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卫星 墨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86623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卫星 墨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量子卫星 墨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量子卫星 墨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量子卫星 墨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量子卫星 墨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卫星 墨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4 【悦读悦读】 关山远:中华“科圣”与量子卫星同耀苍穹 8 月 16 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对很多 人来说,量子科学非常神秘,而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也让很多人迷惑不解 墨子,不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的创始人吗,他跟量子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因为“量”与“墨”两个字看 起来比较像? 当然不是。 “墨子号”之得名,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方面的成就,他最早提出过光线沿直 线传播的观点,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墨子的贡献,还远远不止于此,用一代宗师、中国思想史研究专 家杨向奎先生的话来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绝不低于古

2、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 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 墨子有多牛?有人曾形容说,历史上墨子和达芬奇这样的牛人,都像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 那么墨子更牛了毕竟达芬奇比墨子晚出现将近两千年。 一 中国人对墨子最初的认识,来自中学课本上墨子公输 “墨子救宋”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最 牛的工程师、来自鲁国的公输般为楚惠王造出了攻城神器“云梯”,楚惠王如获至宝,打算以此新式器 械去攻伐宋国。墨子听说以后,立即长途跋涉到楚国,几番劝阻无效后,墨子解下腰带,围出一座城,拿几 块小木板当作工具,与公输般演习攻防。这是一场著名的“沙盘演练”,你使出一个大杀器,我就亮一个 克你的超级杀器,兵

3、来将挡,水来土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结果,公输般九大神器一一落败,而墨子还有 终极杀器没掏出来呢。结局:公输般认输,墨子成功阻止了楚惠王伐宋。 或许有人以为墨子没碰到高手,那就只能这样解释了:公输般,即鲁班,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但 别误以为鲁班是个老实巴交的木匠,他同时也是个著名的“军火贩子”,那时没有专利申请一说,否则鲁 班富可敌国。有句成语叫“班门弄斧”,嘲笑某人不自量力,但同时胆敢于班门弄斧而且碾压鲁班的,也 只有墨子一人了。 在墨子公输这篇文章的结尾,鲁班输掉沙盘演练,却动了杀机,他告诉墨子说:“我知道怎么对 付你。但我不说。 ”墨子何等聪明,答道:“我知道你想干啥。但我也不说。

4、 ”楚王见两个绝顶高手打哑 谜,急了:“说嘛,快说嘛。 ”于是墨子说,鲁班想把我干掉,他以为把我干掉了,就没有人守城,但我有那 么容易被干掉吗。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意思是:我的 大弟子已率三百门徒,拿着我刚才演示的各种守城神器,等着你们楚国大军呢。楚王一听,赶紧说,罢了, 罢了,这仗不打了。 这就是墨子的可贵: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是少有的既能讲大道理又能实际行动的大师,墨家的宗 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在墨子的带动下,墨家成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文武双全, 既能纸上谈兵,又能上阵杀敌。 后人评价说,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是战国时

5、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或许还要 加上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其思想成果的门类之丰富,令后世感到惊叹。他大声疾呼“兼爱” “非攻” ,是一个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思想光芒闪耀至今;他在哲学上的建树,以认识论和逻辑学最为突出,远超 同一时代的诸子百家。除了人文、哲学思想之外,墨子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惊人成果,在力的作用、杠 杆原理、光线直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点线面体圆概念等众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创下一个个“历 史第一”,今人甚至送给了他一个“科圣”称号。 知乎上有一篇文章谈墨子的科学成就: “力,形之所以奋也。止,以久也说的是惯性定律,但牛顿晚他一千多年出生。 ” “加重于一旁,必

