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588857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基本投资策略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 二大经济位置,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根本转变,基本完成了技术粗放型向技术精密型的产业 过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投资市场和服务市场整体发 展质量不断进步,在此环境中,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发展已经处在相对成熟阶段,投资者的 投资决策在市场活动中起着根本作用,直接影响到证券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因此,顺 应市场要求,建立理性、正确的投资决策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诠释与研究, 结合当下证券投资者的主要心理,针对性的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决策意见,以证券市场为 角度、

2、以投资者心理为核心,切合实际的将投资策略落实到实处,为投资者更好的获取经 济收益打下坚实基础。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相应金融机制日益 成熟的基础上,金融理财投资不在是单一片面的资金投入,而是较为系统化、合理化的更 为目的化的理性投资。因此,行为金融学的孕育而生代表了我国金融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发 展成熟程度。相对投资者而言,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因素与客观想法为主导的一门学术研究。 “行为”是指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与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进而引发的行为动作。行 为金融学认为在起伏波动的证券金融市场,证券价格不受证券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投资 者自

3、身行为的主导。另外,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能充分反映该金融体系的实质性 与控制性,证券的价格信息会受到更为深层因素的影响与波及。比如:国内货币发行政策、 实体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商业金融机构发行证券整体规模、进出口企业贸易开展指数、 外贸伙伴国市场开放程度,等等,均会与证券金融市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作用,并在 不同时期表现出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活跃状态。二、行为金融学主要理论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反映行为金融学的实质内涵所在。期望 理论与传统金融学不同,它更注重“期望”性。传统金融学中投资者是避免风险、是厌恶风 险的。对风险造成的损失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

4、,这也是传统金融学对投资者回避风险的基 本诠释。而行为金融学中的期望理论,发映出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行为金融学中将投资者 归纳为行为投资者。他们大多数对风险来临抱有一定期望,多为“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 投机心理。在高收益面前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投资者基本雷同,但在风险危机面前, 行为投资者更关注风险危机的可变性与逆转性,这也是期望理论的基础核心所在。这种“期 望”往往是对风险与危机的期望也是目前我国多数投资者的心理体现。风险危机的可变性客观上看是存在的,因为风险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也对周 围的环境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外界环境的同步变化,于是,风险的强弱、种类、 作用范围也发性了

5、动态的演变,投资者可以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获得转机。另一方面,风险 演进过程中,也可能沿着负面方向发展变化,不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获利出场。羊群效应理论羊群效应是当下我国股市较为常见的跟从行为,羊群效应理论中深刻地将其“盲目跟 从”与“理性跟从”进行合理性诠释。其中, “盲目跟从”多为新入场的初级投资者,他们对证 券市场并不十分了解,对其股市的波动性与必然性了解不够。在实际的运作操作中经常受 到某个人的决策影响,进而产生一味“冒风跟从”的行为。这种跟从行为的结果性极为不稳 定,对未来风险的不确定造成了投资者相应的利益损失。而“理性跟从”区别与“盲目跟从” 的片面性与盲从性,理性跟从是羊群效应积极

6、面的重要体现,是指投?Y 者对证券市场与股 市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通过对某人的正确决策的研究分析,最后做出建设性的理性跟从,在风险避免与利益收益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因此,羊群效用理论反应出利弊两 方面结论,作为投资者应该理性、客观的做出自身的投资决策,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1。资本市场中,无论投资者个人还是投资机构,跟从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个体 投资者,即便拥有一些独立思考和风险处置资源能力,同巨大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变化的金 融风险相比,总是处于被动和薄弱地位,在私人投资周期中不可避免地参照周围投资角色 的行为模式。后悔理论后悔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心理的重要体现之一,后悔理论的产

