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7965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平时都做了哪些与心理辅导有关的活动?,一、术语理解,团体心理辅导又称团体咨询、团体辅导、团体咨商、小组辅导、集体咨询等,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关系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一、术语理解,团体辅导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员主持,一般称为团体领导者,多个团体成员参加。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课题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在国外和港台地区,有人将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融

2、入班级情境中,逐渐发展出“班级管理”的理念,使老师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团体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术语理解,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即所谓的“团体动力”。在这种团体的辅导过程中,每个成员认知的矫正或重建、情感的体验或迁移、行为方式的改变或强化,都依赖于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班级社会环境的互动强化作用往往比个别的辅导帮助更有效。,一、术语理解,班级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就许多中小学校而言,团体心理辅导常常由班主任主持。,二、班级心

3、理辅导的性质与定位,1、性质与定位 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同质)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 侧重体现了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展性(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和预防性功能; 在“活动课程” 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它拒绝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科知识; 它受课时限制,只能致力于一个切口较小的发展性辅导主题。,2、班级心理辅导的本土化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省时省力; 与学校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很高的同一性; 适合于兼职教师操作; 因与班主任工作联系密切,适合于组建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心育队伍。 它是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参与

4、班级心理辅导对班主任的影响,班主任参与发展性团体辅导,有助于每一位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 有助于每一位班主任改变以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极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把握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干预,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助于班主任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实践。,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六条原则,1、动感第一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 2、情境体验班级心理辅导要从情境体验开始,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多元互动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对话是团体达成目标的重要形式。 4、现场生

5、成真正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开掘辅导主题内涵的辅导素材往往不是教师事先预想得到的,而是在班级辅导活动的现场即时性地生成的。,三、班级心理辅导的六条原则,5、主体抉择助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助。 6、和谐有序班级心理辅导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十项辅导技巧,1、专注(接纳)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尊重、接纳学生的基本态度。 平行面对学生; 保持视线接触; 采取开放姿势; 微微倾向学生; 面带微笑,保持轻松; 注意声调语气。,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十项辅导技巧,2、倾听全神贯注于学生表达

6、的信息,而不轻易加以评判。 3、重述教师以另一种表达方式来澄清或确认学生传达的信息,以避免对学生的误解,并表示教师对学生的专注态度。 4、具体化避免学生笼统抽象或漫无目标的陈述。 5、引导这是理清学生思路、避免学生偏离主体或表述明显错误见解的重要技术。,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十项辅导技巧,6、同理心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将自己共情、共感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传递自己充分理解学生的信息。 7、支持(回馈)给学生以充分的关怀、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强化,以增强学生在团体中的自信。 8、面质针对学生语言与非语言信息的矛盾,以及前后看法的矛盾,与学生深入探讨,协助学生面对本想逃避的思想、行为、

7、感受,以促使学生更坦然地面对自我的挑战。,四、班级心理辅导的十项辅导技巧,9、保护让学生在团体中免受不必要的心理伤害,让学生在团体中充分成长。 10、自我开放教师投入团体互动,表达出在团体中此时此地的自我感受或人生经历,以引导学生自我开放,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团体更深层的互动。,五、班级心理辅导的理由,1、效率,如果要一对一的接待来访学生,我一年也无法给每个学生见一次面。,2、“ 和别人一样”的体验,“ 原来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许多人有我一样的想法和体验” 失去父母的孩子 未婚妈妈 新到一所学校的孩子 父母离婚家庭,原来不只我一个人被他欺负,3、资源和观点的多样化,“ 听到许多不同的观

8、点,使得聚会的经历非常有趣并颇有意义。” 4、归属感 成员彼此间的认同,感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归属的需求可以在团体咨询中得到部分满足。,5、技巧练习,这是成员在面对真实生活前的一个支持性环境,可以练习的技巧如:应聘工作的面试、交朋友、做事果断、请求提升、与重要人物交谈等。 6、反馈 即所谓的“ 众口铄金”,在那些以行为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团体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感知都很有价值。,7、间接学习,比如,一些成员发言很少,但他们也可能会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8、类似于真实生活 成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表述和应对的方法,并能够扩展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9、承诺 承诺如果是面对许多人做出的,那么遵守它的

