出现过一些大师,而现代的大师简直是寥若星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培养出来的人几乎没有

13、一个称得上是大师的。我国学术大师产生的制约因素分析一书中比刘道玉文说得更为明确和肯定:在我国,学术大师严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五十多年来,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个像鲁迅、朱自清、钱钟书这样的文学大师,也没有像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这样的科学大师,甚至也没有培养出一个像蔡元培、梅贻琦、晏阳初这样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学术大师吗?该文的基本观点是:迄今为止,现代文学学科暂时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学术大师。该文写道:这个结论虽然有些危言耸听,甚至招致非议,但却是建立在如下事实基础上的。上述多位论者的观点,虽然其论证的出发点、角度、侧重点、措辞程度、表述方式并不一致,但认为当今缺少学术大师

14、则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基本看法是一致的。三、关于当今三、关于当今“学术大师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缺失的原因3.1政治体制问题梁启超有言:”什么样的国民产生什么样的政府,什么样的政府产生什么样的国民“。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终究使国民与政府的内在本质相差无几。政府是由一国人民而产生的,人民的素质,性格终究会影响到一国政府的处事风格,这表现在内政外交上。而当政府获得权力之后,施行的法律法规和对国民的教育的政府干预又反过来影响国民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而言,当我们大清帝国还沉醉在封建主义的美梦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终于在1840年被西方列强用工业革命产物大炮打破了清王朝固

15、步自封的状态被拖进世界的潮流中,接着我们忍受着屈辱同时积极的探索救国之道。在驱逐列强成功全国解放之时建立起了现在的新中国,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了面向世界的道路,直到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世界的舞台,发挥着我们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应该有的影响力。同时在此之间,我们华夏人民的人格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导致了我们的社会意识及思想形态意识。首先我们由一个封建制国家走向了现在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封建制制度下,我们被奴役着,思想被四书五经的教条束缚着,我们习惯于被别人统治,我们习惯于家长制,我们习惯于墨守成规,我们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状态,我们习惯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守则

16、,我们习惯于八股式科举。最后导致了我们的顺从,我们的麻木,从而产生了鲁迅笔下的阿 Q。而当鲁迅用尖锐的语言,毛泽东用行动,无数的先烈用生命唤醒了沉睡的人民之后,我们用我们国产的土枪土炮打退了反动势力之后,我们变得坚强,吃苦耐劳,勤奋,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甚至生命,所以那几十年我们可以团家在一起,从而才有了文革时期艰苦但平和的十年,而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依然走着一党独大的局面,我么在本着教育兴国的梦想恢复断了十年的高考之后,我们十二年的教育便本着高考高于一切的目标向前卑躬屈膝的走着,在确定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的指导思想之后,我们便本着以此为最高权威作为紧固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确立以经济建设作为我们上层建筑的基础的时候,我们便本着金钱至上的思想在社会上游走。这一切反过来严重的影响国民的思想的形成。在这样的形如专制的体制下形成了我们国民伦理低落,懦弱,激进,势力,轻狂的奴隶性。从辛亥革命到现在我们的理想社会从未实现,我们的新型公民始终未完成从臣民到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