6、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则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说的是杠杆原理,但阿基米德晚墨子二百多年才出生。 ” “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成景于下说的是小孔成像 。看来墨子和同时期 的亚里士多德心灵是相同的,虽然他们没见过面。 ” “倍,为二也;平,同高也;同长,以正相尽也。中,同长也;圜,一中同长也墨子又和欧 几里得的几何学不谋而合。 ” 2 / 4 除了通过“小孔成像”实验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外,在墨子所提出的时空观念中,还有一个关于 “端”的概念,是指不可分割的最小空间单位,这实际上就是粒子论,属于量子科学范畴量子卫星取 名为“墨子号”,理由再充分不过了。 墨子公输最后一

7、段颇为有趣,大功告成的墨子回鲁国,经过宋国时,天下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 雨,但宋国守城士兵不认识这位于宋国有大恩之人,不让进。鲁迅在小说故事新编非攻结尾中则是 这么写的:“(墨子)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 十多天。 ” 墨子在雨中默默而去,深藏功与名。 二 遗憾的是,时光太过久远,我们今天对墨子的生平所知甚少,只了解他是距今 2500 年前的名人,姓墨 名翟,是春秋战国之交的宋国人,先祖相当显贵,是宋国的贵族,但他本人却出身于平民,曾任宋国大夫。 其后身份逐渐下降,为“布衣之士”,成了普通老百姓。在创建墨家学派后,便在各地聚徒讲学。 墨子生卒

8、年已失传,他的模样,孟子说是“摩顶放踵”秃头,破脚跟;庄子说是“腓无胈,胫无 毛”腿肚子没肉,小腿上汗毛掉光。这都是碎片化的记载。香港作家黄易在寻秦记中,写男主 角项少龙落难之际遇到的墨家高手元宗,应该与墨子神似。至少,墨家子弟,气质是一样的。 寻秦记中这么写道:“忽然间,庙内多了个人。项少龙骇然看去,原来是个麻布葛衣的中年男人,赤 着双足,难怪他听不到脚步声。那人身形高大,差点有他的高度,容貌古朴,神色平静,一对眼却是闪闪有 神,除了束发的巾外,身上全无配饰,颇有点出家人苦行僧的模样” 史载,墨子一生吃苦耐劳,生活俭朴,墨家弟子也差不多,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墨子 鲁问篇),脚上着

9、的是麻或木做的鞋,即所谓“屐跂” 。 史记中形容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即代替墨子 替宋国守城的那位)为“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故,此刑徒役夫之生活也” 。在电影墨 攻中,由刘德华扮演的墨家高手“革离”,黑瘦,其貌不扬,留着板寸头,头发杂乱,十足的流浪感。事 实上,墨子与孔子一样,都为了宣传自己的理想而四处奔波,“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欲起天下利而 除万民之害”,孔子是有车一族,墨子基本是步行。 孔子与墨子,当年都是弟子满天下,一为儒家,一为墨家,但是,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唯一具有严密 的组织、严格的纪律、鲜明的宗旨的学派,不,用“团体”比“学派”更贴近,他们近乎一个准武装团队,首

10、领称“巨子”,令出必行。用标题党的话来说,墨子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这当然贬低了墨子, 他岂是黑社会老大所能比拟?但墨家子弟的组织纪律性与战斗力是出了名的,他们来自草根,不贪恋物质 享受,战斗力特别强。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有趣的时期,奇人异士、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但像墨家这样的团体,找 不出第二个他们以维护列国间的和平为己任,堪称当年的维和部队,哪里有大国强国欺凌小国弱国, 他们就组团去救援,用那个年代最先进的防御武器来帮助守城,击溃侵略者。在电影中墨攻,十万赵 国大军围攻仅仅只有四千孺妇平民的梁城,梁王大恐,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 的守军,但只等来一个墨

11、者革离,赵军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但战斗打响后,革离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亲 自制造各种先进的守城武器,让攻城大军死伤狼藉,他甚至还会利用阳光、化学武器硫黄粉以及油与火 的物理反应,重创赵军。在他的统率下,赵军始终被挡在城墙之外。 革离不仅技艺高超,而且精神强健,明枪暗箭,都无法摧毁他的意志。墨家就是这样英勇无畏,西汉 初年的陆贾评价说:“墨门多勇士” ;淮南子则赞道:墨家弟子“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 致也”视死如归,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维和行动,卓有成效,史载,当年为了阻止诸侯之间的攻战杀伐,他亲自止楚攻宋、止鲁攻郑、 止齐攻鲁,四次化干戈为玉帛。在战争不可阻挡之际,墨家子弟

