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指导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7804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指导ppt(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作者所持的 观点和看法,2、论据,3、论证,用来证明 论点的材料,运用论据 来证明论 点的方法,论 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分析论证问题的方式: 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事实论证(也叫例证法) 比喻论证法(喻正法) 引用论证(引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对比法),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 1、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2、 2、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 3、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议论文开头的几种形式,归纳如下: 1、直入式。即开门见山地亮出文章的观点。 2、引言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名言警句开头,并把它当作中心论点提出来。 3、引述式。从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现象渐渐地引出论点。 4、对比式。即将生活中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5、比喻式。即用比喻句巧妙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6、设问式。即通过自问自答,引入议论或引出中心论点。 7、列数据,引观点,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

3、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训练内容,议论文中的“理”=主题,要求:1.正确(符合客观规律、不违背政治原则保持积极的道德倾向)2.准确(主

4、题保持与话题一致)3.明确(态度鲜明、语言清晰、主题统一),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道理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5、。,论 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驳论从反面论述,立论从正面论述,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论,(是什么),解决问题,结论,本论,(怎么办),(为什么),(应试作文)常见的结构:,一、提出论点,二、正面举例论证;分析说理,三、反面举例论证,分析说理,四、重提论点;做出结论,谈写文章 总:要写好文章,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分:首先 是多读书。其次 是多写作。第三 是多修改。 总:有了这三多,文章是可以写好的 。,注意: (1)考虑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重在前,无轻重按顺序。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

6、应在开头。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练习:,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列结构提纲),常用的论证方法,例证法,是用典型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摆事实”。“摆事实”要用典型材料。何谓典型材料呢?一般地说,在历史上,

7、在生活中,那些人所共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都被称之为“典型”。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科学家,阿基米德、爱迪生、杨振宁等是人所共知的,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人们都敬仰他们;世界上、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保尔作为文学形象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人们便歌颂他;统治者、领袖的知名度高,无论是他们行善,还是作恶,他们的言行倍受世人的关注,因此他们的言行也往往被写入议论文中作论据;平凡的普通人也同样有典型,李素丽、时传祥、张秉贵、张海迪,都常常作为论据出现在议论文中。坏人也有典型,中国有秦桧,外国有希特勒,他们也常被人写入议论文,从反面教育读者。,被引入文章的事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8、 第一历史上的人物事例。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例。 第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课本中的人物故事。 第四个人的生活经历。 第五哲学故事和文学故事。 第六寓言故事。,注意:,举例前要紧扣中心论点加一两句总括语,举例后则要就事例作扣题分析,事例后的分析说理是中间几段都必须要有的。,运用例证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观点和材料要统一。,【例证分析】,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被掀起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

9、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有探索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段话首句提出中心论点“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第二句“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重大创造,往往是从“”疑开始的”一句,是对论点的解释。接着,第三句是以牛顿、伽利略等伟大人物从“疑”开始获得重大成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这一观点。第四句则对这些事实进行了简要分析,进一步论证上述观点。,纵观这一段,第一句是立论,提出中心论点,;第三句是摆论据,列出可证明论点的论据;第四句是议论析理,针对论据的内容进行解析,

10、挖掘内在的含义。可见“立摆议”是这个段的主要结构特点。,一、限制字数 叙述一个事例一般不要超过100字。,二、找能紧扣话题的内容,所以行文时应注意:,不要一叙述起事例来就长篇大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全出来了,弄得文章前后像议论文,中间像记叙文,四不象!,议论文中叙述事实:宜简不宜繁,论据的使用,其排列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论据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性,或以时间为序,先古代后近代,最后现代、当代;或以地域为序,先本地后外地,先中国后外国;或以人物身分为序,先革命导师后政治家,先政治家后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反面假设论证法,这是一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它针对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

11、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其主要步骤是:列举若干事例反面假设结论,例文,如果麦哲伦相信“地方学说”,就不会有美洲大陆的发现;如果牛顿只是用当时的科学,他也不能建立牛顿定律;如果中国的历代君王承继前辈的治国论,也就不会有唐代的鼎盛时期的出现;如果 太多的如果,假使每一个人都认为答案是唯一的,没有创新精神,国家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进步,没准我们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用木杈叉鱼,吃生肉,穿树叶制成的衣服,所以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正反论证: 为“班门弄斧”叫好,“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

12、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

13、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对比论证法,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话题材料:据

14、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介绍,青岛一中年男子因见义勇为,帮助一位少女摆脱流氓的无理纠缠,而遭到流氓围攻,以致身中23刀,住院治疗,现在住院费用已达5万元,该男子本身十分贫困,先已无力承担费用,要求女方承担,女方父母在表示感激的同时,拒绝了男方的要求。为此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现实社会上有很多见义勇为的英雄,在做出义举之后,却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见义勇为”能否“收取报酬”?有人认为应该收取报酬,也有人说,不应该收取你认为如何呢?请就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写200字左右的议论片段。,观点:见义勇为不该收取报酬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古人没有为此索取报酬,我们应该继承这种传统美

15、德,自然不应该收取,甚至索取任何报酬。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美德,鄙弃名利,一个人的高尚行为如果以名利为目的就会被人斥为“目的不纯”,或者叫“沽名钓誉”。 试想如果宋江在救人于危难时,收受他人钱财,或者向人索要报酬,那么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也不会被众兄弟推为梁山义士之首,“及时雨”的美名也不会非他莫属。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应该继承这种美德,继承这种高尚,我们没有理由以时代发展为借口让它沾染名利的污浊。,明确观点,道理论证,举例说理,总结强调观点,从见义勇为者的自身行为目的角度看,他们并没有以此为目的,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给予报酬。 如果雷锋在“热心助人”的时候想到索要报酬,想

16、到行为本身以外的名利,相信他不会那样坦然地去时时处处帮助他人,不会那样置自我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那名风华正茂的北大学生张华也不会舍命去救落入粪池的淘粪工人。人的生命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正是这种精神本身无尚光荣,所以他们选择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名利报酬一旦成为行为的目的,其行为必然变样:帮助谁?什么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怎样援助?恐怕都要成为考虑的因素,在“报酬”的阴影笼罩下,“所见”恐怕就不是“义”而是“利”,“所为”也不是以“义”“勇”为底色,这样的行为谁能称其为“美德”,又怎会心安理得地收受这种报酬? 所以从见义勇为者自身来看,他们也从来不会是以索要报酬为目的,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付出报酬的方式去感谢,如果真正要感谢的话,就发扬光大他们的这种“义勇”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