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ppt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8118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 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 ppt课件_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 染 病 学,新医大一附院 樊颖,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一传染病定义和范围(一) 感染:人体与入侵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二) 感染病:上述产生的疾病称感染病,包括传染性,非传染性。(三) 传染病: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具有传染性疾病。1.传染病病原体包括:朊毒体、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2.寄生虫病病原体包括:原虫及蠕虫(四) 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二、传染病危害性:传染病是有一定流行性,危害不仅影响个人常涉及到家庭社会,历史上鼠疫霍乱天花大流行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其他传染病,疫情

2、严重造成死亡,多年来是各种疾病死亡第一位。,三、传染病学的现状和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防治工作成绩巨大,消灭天花,鼠疫及霍乱得到控制,其他传染病发病率数量下降,但结核病发病率再上升,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性胃肠炎又明显增多,又发现新的疾病艾滋病,军团病,拉沙热,病牛病,(人患的克亚病),任务艰巨,努力学习,掌握控制预防的方法。,四、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了解发病机理2应用相关学科微生物,寄生虫,免疫学,病理药理的知识,联系流行病学内儿科临床学科,才能学好本病。,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一传染(感染)发生发展的三个因素:病原体侵入机体,发生作用及斗争为感

3、染,其过程及结局要决定病原体的综合毒力,机体防御能力,及所处的环境及治疗措施的影响。,(一)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取决于:1.数量:同种病原体入侵数量与该病理成正比。2.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的扩散能力:白喉杆菌仅在局部停留繁殖,扩散能力弱,伤寒等扩散能力强,破坏防御结构引起菌血症、败血症。3.毒力:外毒素: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起作用。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4.变异性:病原体因遗传及环境因子变化以及耐药质粒发生变异,结果使病原体毒力减弱或增强逃避机体特异免疫,有利于感染的持续。,(二)机体的防御能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发病即

4、机体的免疫应答,包括机体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机体对入侵机体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包括各种病原体,不是对抗原的识别是由遗传获得的先天免疫,由以下方面组成。(1)屏障作用皮肤粘膜为人体外部屏障、机械地阻止病原体入侵内部屏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 (2)体液因子补体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免疫调节,或直接清除病原体。,2特异性免疫:指对其特异性识别后而产生免疫,这种免疫力只 对该种抗原有作用,特异性主动免疫. (1)细胞免疫: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相应的该抗原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等杀伤病原体及所寄生的细胞,用于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结核杆菌,伤寒杆菌。,

5、(2)体液免疫:致敏的B细胞受抗刺激后,转化为浆细胞,产生能与抗原结合的抗体、Ig,分为5种,IgA IgG IgM IgD IgE各有不同功能。IgM出现早持续时间短为近期感染标志。IgG出现晚持续时间长过去感染标志,为胎儿获得被动免疫的主要来源。,(三)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病原体及人体均互相影响,社会环境经济水平营养条件,卫生条件,影响机体防御能力。,二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共同的特点,疾病发展阶段性有 1入侵门户:不同病原体有其特定入侵门户,门户适当,才能定居繁殖引起病变,如伤寒、痢疾、通过口感染。 2病原体在体内的定位:病原体入侵成功后在入侵部

6、繁殖分泌毒素在远离入侵部引起病变进入血循环再定某个器疗经过一系列生活阶段再定居,都有一定规律。 3病原体的排出:病人携带者和隐性感染者将病原体排出是传染重要因素。可传染给他人各种病原体排出途径不同(1)有的是单一的消化道传染病(2)多种途径,脊髓灰质炎消化与呼吸道(3)昆虫吸血,每种都有传染期决定隔离时间。,(二)机体损伤的发生机制:组织损伤及功能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导致组织损伤发生方式有三种 1直接侵犯:粘附作用,分泌蛋白酶作用,细胞溶介,诱发炎症,组织坏死。 2毒素作用:(1)外毒素:作用靶器官如破伤风杆菌(2)内毒素:引起发热,休克 DIC(3)毒力因子:对抗免疫,对抗吞噬 3免疫机制

7、:传染病发生机制与免疫应答有关,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1)抑制细胞免疫(2)直接破坏T细胞(3)变态反应,三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最后结局决定病原体的,综合毒力强弱和机体防御能力的高低共有以下五种表现(一)一过性感染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被机体防御第一线非特异免疫屏障,胃酸清除特异性被动免疫(母体,人工预防注射)而中和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接种,病后获得免疫)所消除。,(二)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仅有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症状,体征,及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最常见明显超过显性感染。

8、感染结果:获得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 少数人变成携带状态,健康携带。,(三) 显性感染: (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病原体及毒素致病作用,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及病理损伤,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占感染中少数。感染结果: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有的持久,有的复发。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四) 潜伏性感染:某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力将病原体局限某组织或某个部位,但不能完全清除消灭,病原体,长期的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生显性感染,如单纯泡疹及带状疱疹、TB菌,与携带者不同点:病原体不能排出体外。,(五) 病原携带状态(1)种类按病原体种类分:带毒、带菌、带虫按发生在显性或隐性

9、感染后分:恢复期、健康携带,发生在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前,潜伏期携带按携带时间分:3-6月急性携带,6月上慢性携带者。(2)特点无临床症状,但又排出病原体,为重要不易发现传染源,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播散,终止的过程。一、流行过程的三个条件(一)传染源:指病原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有以下4种。,1.病人(1)急性期病人为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期末就有传染性,症状 明显期至恢复期,都向体外排出而传染给他人。(2)有的轻型病人,是不易发现传染源意义大。(3)慢性病人长期排出病原体,2. 隐性感染者: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是主要的传染原.3.病原携带