12、便毅然战斗到最后一人。 吕氏春秋上 德记载,墨家巨子孟胜承诺替楚国阳城君守城,他只有区区 180 个门徒,却不畏强敌攻城,最后,城守不 住了,孟胜决定自杀,派两人突围带口信把巨子一职传给宋国的田襄子,然后自杀,他一死,手下 180 人集 体自杀,包括那两位突围出的墨门弟子他俩完成任务后,没有听从新巨子田襄子的劝说,依然返回楚 国,为孟胜殉死。 在寻秦记中,项少龙遇到的元宗,即巨子孟胜的学生,他知道自己即将战死,便教会了项少龙墨 3 / 4 家剑法,把能够号令天下墨家子弟的巨子令交给他保管,并赠送了自己的重木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项 少龙便拿着这柄重木剑名震江湖。 书上写道,这是千年花榴木制成的

13、重剑,朴拙,沉重,木体黝黑。 其实这也是墨家精神的写照:朴实无华,一旦爆发,却有惊人的战斗力。 三 历史的吊诡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竟然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战国时期,儒墨并立,号称当时两大显学,但儒家与道家、法家流传至今,墨家却在秦汉时,湮没于历 史中。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人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只能说, 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中实属蹊跷,曾经轰轰烈烈存在过的一群人物和一段历史,居然找不到多少痕迹了。 墨家哪里去了?应该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成建制地被强大的战争机器碾压殆尽。这个结局, 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

14、献身,什么是共同 理想?就是阻止战争。墨家弟子战斗力很强,在一次次与强国军队的对抗中,磨砺出极高的战斗素养,既 是单兵作战的高手,又有结阵而战的军事传统。但是,他们能坚韧固守一城一地,却又怎能抵抗秦国军队 掀起的历史狂飙?能够想象,在秦国铁骑的冲击下,英勇善战的墨家弟子,一个又一个悲壮地战死。 他们若知忍让,懂得妥协,或许能够留下一些种子,但他们偏偏就是这么刚烈,以身殉道,慷慨赴死, 绝不向强权低头。一诺千金,舍生取义,这是自战国之后就开始式微的一种集体性格。 当年,孟胜率领 180 位门徒坚守危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了一个承诺:我要替你守住这座城 市。守不住,我就死。别人劝他:这是不可

15、能完成的任务,你已经尽力了,何必搭上自己的性命?孟胜回答 说:“不死,自今以后,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 ”在他心中,集 体的荣誉远远胜过个人的生命,墨家的“信”字,值得用生命来维护。他自杀了,180 个门徒也毫不犹豫 跟着自杀了,包括两个已经逃出生天的勇士,新巨子田襄子说:我命令你们留下来,不死。他俩不听,返回 楚城,就义。 由孟胜的故事,很多人想到秦末汉初田横五百士的故事:陈胜、吴广起义抗秦后,四方豪杰纷纷响应,田 横举兵,称齐王。后来汉高祖消灭群雄,统一天下后,田横同他的战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个孤岛上。汉高 祖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

16、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 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西安进发。但 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 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岛上五百人的生命。汉高祖叹息不已,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 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很感动,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 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感慨万千:“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这种气节何似墨者!有人因此认为,田横五百士,是历史上最后的一支墨家队伍。 细究历史,像墨家这样有崇高理想目标又有严密组织和社会动员能力与武装斗争能力的团体,他们 只能在类似春秋战国这样的列国纷争状态下夹缝中求生存,却不可能在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中存在, 统治者必然要想方设法将其消灭。 何况,墨子还提倡“非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