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87221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_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课件川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欢迎莅临!,七七事变沪抗战淞南京大屠杀,导入,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任务二:阅读教材第8788页并结合已学知识并请完成: 、阅读教材第87页卢沟桥事变前形势图,找出卢沟桥事变前日本已侵占我国哪些地方?又企图占领我国哪些地方? 、阅读教材第88页卢沟桥事变形势图和该页地图下面的小字内容,找出卢沟桥所处的重要位置。(卢沟桥与北平关系) 、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从日本方面及中国方面思考) 、想想:日本为什么要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任务三:阅读教材第90页文字和图片并结合已学知识并请完成: A、议议: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至今否定南

2、京大屠杀的史实?,“七七事变”前日军侦察机拍摄的卢沟桥和宛平城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积极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封闭北平的南大门,孤立平、津,迫使国民党政府不战而降。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中日双方正交涉中,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亦作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5公里。该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七七事变,驻卢沟桥的中国军队虽以大刀、手

3、榴弹等劣势武器参战,但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坚守3个多星期。28日,日军向北平总攻,中国守军5000多人壮烈牺牲。,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北平妇女缝制军衣支援前线,国民党第29军火速奔赴宛平城,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强硬讲话并号召:“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共合作宣言,我们对卢沟桥事件的主张,“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赵登禹 18981937.7.28 山东菏泽赵楼人 第

4、29军132师长 “打虎将军”,佟麟阁、赵登禹将军为国捐躯,二、质疑问难 (生-生、生-师、师-生,不能解决的下一环节解决),从日本方面来说,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中国。事变是日本为摆脱1937年资本主义国家新的经济危机、吞并整个中国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从中国方面来说,随着卢沟桥事变发生和日军的不断进攻,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各个阶级、阶层参加,实行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已成定局。,日本想通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摆脱新的经济危机,变整个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南京大屠杀,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南京大

5、屠杀,南京雨花台的一处屠杀地,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军民,南京城外置于铁丝网上的中国人头颅 塞上烟头以示幽默,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学习测评,1.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标志是制造(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日本右翼分子谎称日军攻击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自存自卫”。请你用具体史实加以驳斥。,答:日本妄图侵略整个中国、最后中国是蓄谋已久的。挑起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士兵失踪,只是借口而已。事实上,日本侵略军公然

6、的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人的作战演习,这本身就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肆意践踏,是对中华民族的武装挑衅。而且,日军之所以选择卢沟桥为“演习”地点,就是因为卢沟桥是扼守北平的咽喉,是日军南下扩张必经的交通要道。“演习”的目的,既是为进攻北平做准备,也是为南下扩张做准备。对于 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挑衅,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利、有 义务奋起抗击。,C,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四、拓展延伸:1、悲怒南京大屠杀,起自1937年12月13日啦,手段残忍续6周,累累白骨30万啊!。日本新修教科书,还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受害国人的你如何看?阅读材料

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落真逍遥;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卢沟桥歌 请回答: (1)请分析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说出这首歌的写作背景。 (2)请你举出两例在这次卢沟桥抗战中“为国争光”、“立功报国”的好男儿。 (3)这次抗战有没有实现“最后胜利是吾曹”

8、?此抗战有何标志性意义? (4)这首歌体现了中国军人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五、模拟考场: 1、(2006年湘潭市)中国人民从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006年福州市)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3、(2006年山东省)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西安事变 A.

9、 B C. D. 4、下列哪些城市是在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 ) 北平沈阳上海南京 A B C D 5、右图中的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别具一格,被誉为 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你知道它所反应的历史应该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C,B,A,C,D,六、总结反思:,2、警钟长鸣:近年 ,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野心不死。今年9月7日,日本在我钓鱼岛无理扣押我作业渔民、渔船,事件说明了日本( ) A再一次近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自愿帮助中国管理小岛 C有重建大东亚共荣的愿望 D军国主义者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狼子

10、野心至今未死,D,学习活动,2018年10月7日星期日9时13分23秒,抗日战争 不能忘却的历史,73年前,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起,八年里在中华故土上遍燃战火,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伤痕累累,这一场战争因而也成为中国亿万人民长期挥之不去的沉痛记忆。如今回顾历史,我们并不是为了怀念这场战争,而是缅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无数无辜生灵,缅怀那些为了正义与和平的事业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将士;缅怀过去,仅仅是为了保留一段真实的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也是为了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建设未来与维护和平。,七、结束语,谢谢指导!,看法:(1)史实: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

11、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居民及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2)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正确对待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从中真正的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日本否定战争是在掩盖罪行,美化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我们要牢记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阅读材料 (1)卢沟桥的重要性: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背景:这首歌写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2两例在这次卢沟桥抗战中“为国争光”、“立功报国”的好男儿: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3)这次抗战有没有实现“最后胜利是吾曹”?没有,结果在1937年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此抗战有何标志性意义?揭开了中华全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4)这首歌体现了中国军人一种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民族的利益献身的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