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7801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讲解与训练》专题复习 (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专题复习,上蔡一中语文组:葛卫华,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 题型。2、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3、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4、结合具体文章进行阅读训练,答题要规范,全面。,直击中考: 1、判断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2、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品味其作用。 3、仿写、补充各种论据等 4、理解、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 5、剖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6、理解并品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理解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7、联系文章内容联系现实谈感受,对文章观点作评价。,文体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论据的分类: 3、论证的角度与方法: 角度: 方法:

2、4、议论文的基本思路: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论点 论据 论证,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准确 严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中考中常见的几种题型: 1、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这篇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关于论点:,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 句式:完整的表达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 )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3、勤俭与自强 4、学贵质疑 5、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6、谈谦虚 7、中国人失掉自信

3、力了吗? 8、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9、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0、阅读的愉悦,1、4、5、9,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中心论点?,看看下面题目 哪些是论点,哪些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2、多一些宽容 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4、 论美 5、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6、 成功 7、 学问与智慧 8、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看题目,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例:谈骨气 论题:谈谈关于“骨气”的问题。(话题)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如:学问与智慧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

4、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勤出智慧,二看开头,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

5、,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本文的论点是:,做老实人不吃亏,三看结尾,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当文章对中心论点的表述不集中,作者的观点隐含在整篇文章

6、的字里行间时,需要自己归纳,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题目即中心论点; 2.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自己的一段经历、发现的问题,提出论点或者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3.通过批驳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中心论点; 4.引用名言、警句、俗语、格言引出中心论点。 5.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呢?,1、论据: 2、论据的种类:3、基本要求:,论据知识,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真实可靠,充分典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常见的论据类中考题型1、理解论据的作用。2、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7、据。3、概括事实论据。4、补写(或选择)论据。,问题:, 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概括事实论据4、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中考阅读材料学贵质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请同学们分析

8、这则论据材料有什么作用?(证明了哪个观点),这则材料采用事实论据证明了“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这一观点。,方法指导: 1、论据的作用: 2、思考角度:运用 论据,直接论证 进而论证 。,支撑、论证作者的观点,分论点,中心论点,(事实/道理),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概括事实论据4、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1、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 3、“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

9、石,使你站得更高。”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概括事实论据4、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喊出来的“万能翻译机” 上大学时,李阳的英语连年不及格,一学期有 5门课要补考。为了考英语四级,每天早上,他都很早就去教室。坐在那里,他老打瞌睡,为了能够集中精力,他索性跑到学校烈士亭大声背喊英文。他惊讶地发现,在大声喊叫中,他的注意力变得集中起来。几星期以后,他去英

10、语角参加活动,别人很奇怪地问他:“咦,李阳,你的英语怎么一下子说得好了许多?”一语点醒了李阳。从此每天中午他就去烈士亭疯狂大喊英语。整整四个月,他以顽强的毅力高声复述完了10本英语原版书。最后李阳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并一举夺得了全校的第二名。后来,他从一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英语台的播音员。优秀的英语口语水平使得他作同声翻译也游刃有余,像一部“万能翻译机”。,归纳:概括事实论据的方法:,人物(特点)+ 事件 + 论点 + 结果,顾炎武的马背书馆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一生勤奋读书,后人说他“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 不管是在行军中还是在避乱中,他总是用两匹马两匹

11、骡子驮着满满的书箱,书籍足有一个小书馆那么多。每逢到了关口要塞,就进行调查访问,如发现同平时所学的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认真记录下来,回到茶房旅店,打开书来检查核对。旅店主人怕多耗灯油,连续催他休息,他说:“我多付油资就是了。”有时行进在平原大道上,他就骑在马背上诵读古书,默背考证注释。从此,人们就用“马背书馆”来赞扬顾炎武的苦学精神。,问题:,1、论据有什么作用?2、如何辨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如何概括事实论据4、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成功来自勤奋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虽然每一个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

12、一定出自勤奋。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怨,“为什么我不是天才?”“为什么我不能成功?”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 (1)请你为文段选择一个道理论据。 (2)请你为文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中考阅读材料,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 造成我们。 王尔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 于随 。 韩愈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1)补写的论据要能证明观点,即论据与 论点一致。 (2)补写论据的内容要真实、典型。 (3)补写论据的语言要简明、概括。 (4)补充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必须准确无误。,补写事实论据的要求:,1、孔子一

13、生勤奋学习,到了晚年,他特别喜欢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发明纸张,书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既笨又重。把许多竹简用皮条编穿在一起,便成为了一册书。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后来,人们便创造出了“韦编三绝”这句成语,以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2、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3、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

14、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4、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着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勤奋的事例,1、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两方面的论述)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

15、种修辞手法的 )道理论证,论证,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这个句子使用

16、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1分)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分),考题训练一:,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人民建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复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史记。白居易如果不亲自和百姓接触,熟悉人民的生活,就写不出卖炭翁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詹天佑如果不亲临工地现场,反复勘测,与筑路员工并肩奋战,就不能建成工程艰巨的京张铁路 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