10、者:慢性携带者没有症状,长期排菌,流行病学意义重大.4.受染动物:某些动物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人也可以感染,此动物也可做为传染原.,(二)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有下 述7种。1呼吸道传播:易感者携带有病原体的空气飞沫尘埃吸入 呼吸道,如猩红热、白喉、流脑。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水引起,另,食物、饮水包装器具,个人卫生习惯通过手可以传播。如:伤寒、菌痢。3虫媒传播: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白蛉、虱、蚤、蜱、螨等叮吸血时将病原体注入给人,乙脑、疟疾、黑热病、斑疹伤寒、恙虫病,无介导不能人间传播。,4接触传播:病原体、直接进入体内,狂犬病因咬伤血吸

11、虫病,尾蚴直接进入体内,或间接接触污染物。5血液血制品:输入带有病原体的血制品均可传给易感者,丙肝、乙肝、AIDS。6母婴传播:有些传染病孕妇通过胎盘传,宫内感染在围生期,产前、生后哺乳密切接触传播。7土壤传播:虫卵、蚴虫在土壤接触可传播,炭疸等在土壤内存在,接触后感 (三)人群易感性:指对某种传染病没有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易感者,在人群中称易感人群。,二、影响流行过程的两个因素 (一)自然因素:病原体生存繁殖均受自然因素影响控制 (二)社会因素:对病原体人体均有影响,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传染病基本特征 与他病不同1有病原体,各种传染病均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都有传染性3流行病学特征:(1)

12、流行性、散发、爆发、 流行、大流行;(2)季节性:易发生在特定季节,冬呼吸道病,夏肠道病;(3)地方性:有特定地区血吸虫病4感染后免疫性,人体与病原体发生感染后,都会产生特异性免疫,有抗菌抗体,抗毒抗体,维持时间亦不同,有的终身免疫有的短暂免疫,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各种急性传染病都经4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开始,至病人出现临床症状为止期间,每种都有一定时间,它决定检疫期及接触者的观察期。2前驱期:从开始发病到症状明显期,主要表现相似:头痛、低热、乏力、食降、肌肉痛持续13天,有的没有此期。3症状明显期:病原体及毒素作用人体,使宿主发生免疫反应出现功能障碍及组

13、织损伤,及临床症状表现出每种传染后特有的症状,如:黄疸、腹泻等。4恢复期:机体的免疫增强,病原体被清除,病理生理过程停止,症状基本消失,进入恢复期。,(二)常见症状及体征1发热:发热为常见症状,可为感染发热,非感染发热(肿瘤,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在感染性发热中急性传染病占首位。(1)热程:T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2)热型:为传染病发热重要特征有鉴别诊断意义,稽留热:T处于高热状态,24h相差不到1,如伤寒极期; 弛张热:24h相差超过1,但最低T为37以上; 间歇热:一日内T在高热与无热,高热和正常交替,疟疾; 波状热:T渐上升达高热后,又渐降至低热或无热,此后反复成多个波浪,可持续数

14、月,如布病; 败血症型热:24hT波动于高热(40)和正常或低于正常的温度之间相差达4左右提示病情严重,见于严重毒血症,败血症。,2皮疹,有些传染病发热同时伴有皮疹称发疹性疾病,疹的形态,出现出疹时间、部位、顺序不同有鉴别意义。(1)种类:斑疹:红色充血疹,不高出皮肤,大小不一,园形1cm左右,可互相融合成片状,如:麻疹、斑疹伤寒。丘疹:圆形高出皮肤D14cm,充血、压之退色,如:玫瑰疹;红班疹:大片充血性红斑散在高出皮肤的小丘疹,如猩红热;出血疹:淤点、瘀斑,出血表现疹,如: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疱疹:皮肤出现高出皮肤水泡,如:水痘、天花、单纯或带状疱疹;荨麻疹:肝炎早期、血吸虫病粘

15、膜疹:充血性或出血性1mm白色小麻疹斑,称费 氏斑,见于麻疹。(2)出诊时间: 第一日水痘风疹;第二日猩红热;第三日天花;第四日麻疹;第五日斑疹伤寒;第六日伤寒 (3)疹子分布:向心分布:驱干多,四肢、面部少,如水痘离心分布:驱干少,面部、四肢多,如天花,3毒血症状:病原体各种代谢产物、细菌毒素引起除发热以外多种症状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痛、严重者可引起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症、中毒性脑病、呼衰、感染休克、肝肾损害等。 4菌血症:细菌存在血液中,但并不繁殖,血培养可阳性,败血症:细菌在血中繁殖产生各种毒素,引起全身严重感染中 毒症状。脓毒血症:细菌毒力特强,机体免疫功能低

16、下,并在患者其他组织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灶 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由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单核淋巴系统,出现充血增生反应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三)临床类型: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轻重和特征可分为:1病程长短分:急性、亚急性、慢性2病情轻重分:轻、中型、重型3典型与否:典型、非典型,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正确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先决条件,又是早期隔离患者所必需,诊断根据下述三方面。 一、临床资料1病史:详细了解病史:起病急缓,热型表现,各系统的表现,采集病史,要有鉴别诊断意义。2体征:详细查体,不要忽略有诊断意义的体征。如:玫瑰疹,弗一克氏斑,阴性体征亦很重要 二、流行病史:流行病学史对诊断传染病非常重要,如年龄、职业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注射史,输血史,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既往传染病史。,三、实验室检查目的找到病原体或找到特异性抗体,方法有:(一)一般检查:1.血常规;2.大便常规;3.尿常 规;4.生化检查肝功,电介质(二)病原学检查:1.直接检查(1)蛔虫、绦虫、节片蠕虫、各种虫卵、血涂片检查病原虫,骨髓涂片,找LD小体,痰涂片找Tb菌,流脑脑脊液涂片找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