9、动机就会强得多。,六、自我探讨,画树 在纸上画一棵带果实的树,注意不能画松树。 画完之后,确认并记下树木的名称、果实名称、季节时间、周围环境气氛和你的心情。,一些说明:,“树木”象征着人的原始本能或内在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画者的自我投影和象征。树木的大小、上下、左右,以及正斜、偏倚度都有一定的喻意。 上半区域:代表精神、意识等; 下半区域:代表物质、无意识等; 左半部分:代表母性,并对过去的日子有所依恋; 右半部分:代表了父性和对于未来的求知欲;,树干:代表现实生活; 树冠:代表精神、意识和理想; 树根:代表本能、生存和发展等(无树根表示人生尚未扎根,树根完美者表示精神的成熟); 树枝的多少

10、:代表精神分泌力的强弱; 树枝缩于一角:代表自信力不足;,一些说明:,一些说明:,“个”或“T”字树型:表示对现状不满、攻击性强 站立、开放型树型:表示性格外向; 树枝被折断:可能精神受创伤; 树的伤痕:表示精神受伤; 伤痕上有新芽:表示精神成熟,找到了新的方向 太阳居于左侧:可能对女性、母性的印象较好; 太阳居于右侧:可能对男性、父性的印象较好; 地平线:代表了人生观的确立,个体的精神成熟 大地:阴影沉重的话代表压力大,是受抑制或控制的象征;,一些说明:,树上的果实:代表报酬、成就感和野心; 笔迹细弱:代表性格忧郁; 笔迹细微精致:代表性格忧郁或有艺术的倾向; 笔迹精细有序:考虑问题细致;

11、笔迹粗大:代表性格外向; 笔迹过于粗重:攻击性强的特征; 笔迹柔婉曲折:内心丰富,但缺乏自信; 竖向构图:多数人的使用方法; 横向构图:反映出个体的逆反、独创性。,一些说明:,附加成分:山代表了所依附的事物;路是通道和途径;家表示渴望归属的地方,房屋形象一般代表作画者的家或理想之家,也代表身体、精神家园;如果出现人物,常表示作画者与家庭的关系,或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关联状态。,六、班级辅导课设计思路,观看录像 思考: 班级团体辅导课的过程,请给出一个框架。 片中给你印象深刻的片断是什么? 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你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班级心理辅导课的四条设计要求:,1、面向发展需要 班级

12、心理辅导着眼于同龄段学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关键性问题,突出强调辅导中预防的一面。 辅导主题的选择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共性问题。 如:,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 内容(适应) 1、祝你成为小学生(角色意识) 2、这是我们的校园(适应环境) 3、和老师、同学手拉手(适应群体) 4、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激发兴趣) 5、和好习惯交朋友(行为习惯) 6、校园“红灯”与“绿灯”(纪律意识) 7、克服不安、孤独、恐惧(防范心理困扰),二年级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 内容(合群)

13、1、我爱我班(集体意识) 2、谦让、友善朋友多(交友意向) 3、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 4、告别“小粗心”、“小拖拉”(行为习惯) 5、谁的发现多又好(观察与注意) 6、做活泼、守纪的好学生(自我控制) 7、克服厌学、依赖、交往障碍(防范心理困扰),三年级目标,在学习中品尝解决难题的快乐,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及表现自我的欲望与能力。 内容(乐学) 1、头脑越练越聪明(动脑习惯) 2、智斗难题真快乐(挑战难题) 3、情绪气象台(认识情绪) 4、让自己更快乐(调节情绪) 5、让我也来“露一手”(自信心) 6、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学会关心) 7、愉快

14、的假日生活(学会休闲),四年级目标,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有集体荣誉感,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内容(自信) 1、开放自己、表露自己(开朗心态) 2、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 3、同学进步我高兴(排除嫉妒情绪) 4、巧学巧练无难题(学习方法) 5、集体成败牵我心(集体意识) 6、“绝招”大比示(表现自我) 7、再也不说“我不行”(排除自卑),五、六年级目标,具有能干、负责的哥哥姐姐意识,获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愉悦感,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 内容(进取) 1、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兄姐意识) 2、学习态度的自我诊断(自我认识) 3、反转思考主意多(思维习惯) 4、时间的妙用(

15、学习习惯) 5、克服考试的紧张情绪(松弛训练) 6、我为自己的小学生涯而骄傲(总结自我) 7、再见,母校(母校情感) 8、向往中学新生活(中小学衔接),初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内容(独立) 1、驾驶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我价值) 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 4、我是谁(自我认识) 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 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 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 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初二年级目标,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

16、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内容(自控) 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 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 5、拚搏的快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有诀窍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 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初三年级目标,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 内容(耐挫) 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 2、人的五个需要层次(需求理论) 3、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 4、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 5、成功者的个性特质(榜样启示) 6、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 7、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 8、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高一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