7、生与确立的主 体是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失误。例如:在股市牛市中没能及时入手与选对心仪的股票, 在该股票暴涨的时候没有及时跟进,进而产生极度后悔的心理;在股市熊市时,对下跌股 票没能进行及时抛出,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利益损失,产生后悔感觉。因此,后悔心理在行 为金融学中有其相对的两面性,即利益获得的后悔、利益损失的后悔。这两种后悔心理实 质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本质上却截然不同。利益获得后悔更注重人性的贪欲与对利益的渴 望,而损失后悔则是人性正常的心理呈现。所以,对后悔理论的研究定位对行为金融学的 实质掌握尤为重要。三、金融投资策略的心理特征问题行为金融学可以通过对投资者的心理研究,分析出当下投资者在证

8、券投资中的认知 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对投资者的正确投资决策影响颇大,也是造成以后风险危机产生的主 要因素。其具体主要分析如下:第一、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现阶段我国股市较为常 见的认知偏差,主要体现在”以过去判定未来”,投资者认为自身以往经验丰富,完全可以 凭借自身经验来对投资决策进行预判,从而导致错误性预判与决策失误。第二、框架效应。 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对同一件事物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而导致不同结果的产 生。 这种变相式过程也会对投资者错误投资决策的产生提供条件。第三、赌徒思维。 赌徒思维也是当下我国多数投资者的普遍体现,在赌徒思维中投资者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而

9、做出“赌博”式片面投资跟从,这种冒险式投资决策缺乏相对的理 性化,是指单一片面的认为政策信息与金融市场挂钩而进行投机决策,该错觉与幻想对投 资者利益影响颇大。第四、过度自信。在投资者进行实际投资决策时,往往对自身的决策 能力过度肯定,认为相关机构出台的新政策可以极大的刺激股市,进而“信心满满”的盲目 跟从。这种盲目、自负的心理因素极易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2。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逐渐完善,当下小盘股收益明显区大于大盘股。所以,在规 划与建立投资组合时应该侧重于小盘股,将小盘股范围集中为市盈率与市净率相对较低的 股票中。首先,低市盈率对策。例如:通过对沪深 5

10、00 成分股作为定向投资域,将 ST 股 票抛除。并选取当日成交额偏大于 2000 万的股票来防止已停牌股票的入选,之后再每个行 业中选择一支市盈率在整体排名中最低的股票,以此作为投资组合,将最大的持仓股票设 置为十只。并将时间区间确立为 7 年。之后将该数据信息结合果仁网进行策略分析回测, 得出结果为:低市盈率策略年度收益为%,沪深 500 为%,照比沪深 500 指数的年度收益 高出很多,由此可以判定低市盈率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低市净率对策。同样按 照上述方法,将市盈率排名分析更换为市净率排名分析,得出结果为:在 015 的年度收 益率是%,155 为%,3040 为%,4060

11、为%,6020 为%,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市 盈率因子的可行性略高于市净率因子。最后,市盈率+市净率双因子投资对策。分段为 025 的年度收益率是%,2040 为%,4060 为%,6080 为%,80100 为%。从该数据反映中可以看出,位于高分排名段位的收益有其较大提升。因此,可以断定双因子对策 的选股逻辑照比单独使用单因子对策更为奏效3。利用行为偏差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信息存在相对的滞后性与失效性,并不能全面彻底的对真实信 息进行反应。大多投资者会根据自身心理因素与环境变化进行非理性投资,这种投资决策 的最大主导与控制皆来自外界因素。外界因素改变直接对投资者心理造成影响与冲击,进 而产生改变投资决策的念头。这就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价格偏离理论价格。因此,投资者在 进行实际投资时,可以将证券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的偏差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并结合 金融证券市场实际情况,对投资决策进行更为合理、针对性的预判。即对低估证券进行买 进、将高估证券进行卖出,?样可以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超额收益4。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当下证券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冒险性与盲目性。通过以行为金融学角 度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投资策略,从中得出诸多经验与建议。通过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 充分了解,及时掌握证券市场的变化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学术分析研究,为我国金融 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