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8403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00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过程性学习: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堂上落地生根在国家教育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都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 。 ”上述要求为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培养提供了依据。目前,多数学生注重对结论性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但较少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去“发现”并论证规律和原理。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政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充分动嘴、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将体验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智慧。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书本,智慧则形成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于经历的活动中。我们还应注意学习中

2、不应“为动手而动手”,而应更加重视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 1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个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一是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生自主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更有利于灵活运用,教师应设法构建富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案例探究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观察、调查、角色扮演、辩论等探究活动中去,让他们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亲身参与或亲手操作的活动中获得启示,形成体验,内化知识,优化观念。二是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

3、与。如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2,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及利弊设计成模拟“人民大会堂”(教室)对该决议发表“人大代表”的意见,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利用本小组课前制作的 PPT(幻灯片)课件进行展示论证,使学生在严肃、认真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活动设计不能随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和体验过程,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准备,如上述案例中课前学生就积极准备材料并制作 PPT 课件,课堂又提供 8 分钟左右的时间进一步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充分提出疑问和发表见解,使学生在从容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过程中,逐步领悟地理原理,找到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

4、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而不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与热闹。2 2注重学生参与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参与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与交往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培养不可缺少的要素。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历程。即使是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经历的学习过程也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如果善于适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并营造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宽松民主氛围,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知识、情感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自己位置,还能帮助他们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有理有据地评点他人观点,接受他人建议。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学生

5、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促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求异”中再“求佳”。例如,将教材必修二“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课堂设计成“团队表演”形式。目标定位于探究式学习,由不同小组的学生到台前分别展示讲解本小组经合作探究之后的“江滨路改造方案”。课前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3按照一定的规则(探究顺序)进行,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学生具有相同的权利和共同的责任,在小组合作机制中,缺少任何一人,都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由此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实现了课堂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由此得到了发展,学生的自信

6、心和合作精神也随之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3 3引导学生自己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发现”规律规律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接受师生的互考,使他们在正确的思维导向中,有序地发现,自觉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满足求知的欲望。目前,多数高中学生重视对结论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较少通过自己的

7、观察、分析去“发现”并论证规律和原理,导致其创造力和科研意识的缺乏,这违背了课标的基本理念。高中政治“必修一”中有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许多经济学规律和原理可以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推断和论证,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消费心理及消费观、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等。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课外调查方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图表。在学生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后,再引导学生对个案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论证教材中的经济规律和原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较强的科研意识,并培养言之有据的科研态度。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

8、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4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4 4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