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77973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7.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稿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复苏,因心脏病不幸逝世的明星,2005年7月2日在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视作品中扮演过84次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死于心肌梗塞,享年68岁,因心脏病不幸猝死的明星,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面色惨白,病情非常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终因抢救无效逝世 ,因心脏病不幸猝死的明星,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称叶利钦因心血管疾病恶化去世,2012年8月27日晚22点左右,央视评论员陶伟在济南离世。,死亡,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

2、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猝死(Sudden death)指出乎预料之外的非暴力性死亡。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小时内发生的,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心脏骤停是心源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或形式。,概念,复苏,顾名思义,就是让死亡的人重新活过来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心肺

3、复苏技术的目标,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按压心脏的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抢救生命的目的。,复苏发展简史,圣经中有Elisha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Shunammite儿子的描述(公元前1300年) 金匮要略(公元2世纪):“徐徐抱解,一人以手按胸上数动之,一人摩锊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历史回顾,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心肺复苏起始的里程碑: 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心脏电击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1957年Peter Safar对一群箭毒中毒的志愿者试

4、验发现,过伸头部可以保证气道开放。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最有效的。从此确立了复苏中口对口人工通气的作用。,胸外心脏按压,1960年Peter Safer将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机结合起来组合基本的心肺复苏术(CPR),归纳为ABC步骤。 1966年美国医学会引用了上述成果,推广徒手CPR,徒手心肺复苏术为基本生命支持手法和技术,美国和欧洲平均每天能挽救近1000例院外猝死病人。,电击除颤,1956年Zoll首次报道应用电休克除颤抢救成功1例心室纤颤患者,还证明电除颤技术可以终止临床上任何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961年Lown等人发明了应用R波触动同步电除颤技术,该方法有效的

5、防止了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上,较安全可靠。Lown将该法命名为心脏电击除颤或电复律法(cardioversion),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60年以后,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成为基本心肺复苏术的三大要素。 20世纪80年代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又被推至复苏学前沿,持续生命支持的理论得以发展。这是因为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复苏成功和充分血液再灌流与否决定着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生存质量。 20世纪90年代由于循证医学发展的推动,人工通气,辅助循环装置等技术又有更深入的研究,改进方法,增加器材评估措施等带来心肺复苏术的快速进步。,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2年

6、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与生命链的“四个早期”息息相关: 早期识别危险征兆,求救并启动EMS系统; 早期基本心肺复苏; 早期电除颤; 早期ALS。,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1998年正式提出早期应用AED进行除颤的重要性,是另一个革命性飞跃。AED是21世纪心脏骤停的“灭火器”,AED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高到50%。,美国AHA于1974、1980、1986、1992年 以及欧洲复苏学会1992、1996、1998年 均发表过复苏指南,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的制定,首次由世界各国专家共同参与联合制定,其内容更具广泛性、先进代表性、权威性。,由美国心脏

7、协会(mrician eart sociation,)和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nternationa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联合举办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推荐国际会议于2005年1月23至29日在美国南部城市达拉斯举行。,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分钟 小脑-10-1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

8、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成功的关键: 速度,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 4分钟内初级心肺复苏,8分钟内高级心肺复苏 除颤往往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成人心脏骤停中最常见。若未能在8-10分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永久性大脑损害 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2005年以来CPR的新进展,2005年版CPR指南最有争议的问题和主要变化是单人CPR时,将按压/通气比由15:2改为30:2和除颤从连续3次改为1次并立即CPR,以减少胸外按压中断(强调

9、胸部按压:有效、不间断),概述,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肺复苏(CPR)指南。,新指南的新主张,更强调尽早的有效心脏按压有力和快速 不少于100次/分 胸骨下压5cm 胸廓回弹 压/放时间相等 减少中断时间 步骤由A B C变为C A B(非专业人士)删除流程中的呼吸判断(非专业人士),新指南的新主张,成人/儿童CPR按压/通气比为30:2 婴儿15:2 每次人工呼吸1秒钟见到

10、胸部起伏 500ml600ml避免过度通气,新指南的新主张,心脏除颤时仅做1次电击之后立即行CPR每2分钟检查1次心律认可18岁儿童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有条件的,1岁以下幼儿也可应用AED,2015版AHA的CPR和ECC指南发布,1.生存链一分为二,分为院内和院外 2.体征评估由三步合并为两步,评估意识后同时评估呼吸和脉搏 3.先按还是先电?先1.5-3分钟的CPR一旦除颤器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 4.胸外按压频率100-120/分,深度5-6厘米 5.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6.按压比例限定,减少中断。中断控制在10S之内。即每次人工呼吸10S之内。胸外按压频率10

11、0-120/分,按压呼吸比30:2,每次人工呼吸10S,3-4次/分。,2005版生存链,生存链心肺复苏治疗的协作体系 最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建立强有力的生存链 成人生存链:四“早”早进入急救系统 早初级心肺复苏 早除颤 早高级心肺复苏,“2010版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猝死的诊断,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心音无、大动脉无; 心跳呼吸停止;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国际规范化复苏术分为三个阶段1. 基础生命支持 (BLS)2. 进一步生命支持 ( ACLS)3. 持续生命支持 (PLS)

12、,38,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A Assessment + Airway判断后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如果一次电击失败,则立即转入“第二个ABCD”,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院外抢救,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响救治。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10秒内检查呼吸和脉搏,看到无呼吸或者喘息(呼吸不正常),同时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带了手机立即呼救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自己进行现场心

13、肺复苏。没带手机请求他人拨打电话,自己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双手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分,每分钟频率为100-120次,深度5-6厘米,每次按压后是胸廓充分回弹,不可再按压后依靠在患者胸上或者按压的手在胸上有力量。 4.按压30次后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3-4次/分。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频率为100-120次。 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对无意识、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 (呼吸不规则如仅有叹气样呼吸、喘息样呼吸) 、或伴抽搐(阿-斯发作),立即呼救或请别人呼救,启动紧急救援系统 第一

14、目击者马上开始CPR 摆好体位(平卧位),胸外按压100-120次/分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10秒内一次,3-4次/分,来人呐!救命啊!打120,报警时需告之,意外发生地点(街道、明显标志) 发生意外原因(昏迷?外伤?) 患病、受伤者数目 伤员情况、已采取的措施 报告者的联系电话,切记不要先挂断电话!,判断意识,首先判断周围环境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 如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轻拍重喊,心肺复苏BLS,在10秒内观察呼吸(主要是看)同时触摸脉搏 触摸颈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

15、,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放置CPR体位注意事项,仰卧位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保护颈椎损伤病人)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头颈躯干无扭 曲,两臂放于身体 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心肺复苏BLS,胸部按压: 部位:胸骨下部,习惯上一般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心肺复苏BLS,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心肺复苏BLS(CAB),正确,错误,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心肺复苏BLS(CAB),儿童、婴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儿童:双手或一手下压(很小的儿童)。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儿童至少5厘米,婴儿至少4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心肺复苏BLS,头偏向一侧 手指或吸引清除口腔内异物 压头抬颏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确保人工呼吸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