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88094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微生物学第五章第三节生物因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生物因素 在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极少单独存在,总是较多地聚在一起,也常常与其他生物出现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并由此构成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非常复杂而多样化的关系。 一、共生 定义: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并彼此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称之为共生。 特点: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代谢活动的产物; 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一)微生物间的共生 典型的例子是地衣。 地衣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蓝藻) 地衣的结构: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构,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 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层次排

2、列。 地衣的代谢: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体了,在生 理上相互依存,真菌营异养生活,藻类制造养料,真菌提供水分、 无机盐供藻类光合作用。,(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体 1、根瘤:豆科植物与固氮菌共生、非豆科植物与放线 菌共生 2、菌根菌和植物 菌根:有些真菌能够在一些植物的根上发育,菌丝体着生根的表面或侵入根内,形成两种生物的共生体菌根。 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菌。菌根菌包括藻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以担子菌为最多。能与真菌共生的植物有种,菌根作用: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调节植物代谢;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菌根的种类: (1)外生菌根:主要分布于木本的乔、灌木;可形

3、成菌套;或哈蒂氏网 (2)内生菌根:菌丝体存在于根皮层薄壁细胞之间,并且进入细胞内部,而在根系较少,因此具内生菌根的植物,一般都保留着根毛。 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泡囊-丛枝状菌根,(三)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1、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 外共生:例如白蚁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之间的共生 食木质的白蚁自身并不能分解纤维素,必须依赖肠道内共生的原生动物和细菌通过厌氧发酵过程来分解纤维素。 内共生:昆虫与其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 这些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能为宿主提供B族维生素,使昆虫能以缺乏维生素的植物为生。,2、瘤胃微生物 牛羊等反刍动物,草是主要饲料,但它们本身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解,使纤维

4、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 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前两个胃叫瘤胃和网胃,后两个胃叫瓣胃和皱胃,瘤胃和网胃是草料暂时贮存,分解,加工的场所,5.86.8之间,适宜微生物生长,有大量的纤维素、淀粉、脂肪分解菌。 当草料到达瘤胃和网胃时,首先是纤维素菌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利用转化,产生乳酸,丁酸、脂肪酸等有机酸和;等气体,前两个胃没有消化完的草料进入后两胃,由其分泌蛋白酶消化分解产生氨基酸、维生素等。被动物体吸收利用。,二、拮抗 定义:一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 类型:1、非特异拮抗关系 如乳酸菌能产生乳酸

5、,能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酸菜泡菜不易烂就因如此。这种抑制作用没有特定专一性,对不耐酸的菌都有抑制作用。 2、特异拮抗关系 一种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能产生某种或某类特殊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它种微生物 前种菌称为抗生菌,后者称为敏感菌,拮抗性物质称抗生素。如青霉素产生与病原菌之间关系。,三、寄生 定义: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 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离开寄主不能生活) 兼性寄生(寄生物可离开寄主营腐生生活) 或细胞内寄生、细胞外寄生,(一)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 1、噬菌细菌:

6、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食菌蛭弧 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菌体内。 2、真菌间:一种真菌寄生在另一种真菌间较普遍,其方式: (1)寄生物先分泌毒素,引起寄主活力衰退,然后再缠绕致死 (2)有些寄生真菌不分泌毒素,由菌丝将寄主的菌丝紧紧地缠绕 起来,由接触部位侵入寄主菌丝内,吸收营养使之死亡。 (3)还有些寄生真菌将菌丝或吸器伸到寄主真菌丝内或寄生菌丝 与寄主菌丝接触,溶解寄主细胞膜,吸取其营养物质进行行 长繁殖。,(二)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很普遍,这是植物发生病害的重要原因,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坏死,

7、萎蔫和畸形等症状,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等。,1、植物病害中以真菌病害为主,占担子菌纲病原菌能引起小麦铁锈病,和黑穗病。半知菌类可引起棉花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水稻稻瘟病等。藻菌纲可引起马铃薯与蕃茄晚疫病。子囊菌纲可引起大麦和苹果白粉病等。 2、菌性植物病害占。大多为无芽孢,具鞭毛菌。 如假单胞杆菌属,黄杆菌属,土壤杆菌属,棒杆菌属和欧文氏菌属等,这些病原菌主要从植物气孔等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寄生在组织细胞间或导管中,引起传染病害。,(三)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 微生物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寄生引起人与动物的传染病,这些微生物称为动物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畜禽传染病有炭疽病,口蹄

8、疫,猪瘟,鸡瘟病等。 病原微生物寄生在有益的动植物体内会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寄生有害在动物体内,则对人类是有益的,可以加以利用。如微生物寄生在有害昆虫体内,引起害虫致病死亡,对农产品发展是有利的,昆虫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几类。 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病毒等。 冬虫夏草,四、协同 定义: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或加强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的,称之为协同。 类型: 1、猪流行性感冒病毒,致猪流感,一般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不争、精神委顿、呼吸急促、咳嗽等,多数的猪可在5-10d内康复,但可引起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肺炎链球菌及沙门氏菌等继发感染,使得流感病情变得复杂严重,常发生出血性肺炎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